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生物科学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估RNA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检测技术检测泌尿生殖道拭子及尿液样本中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阳性率。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ScienceDirect和Cochrane图书馆等,收集有关探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UU阳性率的所有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1990年1月至2018年8月。拟定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2名研究者分别独立进行文献资料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估,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出57篇文献,依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了21篇文献进行分析,包含了33 176例尿液及拭子样本量,所有标本均运用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对检测样本进行UU检测。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UU阳性率的汇总检出率(95%CI)为0.44 (0.39-0.49)。结论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UU具有快速、灵敏的特点,很好的判断预后效果,适合临床实验室泌尿生殖道患者UU检测,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空气中生物成分来源多样,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目前缺少有效监测空气中不同生物成分含量的技术,通过检测不同物种的管家基因进行鉴别是可选的手段。本研究使用BIO Capturer-6病毒气溶胶采集富集仪收集环境样本28份,分别使用细菌、动物和植物管家基因特异性引物探针进行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分析空气中各物种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全部样本均检出细菌、动物和植物成分;不同高度(地面和楼顶)空气中各生物组分含量无统计学差异,温度高、湿度小时,空气中细菌成分含量最多。本研究创造性地将管家基因与生物气溶胶检测结合起来,建立了评价空气质量的新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灵敏度,相信可以为空气生物学调查分析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3.
报道了中国污核衣科Porinaceae污核衣属Porina地衣的4个新记录种,分别是小溪污核衣P.fluminea、黄褐污核衣P.fulvella、四室污核衣P.tetramera和萨氏污核衣P.thaxteri.提供了各种的形态描述、形态及解剖照片.研究标本采自山东、贵州、广东及海南等地,保存于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104.
本研究在2012至2013年进行两次调查,采用样带法和样方法在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东部(37°15'~37°23'N,90°11'~90°20'E)对藏野驴(Equus kiang)、野牦牛(Bos grunniens)的分布及其栖息地进行调查,共设置3条样线(总长达146.9 km)和128个样方。调查发现,藏野驴主要集中于伊协克帕提附近的荒漠草原,而野牦牛的主要栖息地位于沙山附近的阿坝堤坝草场。通过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以及主成分分析,对藏野驴和野牦牛对不同环境因子(包括植被类型、植被盖度、草本种类数、土壤pH、海拔、坡度、坡向、水源)的选择性以及各因子在物种栖息地选择的重要程度进行研究,同时利用独立T检验分析两物种之间的环境变量选择差异性。结果表明,藏野驴倾向选择植被盖度小于70%,坡度2°~5°的南坡,海拔3800~4000 m,土壤pH 8.0~8.5的高寒荒漠生境;野牦牛则偏好选择植被盖度大于70%,坡度5°~15°的东坡或者北坡,海拔4200~4600 m,土壤pH 7.0~8.0,与水源距离小于1000 m的高寒荒漠草原以及沼泽草甸生境;影响藏野驴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为植被类型和坡度,而影响野牦牛生境选择的主要因子是植被盖度;虽然藏野驴和野牦牛在资源利用上存在部分重叠,但它们对栖息地植被盖度、植被高度、海拔和坡度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5组,每组3个复孔。实验组细胞用五氟尿嘧啶(5-FU)或不同浓度的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处理48 h后,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处理后人肝癌HepG2细胞形态的变化;MTT法检测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别分析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Rho123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含四逆散药液血清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后,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形态发生改变,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形态;G1期细胞数明显增加,而G2 期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Bax、Caspase-3、-9和Cyt-c的表达显著升高,而Bcl-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随着含四逆散药液血清浓度增大,HepG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P<0.05)。结论: 四逆散可以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6.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1,SIRT1)作为NAD+依赖的脱乙酰基酶,参与基因转录、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的调节。近年研究显示,SIRT1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但SIRT1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如何发挥对神经元的调节及保护作用仍不甚明了。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重点总结了SIRT1在AD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为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7.
大肠埃希菌对化疗药物顺铂体外敏感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体外细菌敏感性试验研究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对条件性致病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活性。方法分别用滤纸片法和96孔板法对顺铂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其中,滤纸片法是以庆大霉素作为阳性对照,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用直尺测不同浓度顺铂抑菌圈直径大小;96孔板法是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值,然后计算抑菌率。根据不同浓度大肠埃希菌的抑菌率曲线,利用origin 75拟合标准曲线做图并计算出能使50%大肠埃希菌死亡所需的顺铂使用剂量(IC50)。结果滤纸片法检测结果发现,5、2.5、1.25、0.625、0.313和0.156 mg/mL的顺铂对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大小分别为14、121、19、.678、.33和0 mm,而阳性对照6 670 IU/mL庆大霉素的抑菌圈大小为18 mm。96孔板法检测结果发现,顺铂对大肠埃希菌的抑制率均随用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呈"S"型曲线。用药后6、24、48和72 h时顺铂的IC50值分别为30.29、42.56、80.24和98.69μg/mL。结论顺铂对大肠埃希菌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其抑菌作用随顺铂用药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相似文献   
108.
赵欣  杨志杰 《生物磁学》2011,(21):4191-4193,4197
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是由甲状腺癌组织和细胞产生的异常表达的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肿瘤标志物成为肿瘤基础和临床应用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其不仅与甲状腺癌的形成、发展和转移关系密切,也对它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些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已显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研究较多且与甲状腺癌密切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包括Galectin-3,CK-19,VEGF,端粒酶和端粒酶逆转录酶,MMPs,降钙素,E-cadherin,Tg,TSHR mRNA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9.
芸薹属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芸薹(Brassica)植物是双子叶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重点对象。经过十几年的研究,芸薹属植物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已取得很大进膜。宏观共线性和微观共线性两个层次的研究均发现,芸薹属植物之间以及芸薹属和拟南芥之间都存在广泛的共线性,表明拟南芥信息在芸薹属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芸薹属作物基因组内存在着多个拷贝的共线性区域,支持二倍体芸薹属作物起源于多倍体祖先的假设。  相似文献   
110.
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后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因组学已经进入到后基因组学时代,破解基因功能是当前的主要任务。生物芯片技术具有高通量,并行性及自动化等特点,将在这一时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生物芯片在后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及存在的尚待解决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