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0篇
生物科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在地形上的分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四川小河沟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在遥感影像和DEM数据的基础上,对植被类型在地形上的分布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海拔高度的逐渐上升,各种植被类型依次出现和消失,呈顺序分布,并且每种植被类型在相应的海拔段上拥有优势地位。(2)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坡向之间存在相关性,大面积的常绿落叶阔叶林和次生落叶阔叶林常常在西南坡向上出现,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在南坡上的分布面积最大,而在平地、北坡和西北坡上则少有亚高山草甸分布。(3)随着坡度由缓变陡,各植被类型的面积比例在不同的坡度段内发生相应变化,但各坡度段上的植被类型均以次生落叶阔叶林和亚高山针叶林为主,除亚高山草甸外,其余植被类型均主要分布在坡度20~°50°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12.
雌雄异株植物对环境胁迫响应的性别差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胥晓  杨帆  尹春英  李春阳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2626-2631
从温度、CO2、水分以及生境变化4个方面综述了雌雄异株植物的雌雄个体在环境胁迫下出现的不同生理、生态和生化差异.温度胁迫将导致雌雄个体在气孔导度、净同化作用、耐冻性形成以及ABA含量等方面出现不同的生理响应,响应大小受限于外界条件.雄株植物的净光合速率高于雌株,而且随着CO2浓度的增高,二者的光合作用受到明显的促进,生物量均显著增加.水分胁迫使雌雄个体在干物质积累、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碳同位素值等生理指标以及部分形态指标呈现显著差异.多数植物的雄株个体在干旱环境中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对水分胁迫的抗性更大.不同生境中雌雄异株植物雌雄个体的适应性各不相同.在土壤干燥、养分贫瘠、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生境中,雄性植株生长良好,数量较多;而在湿润、肥沃、低海拔或低洼的生境中,雌性植株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分枝数对桑树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常见经济林木桑树(Morus alba)为试验材料,从气体交换、形态变化和地上生物量方面研究5种分枝模式(1、2、3、4和5枝)对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1)分枝数为1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 n)最高,达到8.6μmol·m-2·s-1。随着分枝数增加,P n显著下降,直至分枝数达到3枝及其以上时,净光合速率保持相对稳定,为4.3μmol·m-2·s-1。而气孔导度(g s)、胞间CO2浓度(C i)和蒸腾速率(E)则不受分枝数的影响。(2)随着分枝数增加,总叶片数量、总叶面积和总枝长都显著增加,最终分别达到114.3,10481.1 cm2和457.1 cm,而平均单枝叶片数、平均单枝基径、平均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则显著减少。(3)随着分枝数的增加,植株的总叶生物量和总枝生物量无显著变化,但平均每枝叶干重、平均每枝枝干重和平均每枝总生物量随分枝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研究结果表明了分枝数增加可能导致叶片间对光资源的竞争强度增大,引起净光合速率下降,叶片面积变小,单枝长度和生物量减小。另一方面,植株则通过生长出更多的叶片数量,以及更大的总叶片面积来尽可能地消除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对光环境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铝胁迫对青杨雌雄幼苗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杨雌雄幼苗为对象,研究铝胁迫(Al3+浓度为216 mg·kg-1)下其生理生态特征及光合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铝胁迫下,青杨幼苗的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01),且雄株的丙二醛显著低于雌株,而可溶性蛋白显著高于雌株;雄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而雌株无显著变化;雌雄幼苗的光合速率显著降低(P=0.001),雌株的蒸腾速率显著下降(P=0.007)、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增加,而雄株均无显著变化;雌株幼苗的叶绿素a含量、总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显著降低,而雄株的叶绿素a/b值显著高于雌株;雌株的比叶面积显著降低、雄株的比叶面积显著增加,而叶和茎的干物质量无显著变化.与雌株相比,青杨雄株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较高,其抗逆性更强.  相似文献   
15.
淹水胁迫对青杨雌雄幼苗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青杨(Populus cathayana)雌雄幼苗对淹水胁迫的适应性, 在实验地内通过土培盆栽淹水方式从植株生理生态和生长发育方面探讨淹水胁迫对青杨扦插苗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和淹水2个处理, 处理时间为40天。结果显示: (1)淹水胁迫导致青杨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茎部淹水区的不定根数显著升高, 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株高、基径、总叶面积、比叶面积(SLA)、根生物量、叶生物量、茎生物量、总生物量干重和根冠比(R/S)显著降低。(2)与雄株相比, 淹水胁迫显著增加了雌株幼苗的MDA含量, 降低了SOD活性、Pn、类胡萝卜素(Caro)含量、叶绿素a/b、SLA、根生物量和R/S, 并导致雄株在淹水胁迫下具有比雌株更高的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不定根数和株高。可见, 淹水胁迫对青杨雌雄幼苗的形态生长和生理过程均有严重的抑制作用, 但表现出显著的性别间差异。雄株可以通过维持更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和增加不定根数量来维持植株的生长, 从而表现出比雌株更强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6.
以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20m×30m典型样地调查的方法,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谱、重要值、物种多样性、优势种群年龄结构及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内台湾水青冈群落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29种,隶属于48科83属,其中蔷薇科为优势科;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泛热带及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为主,具有南北区系的特点;生活谱型主要以高位芽植物(61.16%)和地下芽植物(23.14%)为主,其它生活型较少,这与米仓山台湾水青冈群落分布区所在的地理区位相吻合。(2)乔木层中台湾水青冈种群的重要值达到42.37%,为群落的单优势种。群落中灌木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为0.97,显著高于乔木层和草本层,反映出灌木层物种丰富的特点。(3)在台湾水青冈种群年龄结构中,Ⅰ级和Ⅱ级个体所占比例为24.05%,Ⅳ级和Ⅴ级个体所占比例为54.81%,反映出种群具有不良的自然更新特点。(4)群落相似性分析表明,台湾水青冈群落可分为4个类群,类群间在物种组成方面具有显著差异。研究认为,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内的台湾水青冈的群落特征和多样性水平因地处内陆已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7.
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是中国特有的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台湾水青冈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内陆地区保存面积最大的区域。该文以四川米仓山保护区内台湾水青冈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调查法、普通克里格插值法和相关性分析,以探究台湾水青冈种群生长与土壤化学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台湾水青冈种群在四川米仓山保护区内分布较分散,主要分布在海拔1 550~1 900m的河流及其支流的上游区域,而在较低海拔的河谷地带无分布。(2)台湾水青冈种群特征与部分土壤化学特征间存在联系,其中,样方内总植株数和种群密度均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平均高度、平均胸径和基盖度与土壤有效铜均呈正相关关系。(3)台湾水青冈种群发育良好(适宜生长)的土壤化学特征为:pH值4.4~5.1,有机质53.17~102.00g·kg-1,全氮1.68~2.50g·kg-1,有效磷2.95~4.81mg·kg-1,交换性钾0.19~0.37cmol(+)·kg-1,交换性钠0.11~0.30cmol(+)·kg-1,阳离子交换量24.75~34.79cmol(+)·kg-1,有效铜0.61~1.08mg·kg-1,有效镁31.00~79.50mg·kg-1。研究认为,土壤化学特征对台湾水青冈种群生长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龙门山西北部植被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瑶  胥晓  张德然  魏勇 《生态学杂志》2006,25(9):1052-1055
在利用GIS技术提取地形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关联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对四川龙门山西北部的植被分布与地形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区域内,植被分布与地形因子均有显著关联。其中地形因子中的海拔对植被分布的影响最大,其第一主分量的因子载荷达到0.929,充分体现了其通过影响温度条件而限制植被分布的特点。此外,植被分布还受坡度及坡向的影响,二者在第二主分量和第三主分量中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989和0.998,这体现了它们通过影响水分和光照条件从而间接影响植被生长发育的特点,但由于其变化幅度不大,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小于海拔因子。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特有的珍稀濒危物种,天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的种群特征已被众多文献所报道,但纬度变化对其结构和动态的影响还未见研究。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四川平武县和云南滇东北两个地处相似经度而不同纬度区域的天然珙桐种群的年龄结构动态指数、静态生命表、生存力及其数量变动差异。结果表明:高、低纬度种群结构均为增长型,两地种群的存活曲线均属于Deevey-Ⅱ型,与高纬度的平武县种群相比,低纬度的滇东北珙桐种群表现出更高的增长趋势和较强的种群抗干扰能力;种群动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高纬度的平武县珙桐种群幼龄级个体生长较好,中龄级个体竞争激烈,低纬度的滇东北种群幼龄级个体死亡率高,中龄级个体生长稳定。综上,天然珙桐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存在纬度差异。低纬度地区的珙桐幼树存活率低,但成年个体生长良好;高纬度地区的珙桐幼树生长较好,但中龄级个体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0.
浑善达克沙地黄柳雌雄群体年龄结构及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对于揭示其生活史特征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但针对雌雄异株植物两性群体的研究却鲜有报道。黄柳是浑善达克沙地常见的一种雌雄异株植物,也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固沙先锋植物,该研究通过对浑善达克沙地黄柳天然种群的实地调查,采用年龄结构图、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生存分析以及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对黄柳雌雄群体现状和未来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浑善达克沙地黄柳雌雄群体在年龄结构及发展趋势方面均存在差异,雌株群体的年龄结构表现为稳定型,雄株群体的年龄结构表现为衰退型。(2)浑善达克沙地黄柳种群中雌株个体数量约占总数的70%,雄株约占30%,性比偏雌现象明显。(3)动态变化指数表明,研究区黄柳雌株群体呈现"前期缺乏、中后期稳定"的变化特征,雄株群体呈现"前期缺乏、中后期波动"的变化特征。(4)研究区黄柳雌雄群体的存活曲线都趋近Deevey-Ⅱ型,且与生存分析结果共同显示雌株群体比雄株群体进入衰退期的时间早。(5)时间序列分析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区黄柳的老龄个体数量逐渐增多,幼龄个体缺乏是导致雌雄群体衰退的重要原因;建议通过人工扦插补充雌雄幼龄个体以及平茬复壮中、老龄个体的方法以保证该地区黄柳天然种群的正常繁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