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生物科学   5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旨在探明夏季不同昼夜温度模式对广聚萤叶甲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了夏季常规的昼夜气温变化模式32℃±4℃、白天均温升高2℃及极端高温升高2℃,以恒温28℃为对照,研究上述温度模式对广聚萤叶甲的生长发育及繁殖动态的影响,并组建了广聚萤叶甲实验种群生命表。随日平均温度的增加,广聚萤叶甲卵的孵化率和幼虫存活率降低,发育历期缩短,成虫寿命及产卵量减少,但是对蛹的羽化率影响不大。白天均温升高2℃时,尽管广聚萤叶甲生殖力最低,但是其内禀增长率最高,种群加倍时间短。广聚萤叶甲能根据昼夜温度变化来改变生长发育特点以适应外环境界,通过缩短种群加倍时间来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应用体外基因拼接及TA克隆技术构建含PRKAG2基因的载体.方法:通过商业途径购得PRKAG2基因的一个转录变体cDNA质粒(GenBank登记号BC 068598),其在N端缺失了44个氨基酸,根据已知的PRKAG2基因序列(GenBank登记号NM_016203),设计搭桥引物及序列扩增引物,通过PCR搭桥方法,合成完整全序列的PRKAG2基因,并将其克隆到TA载体,将得到的阳性克隆测序鉴定.结果:拼接出全长1759bp的PRKAG2基因,目的基因连接到载体后测序与设计的PRKAG2基因完全一致.结论:成功的构建了全长人PRKAG2基因的TA克隆,为进一步研究PRKAG2基因的功能提供了模板.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PRKAG2-AS1在缺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人心肌细胞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使用RNA核质分提的方法检测PRKAG2-AS1在细胞中的表达分布模式。将人心肌细胞系分为常氧对照组及低氧组,分别置于常氧环境(21% O2)和低氧环境(1% O2)培养12小时,构建心肌细胞缺氧模型,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Real-time PCR检测模型中SOD mRNA及PRKAG2-AS1基因表达。对常氧培养条件下心肌细胞通过siRNA及反寡义核苷酸方法分别靶向敲低胞质及胞核内PRKAG2-AS1的表达水平,AnnexinV-FITC/PI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观察PRKAG2-AS1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SOD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MPKγ2亚基蛋白的表达,观察PRKAG2-AS1对SOD mRNA及AMPKγ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PRKAG2-AS1在心肌细胞胞质及胞核中均有表达,且以胞核为主。PRKAG2-AS1基因表达水平在心肌细胞缺氧模型中明显降低(P<0.05)。对常氧培养条件下心肌细胞,敲低PRKAG2-AS1基因表达,将导致细胞凋亡增加(P<0.05),且敲低胞核中表达细胞凋亡更为明显,同时,敲低PRKAG2-AS1能够引起SOD mRNA表达水平改变(P<0.05),且AMPKγ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PRKAG2-AS1可能通过AMPK途径影响SOD表达,从而调控心肌缺氧损伤中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慢性心衰患者经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临床疗效,并分析CRT无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5年7月上海长海医院心血管内科因心衰接受CRT的患者共47例,收集病史资料、手术资料、术后资料以及随访,比较CRT有无应答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CRT无应答的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病例数共47例,其中CRT应答34例(72.3%),CRT无应答13例(27.7%)。CRT无应答组中心房颤动和冠脉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CRT应答组(P0.05);CRT应答组中左心房容积、右心房容积、左心室容积以及二尖瓣返流量均明显低于CRT无应答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或冠脉问题是CRT无应答可以影响CRT的应答。结论:CRT对慢性心衰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合并心房颤动或冠脉问题是预测慢性心衰患者CRT无应答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常规培养的人冠状动脉内皮细胞,利用不同浓度D-葡萄糖溶液(0 mmol/L、5 mmol/L、15 mmol/L和25 mmol/L),诱导刺激24 h后分别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生长活力和凋亡水平。收集细胞总RNA,利用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检测miRNA的表达变化,同时利用TargetScan、PicTar等生物信息学预测软件预测可能的靶基因。结果:高糖溶液(25 mmol/L)刺激内皮细胞后,细胞生长活力明显降低,为对照组的67.5%(P0.01),凋亡水平为对照组的4.5倍(P0.01)。QRT-PCR结果显示miRNA的表达出现了明显的紊乱,其中miR-451、miR-504、miR-302d、miR-18b*、miR-198、miR-328和miR-517c明显下调,miR-29c、miR-100*、miR-137、miR-660和miR-217明显上调(P0.05)。靶基因预测发现miR-217和miR-451可能调控内皮细胞功能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结论:在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中,miRNA表达紊乱提示其可能参与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6.
作者分析32例心房纤颤(AF)患者电复律术后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并介绍电复律术的原理、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方法与术前准备。结果显示电复律术后患者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消失,胸片示心胸比率缩少;收缩时间间期(STI)缩短、左室射血分数(FF)增加、左室短径缩短率(FS)增加、心脏每搏量(SV)及每分钟心排血量(CO)均增加,与房颤时比较,相差非常显著。上述结果说明电复律术后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并可防止或减少血栓的形成及栓塞并发症。因此作者认为AF患者,如无电复律术的禁忌症,均应转复为窦性心律为好。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5-烯丙基-7-二氟亚甲基白杨素(ADFMChR)诱导人卵巢癌(CoCl)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CoCl为研究对象。采用软琼脂克隆测定ADFMChR对细胞集落的影响;流式细胞术(FCM)检测ADFMChR诱导细胞凋亡率;凝胶电泳观察ADFMChR诱导基因DNA梯形条带。Westernblot分析ADFMChR对CoCl细胞PPARγ,NF-κB,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软琼脂克隆显示ADFMChR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集落形成;FCM分析发现ADFMChR呈剂量依赖性诱导细胞凋亡;ADFMChR(30μmol/L)孵育CoCl细胞48h后,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呈现典型梯形条带。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ADFMChR以剂量依赖方式上调CoCl细胞PPARγ和Bax蛋白表达,下调NF-κB和Bcl-2蛋白表达。结论 ADFMChR诱导人卵巢癌CoCl细胞凋亡与其活化PPARγ,抑制NF-κB表达和提高Bax/Bcl-2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心室肌球蛋白重链(vmhc)基因启动子的心肌组织特异性.方法:利用PCR技术从斑马鱼基因组中克隆了vmhc编码区5’上游大小为1952bp的调控区域,应用酶切连接方法将vmhc启动子插入pGEFP-N1质粒,成功构建pEGFP-vmhc重组载体.再应用高保真DNA聚合酶PCR扩增包含vmhc启动子序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序列及3'UTR序列的基因片段,经过纯化后通过显微注射将vmhc-EGFP基因片段导入斑马鱼受精卵中.结果:注射后的斑马鱼心脏中出现绿色荧光,而其他部位无荧光出现.结论:vmhc启动子能够正确有效地驱动外源基因在斑马鱼心脏中特异表达,适合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基因功能研究,基因靶向治疗等.  相似文献   
49.
目的:分离并鉴定石头鱼粗毒液毒性成分,克隆其序列并进行原核表达。方法:利用SDS-PAGE及凝胶过滤HPLC分离石头鱼粗毒液,质谱鉴定其序列;利用RACE技术钓取毒素基因;将获得的毒素cDNA连入pET-22b(+)载体,转化宿主细胞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用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结果:从石头鱼粗毒液中分离到NeoVTX等多种蛋白质,克隆了NeoVTXα和β亚基的cDNA序列,获得了纯度为95%以上的重组α亚基蛋白。结论:中国南海石头鱼粗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eoVTX,其α、β亚基序列与日本冲绳海域石头鱼NeoVTX的α和β亚基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大肠杆菌菌株可稳定表达α亚基。该工作为NeoVTX抗体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筛选大鼠急性心梗后的心室重构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为miRNA调控心室重构的机制研究提供靶标。方法:2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组如下:心肌梗死组(MI组,n=10)和假手术组(Sham组,n=10)。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急性心梗模型建模。4周后对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梗死边缘区心肌HE染色观察心室重构程度。利用miRNA芯片对心梗边缘区的miRNA进行差异表达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心脏超声显示MI组大鼠左室重构明显,心梗边缘区心肌HE染色可见细胞间质大量胶原纤维沉积。miRNA芯片结果显示15个miRNA在心梗4周后呈差异表达,其中11个miRNA(miR-21、miR-23a、miR-125b、miR-132、miR-146b、miR-181b、miR-199a、miR-320、miR-324、miR-328和miR-499)表达上调,4个miRNA(miR-29、miR-30c、miR-133a和miR-208)表达下调。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与心梗后心室重构相关,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定miRNA的调控机制有望为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