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生物科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宋慧敏  薛亮 《生态科学》2016,35(6):91-97
针对研究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特点, 以渭南市为例, 选取 2000-2013 年渭南市统计年鉴数据, 建立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根据杨士弘提出的协调发展模型计算该市近 20 年的协调发展水平, 采用 NAR 模型对 2014-2020 年的发展水平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 渭南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动态非线性的, 具体表现在 2000-2004 年为发展初期, 这一阶段表现为失调衰退状态的更替及向协调状态的过渡调整, 土地利用的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的发展; 2005-2010 年为发展中期, 两者协调发展, 整体呈稳步上升的状态; 2011 年以后, 两者的关系逐渐变得稳定协调, 生态环境的发展滞后于土地利用的发展。并得出以下结论: 1)渭南市土地利用综合评价指数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则表现为波动性的变化; 2)自 2011 年起, 两者的关系 一直处于中级协调发展阶段, 反映出土地利用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可挖掘潜力。因此, 本文尝试提出渭南市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方式的同时, 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建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以保证该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向更高的阶段推进。  相似文献   
32.
杜少平  马忠明  薛亮 《生态学杂志》2017,28(5):1619-1625
以长期定位试验5、10、15、20、30年旱砂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年限旱砂田土壤团聚体及其有机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旱砂田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级减小表现出“降-升-降”的变化趋势,10年以内旱砂田以>5 mm粒级团聚体为主,15年以上旱砂田以0.05~0.25 mm粒级团聚体为主,>0.25 mm团聚体含量(R0.25)和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均随着覆砂年限的延长而减小.不同年限旱砂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随团聚体粒级减小而增加,各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团聚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率及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均随着覆砂年限的延长和土层的加深而降低,>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对长期旱砂田有机碳变化响应敏感.10、15、20、30年较5 年旱砂田团聚体有机碳储量在0~1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8.0%、24.4%、27.5%和31.4%,10~20 cm土层分别降低了1.4%、15.8%、19.4%和21.8%.综上所述,旱砂田土壤固碳能力随种植年限延长而降低,需加强15年以上旱砂田的土壤培肥工作.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由于水产养殖尾水中的氮元素日益增多,利用生物脱氮的技术已逐渐成为热门研究课题之一。采取效率高、成本低、无二次污染且操作简单的生物工艺对水产养殖尾水进行治理是当今的研究热点。文章研究构建了一种新型生物荚膜球高效脱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模拟实验,以期建立一种以荚膜球为基础的智能化养殖废水处理系统,能够对今后养殖尾水治理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通过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探究得到荚膜球的最佳脱氮条件为:以硝酸钠作为唯一氮源,配制250 m L浓度为10 mg/L的模拟养殖废水,乙酸钠为碳源、C/N为6、p H为7.5、荚膜球投加量为50 g/L时能在高效重复使用后去除含氮物质,其结构稳定,为应用在养殖尾水处理的实际工程中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