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生物科学   4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应用DALP技术对云南野生大白口蘑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的5组引物在大白口蘑6个菌塘的56朵子实体中检测到20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1个,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74.75%。6个菌塘总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7475;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6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722;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053;菌塘总的基因多样度Ht为0.2705,菌塘内基因多样性度Hs为0.012,菌塘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9556,菌塘的遗传一致度在0.60~0.80之间。结果表明大白口蘑遗传变异有95.56%存在菌塘间,4.44%存在菌塘内,即大白口蘑遗传变异绝大多数存在于菌塘之间。  相似文献   
12.
莲瓣兰是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和台湾的濒危兰花.本研究采用引种不同种群的莲瓣兰栽培在相同环境中的植株为实验材料,测定其形态性状并进行统计计算,分析莲瓣兰种群之间的形态变异以及亲缘关系.巢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莲瓣兰19个表型性状居群间方差百分比为22.162%,居群内方差百分比为77.838%,莲瓣兰形态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聚类分析显示保山施甸(SD),大理云龙形态(YL)较为接近,春剑贵州兴隆(XL)居群形态与莲瓣兰各居群差别较大,距离较远.研究结果可为莲瓣兰的类群划分、良种选育及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3.
云南野生大白口蘑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洪敏  吴刚  虞泓 《微生物学报》2007,26(1):128-134
应用DALP技术对云南野生大白口蘑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的5组引物在大白口蘑6个菌塘的56朵子实体中检测到20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51个,多态位点百分比PPB为74.75%。6个菌塘总的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1.7475;总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659;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722;总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053;菌塘总的基因多样度Ht为0.2705,菌塘内基因多样性度Hs为0.012,菌塘间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9556,菌塘的遗传一致度在0.60~0.80之间。结果表明大白口蘑遗传变异有95.56%存在菌塘间,4.44%存在菌塘内,即大白口蘑遗传变异绝大多数存在于菌塘之间。  相似文献   
14.
杏黄兜兰胚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植物名称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 2材料类别蒴果内的胚. 3培养条件(1)播种培养基(液体浅层静置培养):1/4MS 1 g·L-1胰蛋白胨 15%(V/V)椰乳 KT 0.5mg·L-1(单位下同) 15 g·L-1蔗糖 1 g·L-1活性碳;(2)增殖培养基:1/3MS 2 g·L-1胰蛋白胨 10%(V/V)椰乳 6-BA 1 Ad 5 NAA 0.5 20 g·L-1蔗糖;(3)原球茎分化培养基:MS 2 g·L-1胰蛋白胨 6-BA 0.5 NAA 0.2 20 g·L-1蔗糖;(4)壮苗及生根培养基:1/2MS 3 g·L-1胰蛋白胨 NAA 1 6-BA 0.2 10%(W/V)香蕉泥 20 g·L-1蔗糖 1 g·L-1活性碳.以上培养基pH均为5.2~5.4,培养温度为(25±2)℃.  相似文献   
15.
韭不同倍性及其非整倍体的ITS序列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倍性及其非整倍体韭Allium tuberosum和野韭Allium ramosum核糖体DNA的内部转录区(ITS)进行了PCR扩增和克隆,并测定10个ITS1和ITS2的序列,用ITS1 ITS2的序列探讨Allium tuberosum和Allium ramosum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表明,Allium tuberosum与Alli-um ramosum种间的平均Kimura遗传距离仅为0.0146,二者是一对近缘种。虽然韭经历了长期的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但与野韭的分化仍然较小。韭不同倍性及其非整倍体之间,其ITS序列亦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云南松居群核型变异及其分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研究6个云南松居群核型变异的基础上,应用常规统计方法和巢式分析方法,在常规染 色体水平上探讨云南松居群间、个体间和细胞间的变异式样及其分化。结果如下:(1)云南松居群核型 变异不显著,6个居群的核型公式均为2n=24m(6~10SAT),核型类型均为1A。(2)云南松居群仅相 对长度系数、臂比和次缢痕数目及其分布有小的变化。6个居群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I.R.L)分别为: 滇中居群P1=16M2+6M1+2S;滇东南居群P2=14M2+8M1+2S;滇西居群P3=12M2+10M1+2S; 地盘松居群P4=14M2+8M1+2S;细叶云南松居群P5=14M2+8M1+2S;云南松与思茅松渗入杂交 居群P6=10M2+12M1+2S。(3)巢式方差等级分析表明,云南松染色体结构变异有10%左右来源于居群间,有90%左右来源于居群内个体间或细胞间。  相似文献   
17.
桃儿七     
  相似文献   
18.
莲瓣兰DALP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琳  史云东  虞泓  骆扬  李永谊 《广西植物》2012,32(6):822-827
采用DALP(Direct amplification of length polymorphism)检测莲瓣兰5个居群的遗传结构.5个引物组合共检测到103个多态位点.和其它具有相似生活史(多年生草本、以动物为媒介的杂交、种子随风散布)的物种相比,莲瓣兰原变种水平(PPB=88.18%,A=1.8818,Ae=1.4880,H=0.2911,I=0.4412)和物种水平(PPB=93.64%,A=1.9364,Ae=1.5262,H=0.3129,I=0.4732)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各居群间(Gst=0.3292)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基因流的估计值(Nm=1.0186)表明莲瓣兰物种水平上各居群间每代有1.0186个移居个体.地理隔离和选择压力可能是造成莲瓣兰居群间基因流动受到限制的原因.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野生莲瓣兰资源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9.
对棒束孢属Isaria及近缘属物种开展5基因(nrSSU、nrLSUtef-1αrpb1 rpb2)测序并联合分析,结合GenBank相关类群序列,探讨棒束孢属系统发育关系,最终获得95个菌株、58个明确分类群的2-5基因序列。利用MEGA和MrBayes软件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棒束孢属多系起源于虫草菌科中,分3个不同分支。A支主要由Isaria cicadaeI. teniupesI. coleopterorumI. fumosoroseaI. cateniannulata等组成;B支包括I. poprawkiiI. locusticaI. javanicaI. amoeneroseaI. cateniobliqua;C支仅有I. farinosa。分支间被Cordyceps militarisC. ninchukisporaC. pruinosa等隔开。棒束孢在形态上,主要以瓶梗基部膨大、尖端变细及孢子呈链状等特征与其他类群分开,但同时也发现有棒状分生孢子梗和单孢子类型。基于节点的分歧时间预测分析,推测棒束孢属首次分化于70Mya,但棒束孢属主要物种形成却在60-55Mya,且3个分支的棒束孢物种为快速同时形成,而后大多数类群表现遗传稳定。同时发现,与Isaria Clade A较近一支有粉被玛利亚霉Mariannaea pruinosaC. pruinosa无性型)和蛹草蚧霉Lecanicillium militarisC. militaris无性型);与粉棒束孢距离最近一支有Akanthomyces aculeatusC. tuberculata无性型)和L. attenuatumC. confragosa无性型),是两个不同的属征分类群,且相互间遗传距离较近。根据棒束孢属及其近缘种属形态特征的复杂性推测,棒束孢属在快速物种形成中,其近缘类群存在一定程度的丢失和选择性演化。  相似文献   
20.
云南灯盏花遗传变异的RAPD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运用RAPD (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技术对云南灯盏花 (Erigeronbrevis capus) 6个居群进行分析 ,研究其遗传变异及遗传结构 ,用外类群紫菀对比分析其亲缘关系。随机挑选 16个引物在 6个居群中共产生 2 33条DNA片段 ,其中 192条带具有遗传多态性 ,约占 82 4 0 %。多态位点百分比PPB、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物种水平分别为 82 4 0 %、 1 82 4 0、 1 30 0 5、0 1896、 0 30 2 1;居群的平均值分别为 5 4 2 3%、 1 5 40 1、 1 2 6 91、 0 16 0 7、 0 2 4 6 0。灯盏花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基因分化系数Gst值为 0 346 0 ,有 6 5 4 0 %的变异来自居群内 ,6个居群的遗传一致度较高 ,在 0 90 37~ 0 972 3之间 ,平均为 0 94 10。利用UPGMA对 6居群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 :丘北居群 (YB)和文山居群 (YX)亲缘关系最近 ,小哨居群 (Y )和新平居群 (YA)次之 ,丘北居群 (YB)和腾冲居群 (ZA)亲缘关系最远。遗传关系与各居群地理分布区间的距离大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