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7篇
生物科学   4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专项围绕我国蔬菜产业发展及食品安全需求,在2008年前期行业科研专项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抗药性治理为核心,系统深入研究了我国小菜蛾种群灾变规律、灾变机制、预测预警、抗药性监测、抗药性机制、抗药性治理策略与关键技术体系,丰富了小菜蛾种群抗药性治理的基础理论,紧密结合实际,显著提升了我国对小菜蛾的防控技术水平,并对其它虫害的研究与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2.
本文应用Iwao和Taylor's回归模型以及6个聚集度指标(C、CA、M*、M*/m、I、K),对蚕豆田潜蝇姬小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属聚集分布,为田间调查及保护天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3.
本文对黄足肥螋Euborellia pallipes(Shiraki)的发生及其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作用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7~9月份是黄足肥螋田间发生高峰期,它对苹果绵蚜E.lanigerum(Hausmann)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Na=0.9804N/(1+0.0108N),其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可达46.3头和19.9头。在15~30℃下,黄足肥螋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每头成虫在10、15℃、18℃、20℃、25℃和30℃下的取食量分别为3.3头、20.3头、23.8头、25.8头和27.0头。研究表明了黄足肥螋是苹果绵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之一,应加强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34.
微小花蝽的发生及其对西花蓟马的捕食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月季上微小花蝽种群的发生特点及其对西花蓟马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在昆明月季种植区,微小花蝽每年有2个发生高峰期,分别是4~5月份和8~9月份,其中,以4~5月份种群发生量最高;露地月季田块上的微小花蝽种群密度明显高于温室大棚;微小花蝽在不同月季品种上的种群密度也有所差异,月季艳粉品种上的蓟马种群...  相似文献   
35.
【目的】2013年10月云南省元谋县首次发现红火蚁。掌握红火蚁蚁巢各品级发生动态,能为当地红火蚁的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5年1—12月,在昆明宜良县对红火蚁蚁巢取样、分离,红火蚁取样、称重,统计红火蚁各品级的头数。【结果】地上蚁巢红火蚁蚁群数量发生高峰期在8—9月,其次是3—4月。蚁后数量比例高峰在3—4月;有翅雌蚁比例高峰在4月,其次是7月;有翅雄蚁比例高峰的在5月,其次是9月;生殖蚁幼虫和蛹比例高峰的3、4和12月。地上蚁巢工蚁、兵蚁、职能蚁幼虫和蛹数量发生的高峰期在8—9月,发生小高峰期在4月。【结论】昆明红火蚁蚁群数量动态有2个峰值,第一个峰值为8—9月,以职能蚁防治为主;第二个蜂值3—4月,以生殖蚁和职能蚁防治为主。该结果为昆明红火蚁防控技术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抗药性监测掌握滇中通海和滇西弥渡菜区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种群对3种生物农药的抗药性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抗性治理提供技术支持。【方法】2008—2015年,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云南两个菜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多杀菌素和苏云金杆菌的抗药性。【结果】2008年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滇中通海、滇西弥渡菜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的抗药性水平均为高抗,对阿维菌素LC50值分别34.017和25.688 mg/L,抗性倍数为1 700.85和1 284.40倍;对多杀菌素LC50值分别13.728和19.830 mg/L,抗性倍数为114.40倍和165.25倍,两菜区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也为高抗;两菜区小菜蛾对苏云金杆菌敏感,LC50值分别0.530和0.538 mg/L,抗性倍数为2.04倍和2.07倍,属于抵抗水平。到2015年,通海和弥渡菜区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下降到了455.70倍和255.05倍,下降趋势显著,但两菜区仍属高抗水平;对多杀菌素的抗药性下降趋势不显著,抗性倍数分别为35.56倍和75.28倍,为中抗水平,但年度间变化幅度较大,LC50为0.885~19.830 mg/L;两菜区对苏云金杆菌仍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5.41倍和1.73倍。【结论】总体上,2008—2015年度间有差异,通海和弥渡菜区小菜蛾种群对3种药剂的抗药性基本一致,对阿维菌素和多杀菌素的抗药性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高抗水平,对苏云金杆菌一直保持在抵抗水平,建议生产上可以轮换使用苏云金杆菌,以提高对小菜蛾的持续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7.
昆虫肠道微生物是昆虫与自然环境互作的直接反应者。为探究不同地区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性别及环境因子的关系,本研究利用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新入侵地区和国内常发地区的黄脊竹蝗肠道微生物进行16S rDNA基因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和性别对黄脊竹蝗肠道菌群均存在影响,其中地理位置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性别因素。通过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采自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和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的黄脊竹蝗肠道微生物差异性最大,3个地区不同性别样品的肠道菌群只有属水平组成和丰富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湖南省益阳市桃江县的雌、雄样品优势菌属分别为乳球菌属Lactococcus(9.0%)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5.9%),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的雌、雄样品优势菌属均为肠杆菌属(27.9%、27.0%),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雌、雄样品优势菌属分别为肠杆菌属(29.9%)和乳球菌(12.0%)。所选取的8个环境因素中蒸发量、相对湿度和平均气压可能会影响黄脊竹蝗的肠道菌群多样性。研究结果从共生微生物和环境因子角度解析了黄脊竹蝗的环境适应性,为研制地理溯源技术和开发微生物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首次入侵广东的草地贪夜蛾迁入路径及天气背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ith)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超级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云南,并随季风远距离迁飞扩散,4月23日,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首次发现并确认该虫幼虫发生为害,对当地玉米等粮食作物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运用基于WRF模式的昆虫三维轨迹分析程序和GrADS气象图形软件,模拟了入侵广东的草地贪夜蛾的迁飞路径及天气背景场。结果表明:按照幼虫发育历期推算,首批草地贪夜蛾成虫迁入广东的时间可能为4月8日~13日;在此期间,越南北部及华南地区的西南低空急流可为草地贪夜蛾的迁飞提供运载气流,而风切变、降雨和下沉气流为草地贪夜蛾的迫降提供便利条件;4月9-10日存在草地贪夜蛾的有效迁飞路径,入侵广东省增城区草地贪夜蛾种群的有效虫源地分布在越南及老挝北部。本研究为华南地区草地贪夜蛾春季迁入种群的监测预警及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40.
报道小菜蛾弯尾姬蜂室内批量繁殖工艺技术.实验室温度:20℃~25℃,光照:L:D12:12,相对温度:65%~70%,40m2温室面积用于栽培甘蓝.在此条件下,每周可生产2000头~3000头小菜蛾弯尾姬蜂,可田间释放寄生蜂防治小菜蛾15亩~20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