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生物科学   2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变异组分分析和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三个大针茅种群分株构件数量性状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它们所在生境特点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整个生长季内,不同种群大针茅营养枝高度的生长模式不同;营养枝高度和生殖枝高度在种群间差异显著,且多数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2)在不同生长期内,大针茅种群地上部干重与植株高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分形关系;在无强度干扰的情况下,大针茅种群营养枝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大针茅营养枝地上部干重的累积程度是一致的;但在长期严重干旱条件下,分形维数值表现为快速增加;(3)整个生长季内,同一生境条件下大针茅种群营养枝地上部干重与植株高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分形关系,且不同样地间分形维数值差异显著。不同生境条件下大针茅种群分株构件数量性状的差异是对所在生境长期适应、自然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营养物质循环的核心过程,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角色。随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日益严峻,探讨凋落物多样性及组成对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不仅有助于了解凋落物分解的内在机制,而且可为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退化恢复群落中的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依据植物多度、盖度、频度和物种的重要值及其在群落中的恢复程度筛选出排序前4的羊草(Leymus chinensis)、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麻花头(Serratula centauroides)、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的凋落物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3种凋落物多样性水平(1,2,4),包括11种凋落物组合(单物种凋落物共4种,两物种凋落物混合共6种,四物种凋落物混合共1种),利用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来研究分解60 d后凋落物多样性及组成对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凋落物物种多样性仅对C残余率具有显著影响,表现在两物种混合凋落物C残余率显著低于单物种凋落物,而凋落物组成对所观测的4个凋落物分解参数(质量、C、N残余率以及C/N)均具有显著影响;(2)凋落物物种多样性对细菌(B)含量具有显著影响,而凋落物组成对真菌(F)含量具有显著影响,两者对F/B以及微生物总量均无显著影响;(3)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组成与凋落物分解相关指标(凋落物质量、C、N残余率及C/N)和土壤微生物(真菌、细菌含量)的相关关系高于凋落物多样性。(4)进一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发现,凋落物初始C含量对凋落物质量、C、N残余率及C/N有显著正的直接影响;凋落物木质素含量对凋落物质量、C、N残余率有显著正的直接影响;凋落物初始N含量对N残余率有显著正的直接影响,而对C残余率及C/N有显著负的直接影响;凋落物初始C/N对凋落物质量、N残余率有显著正的直接影响,而对C/N有显著负的直接影响。此外,凋落物初始C、N、木质素含量及C/N均对真菌含量具有显著正影响,并可通过真菌对凋落物质量分解产生显著负的间接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该退化恢复区域优势种凋落物分解以初始C、木质素为主导,主要通过土壤真菌影响凋落物的分解进程,这将减缓凋落物的分解速率进而减慢草原生态系统的进程。这些结果为凋落物多样性及组成对自身分解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进一步分析凋落物分解内在机制以及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内蒙古草原3种针茅属植物为材料,常规压片法制片后观察记录染色体数,并进行核型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贝加尔针茅、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细胞染色体数均为2n=44,属于2A核型,为二倍体。在3种针茅的染色体中,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占大多数平均为62.1%,其次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平均为28.9%,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较少约为9.0%。在3种针茅的第五号染色体上均有随体,表明起源于同一祖先。虽然染色体核型均属于较对称型,但是染色体不对称系数随着3种针茅分布生境的干旱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可能是长期适应与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以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部草甸草原、中部典型草原和中西部荒漠化草原的4个克氏针茅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形态学标记和RAPD分子标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遗传分化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用形态学数据所得欧氏遗传距离矩阵还是用RAPD所得无偏差的Nei’s遗传距离矩阵,与种群分布的地理距离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分化受自然选择的影响。(2)种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形态分化和遗传分化(p<0.05)。(3)对形态学数据所得欧氏遗传距离矩阵和RAPD所得Nei’s无偏差遗传距离矩阵进行Mantel检验所得结果不显著,表明对克氏针茅形态分化和遗传分化起主要作用的选择力是不完全相同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中东部不同草原地带羊草种群遗传分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运用 RAPD技术对内蒙古不同草原地带分布的 5个羊草种群 (共 10 0个个体 )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 31个随机引物(10 nt)在 5个羊草种群中共检测到 4 96个扩增片断 ,其中多态性片断 4 89个 ,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达 98.6 %。利用 Nei指数和Shannon指数估算了 5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并计算种群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运用 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无论是种群内还是种群间 ,羊草均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 ,大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 (Nei指数和 Shannon指数估算结果分别为 85 .4 %和 72 .5 % ) ,只有少部分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间 ;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 ,各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5个种群的平均遗传距离为 0 .5 0 95 ,变异范围为 0 .4 6 84~ 0 .5 4 76 ;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地理距离较近的种群遗传距离较小 ,首先聚在一起 ,而地理距离较远的种群遗传距离较大 ,说明羊草种群间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存在一定相关性 ;但地理距离最近的两个种群并未最先聚集 ,说明羊草种群间的分化还与其生境的异质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董轲  丁新峰  郝广  王金龙  赵念席  高玉葆 《生态学报》2021,41(14):5775-5781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过度放牧等不合理利用,灌木入侵草地已经成为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的一种普遍现象。本研究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区选择3处不同围封恢复年限(围封时间分别为1979,1983和2003年)的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灌丛化草地,分析了围封年限对灌丛化草地关键种小叶锦鸡儿种群大小格局及灌丛间主要物种种间关联的影响,并从群落内物种生态位配置情况方面进行了相关机制的探讨。结果显示:(1)小叶锦鸡儿的冠幅大小分布结构的偏态系数在8/9的样区内大于0,表现为正偏态;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在低、中灌丛化样区内,小叶锦鸡儿的冠幅有增大的趋势,这主要是由小于0.5 m冠幅的小叶锦鸡儿的减少或者消失导致的;(2)随着围封年限的延长,灌丛间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B)逐渐增大,表现为B1979围封 > B1983围封 > B2003围封;灌丛间主要物种种间关系由负关联作用(竞争作用)向正关联作用(促进作用)转变。本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围封条件下小叶锦鸡儿灌丛化草地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发展趋势,同时也从关键种小叶锦鸡儿种群大小格局及灌丛间主要物种种间关联的角度对相关机制进行了解释,为该区域的合理利用及恢复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及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昆虫线虫尤其是昆虫病原线虫可以部分替代化学农药防治有害昆虫。本文通过大蜡螟诱捕法对云南省玉溪市8县1区的昆虫线虫资源进行了调査。从270份土壤样品中分别得到57个昆虫线虫样本,分属于4个属,包括小杆科Rhabditidae的3个属,双胃科Diplogasteridae的1个属。结果表明,线虫的分布与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密切相关,砂壤土、壤土中线虫检出率分别为100.0%、19.9%,较粘土12.1%的检出率高。在未受干扰的地块(林地和未耕地)线虫检出率为20.4%,受人类干扰的地块(烟田和农田)线虫检出率为16.1%,说明砂壤土和壤土适合昆虫线虫种群的建立,且在人活动较少的地块中线虫分布较多。用本土线虫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大蜡螟和蛴螬(棕色鳃金龟幼虫)对分离到的线虫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YN43(Oscheius sp.2)是大蜡螟最敏感的昆虫线虫品系,校正死亡率为76%;YN93(Oscheius sp.1)对蛴螬致病力最强,校正死亡率为54.5%,在防治云南地下害虫蛴螬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放牧和刈割作为内蒙古草原主要利用方式,对大针茅群落演替以及建群种更替有着重要影响。以内蒙古典型草原大针茅群落为研究对象,2013—2015年连续3年对放牧和刈割两种利用方式下大针茅群落小尺度格局进行定点观测,其中,2014年气候极端干旱且温度较高;运用Ecosim7.72软件计算C-score和V-ratio来反映群落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并分析相互作用关系的年际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3年和2015年温度和降水与该区域年均值比较接近,放牧和刈割两种利用方式下群落植物间相互作用关系均为竞争;(2)2014年为极端干旱和高温的年份,放牧和刈割两种利用方式下群落植物间相互作用的值或方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放牧利用加剧植物间的竞争,而刈割利用方式下植物间相互作用为促进。(3)所得结果表明气候波动是影响群落物种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而在极端年份,利用方式会影响群落物种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和大小,这不仅为胁迫梯度假说的完善提供了实验数据,而且可为该区域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利用RAPD 分子标记技术对5 个居群的90 个大针茅个体间的遗传关系以及RAPD 多态性与所在生境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16 个引物共扩增得到310 个RAPD 位点, 利用几种多元分析方法对所得位点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主轴法分析能够在三维坐标下将90 个大针茅个体按居群来源进行分类, 前三个轴虽然只解释了总变异的21 . 91% , 却能将所研究的居群完全分开; 典范判别分析可以将97 .8%的大针茅个体正确地分类到已知居群, 且在二维功能轴下能够清晰地看到个体按居群来源进行了分类; Spearman 秩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均得出大针茅RAPD 位点的Nei′s 基因多样性与气候因子( 包括年降水量、积温、年均温、一月份均温和七月份均温) 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基于以上结果我们可以得出: 大针茅地理居群分化显著; 大针茅RAPD 多样性并非随机分布而是与生境气候因子相联系; 气候差异的自然选择, 对大针茅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特点起决定作用。研究结果对大针茅种质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多样性(1、3、6三种基因型组合)羊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蘖数、根茎芽数和根冠比5个指标对干扰强度(用不同留茬高度来模拟)的响应。结果表明:(1)基因型多样性和干扰强度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蘖数和根茎芽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其中,多基因型组合(3、6基因型组合)羊草种群中这4个响应变量的值均显著高于单基因型羊草种群(P0.05);而干扰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这4个响应变量的值(P0.05)。对于根冠比这一响应变量来说,仅干扰强度对其产生了显著地影响(P0.05)。(2)29个基因型多样性效应值中,有25个值大于0,其中12个表现为显著的基因型多样性正效应。依Loreau和Hector的方法将多样性净效应分解后发现,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共同主导12个响应指标的基因型多样性效应,而互补效应独自主导3个、选择效应独自主导5个响应指标的基因多样性效应;但对基因型多样性正效应起主要贡献的是互补效应。所得结果表明,基因型多样性能提高羊草种群的表现,能增强羊草种群对干扰的响应,不同基因型间的互补作用对这种正效应起主要贡献,这将为该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