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1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39篇
生物科学   89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31.
绿原酸药效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对绿原酸的研究较多,研究证明绿原酸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抑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保肝作用、抗内毒素等。对绿原酸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中避开不良反应,增强临床疗效,为我们开发和利用绿原酸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2.
通过目前国内外对黄芩指纹图谱研究的考察,重点论述了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红外指纹图谱、DNA指纹图谱等在黄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为提高黄芩质量控制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3.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收集230例脑梗死急性期(1-14天)患者,包括额叶31例,颞叶27例,顶叶26例,枕叶21例,基底节47例,丘脑35例,小脑23例,脑干20例;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1)各病变部位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组及丘脑组认知障碍发生率最高,达90%以上,其次为颞叶组,达到80%以上,小脑组及脑干组最低,约30%左右。(2)额叶组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颞叶组在命名、延迟回忆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顶叶组及枕叶组MoCA总分分值低于基底节、小脑、脑干组(P〈0.05);丘脑组不仅在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得分低于顶叶、枕叶、基底节、小脑和脑干组,且其语言及定向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834.
环带小薄孔菌(Antrodiella zonata)发酵液经浓缩、乙酸乙酯萃取后得到浸膏,再用硅胶、RP-18、Sephadex LH-20等材料以及MPLC、HPLC等仪器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利用理化方法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薄孔菌素(antrodiellone)(1)、22E-7α-methoxy-5α,6α-epoxyergosta-8(14),22-dien-3β-ol(2)、3β,5α-dihydroxy-6β-methoxyergosta-7,22-diene(3)、6-bromo-1H-indole-3-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4)、6-bromo-1H-indole-3-carboxylic acid(5)、对羟基苯乙醇(6)、5-羟乙基糠醛(7)、环-(亮-缬)二肽(8)。其中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35.
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不同恢复年限对人工刺槐林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及其时间稳定性的影响,对于了解人工刺槐林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水分动态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期定位观测,选取黄土丘陵沟壑区15、20、30、35 a等4个恢复年限人工刺槐林,自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每年生长季(5-10月)开展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水分差异显著,刺槐林土壤储水量随恢复年限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排序依次为30 a(184.9 mm) > 20 a(184.6 mm) > 35 a(150.8 mm) > 15 a(128.8 mm);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土壤水分变异性随土层增加而降低,但不随恢复年限而有规律的变化;土壤水分主要受到降水以及植被生长的影响,其变异性的时空格局也说明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水分的稳定性随之增加;(2)通过相对差分分析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确定15、20、30、35 a的代表深度分别为80、100、80、150cm土层,都属于与100cm相近的土壤深度;(3)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上土层与下土层的土壤水分的时间稳定性特征差异明显;(4)线性回归与纳什系数结果表明通过相对差分与时间稳定性指数得到土壤水分代表深度的结果是可接受的,其中15 a恢复年限刺槐林的结果最好,决定系数R2和纳什系数NSE分别可达0.91和0.82,但总体结果仍存在误差,在区域土壤水分模拟时需考虑这一不确定性。(5)灰色关联分析表明,土壤质地(砂粒),土壤总氮、土壤容重、土壤有机碳、土壤总孔隙度以及坡度是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36.
目的:建立挖掘恶性胶质瘤候选基因的方法并进行系统分析。方法:结合恶性胶质瘤已知通路内基因和发生点突变和拷贝数改变的基因构建扩展基因关系网络,计算并分别寻找在网络中度和中心性得分高,脆弱性为正数的节点(基因),将满足一种或多种测度并与已知恶性胶质瘤基因共功能的基因作为恶性胶质瘤候选基因。最后,通过文献验证方法评价多种测度预测恶性胶质瘤基因的效能。结果:融合基因功能后,利用基因在网络中的度和脆弱性可识别大部分恶性胶质瘤基因,但利用中心性预测的结果较差;当将三个测度融合后,效能并没比单独使用脆弱性高。结论:融合基因功能关系和网络脆弱性是预测恶性胶质瘤基因的最佳测度。  相似文献   
837.
838.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患者给予沙利度胺配合化疗在抗血管生长方面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8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配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VEGF,VEGFR,b FGF及MVD的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EGF、VEGFR、b FGF及MVD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VEGF、VEGFR、b FGF及MV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88.4%,对照组为76.7%,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1%,对照组为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能调控促血管生长因子水平,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839.
茚虫威在红火蚁工蚁间的横向接触传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红火蚁是我国重要的外来入侵害虫。利用其相互清洁和交哺行为等社会性昆虫特有的生活习性,使杀虫剂在巢群内传导,可以达到全巢药剂控制的目的。然而,有关茚虫威在红火蚁巢群内的传导效应尚未见有详细报道。[方法]采用供药蚁/受药蚁模型,研究了药剂剂量、供药蚁—受药蚁比例、处理时间对茚虫威在红火蚁工蚁间横向传毒的影响。[结果]剂量越高,受药蚁的死亡率越高,25 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为14.1%~70.0%,而50 ng·头-1处理组的受药蚁死亡率最高可达100%;供药蚁—受药蚁比例显著影响茚虫威的传毒,比例为1∶1时,50、100、250、500 ng·头-1处理组受药蚁死亡率可达100%;随着时间延长,受药蚁的死亡率升高,但在12 h后,供药蚁死亡率最高仅为8.0%,表明茚虫威具缓效特性。[结论与意义]本研究明确了在红火蚁工蚁间茚虫威横向传毒的剂量、时间和供药蚁—受药蚁比例的效应,为应用该药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40.
木犀草苷的药理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木犀草苷在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解热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作用的分析,为木犀草苷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