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358篇
生物科学   127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4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研究亚高山绣球菌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表征及抗炎作用。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提取工艺,柱层析等方法纯化亚高山绣球菌多糖(Sparassis subalpina polysaccharide,SSP);采用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谱和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分析抗炎活性。结果显示,在最佳提取条件(液料比80 mL/g,提取时间60 min,提取温度70℃)下,总糖提取率为(18.21±0.68)%。SSP重均分子质量是50 kDa,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6.5∶1.3∶1∶1),重复结构单位是→3)-α-D-Galp-(1→2)-β-D-Glup-(1→3)-β-L-Araf-(1→3)-α-D-Manp-(1→,呈无分支的网状结构。SSP对炎症细胞中TNF-α、COX-2和iNOS的表达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结果表明无分支网状结构SSP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定坤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胰岛素抵抗及妊娠情况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21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化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达英-35与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定坤丹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及胰岛各相关指标的变化。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排卵及妊娠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清睾酮(Testosterone,T)、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LH/FSH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的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餐后2 h胰岛素(Postprandial 2 hours insulin,2hPINS)及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βcell,HOMA-β)均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HOMA-IS)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研究组排卵及成功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坤丹有助于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提高排卵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饥饿程度对拟小食螨瓢虫 Stethorus (Allosstethorus) parapauperculus 控害潜能的影响,本研究通过比较不同饥饿程度下拟小食螨瓢虫对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的功能反应和自身密度干扰效应,探讨不同饥饿程度拟小食螨瓢虫对朱砂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饥饿程度对拟小食螨瓢虫朱砂叶螨的捕食量有明显的影响,瓢虫的取食量与朱砂叶螨的密度呈正相关,表现为饥饿48 h>饥饿24 h>未饥饿;拟小食螨瓢虫对各虫态朱砂叶螨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拟小食螨瓢虫个体间存在竞争和相互干扰,Hassell Varley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拟小食螨瓢虫在捕食各虫态朱砂叶螨时受自身密度的干扰情况。在同样饥饿状态下,随着瓢虫自身密度增加,捕食效率降低,干扰效应增大。  相似文献   
24.
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不编码蛋白质的非编码RNA, 主要由RNA聚合酶II转录生成, 大量存在于生物体内并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AtR8 lncRNA是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RNA聚合酶III转录的长链非编码RNA。前期研究发现, 水杨酸(SA)处理诱导萌发种子中AtR8 lncRNA的表达, AtR8 lncRNA缺失抑制SA胁迫下的种子萌发。进一步研究发现, AtR8 lncRNA转录区域内存在保守的盐胁迫响应元件(TCTTCTTCTTTA); NaCl处理抑制萌发种子中AtR8 lncRNA的表达; 与野生型相比, 高浓度NaCl处理明显抑制了atr8 (AtR8 lncRNA部分缺失型拟南芥)种子萌发。研究结果表明, AtR8 lncRNA在拟南芥种子萌发期的盐胁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为阐明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胚胎发育和仔稚鱼发育特点, 采用人工催产的方式获得受精卵, 观察分析了拟赤梢鱼胚胎发育和仔稚发育的时序特征。结果表明: 拟赤梢鱼成熟卵粒为黄色圆球形, 平均卵径为(1.77±0.20) mm, 遇水具微黏性; 在水温23℃条件下, 胚胎发育经历合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出膜期7个阶段26个时期, 共历时47h 55min完成孵化过程。初孵仔鱼在(23±1)℃水温条件下, 经历卵黄囊期仔鱼(0—7d)、晚期仔鱼(8—26d)和稚鱼期(27—31d), 进入幼鱼期; 卵黄囊期仔鱼游泳能力差, 随着卵黄囊逐渐消耗, 体表色素斑、胸鳍和尾鳍等逐渐形成, 消化道贯通, 鳔充气; 晚期仔鱼卵黄囊完全消失, 仔鱼游泳能力增强, 开口摄食, 腹鳍形成, 皮肤透明; 稚鱼期鳞片形成并覆盖全身, 鱼体形态已逐渐与成鱼无异。拟赤梢鱼仔稚鱼阶段全长生长特性公式为TL=0.0125x2+0.3579x+6.2058 (R2=0.9953), 出膜15d内, 仔鱼生长速度缓慢, 全长日生长率仅为(0.38±0.02) mm/d, 15d后, 仔鱼生长速度变快, 全长日生长率可达(1.24±0.09) mm/d。研究初步阐明了拟赤梢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鱼发育的时序特征, 为拟赤梢鱼的苗种规模化繁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土壤健康的生物学表征与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有效判定土壤健康状态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的基本问题。在现有的土壤健康评价体系中,很少考虑土壤生物在维持土壤健康方面的作用。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土壤健康的内涵,从土壤生物健康的角度,总结了土壤健康的生物学表征指标,阐述了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土壤微食物网及蚯蚓对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基于上述生物指标,从作物和土壤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土壤健康状况的调控途径,并对土壤生物健康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增强科学家和决策者对维护土壤生物健康的认识,充分发挥土壤生物在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本研究分析添加不同种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的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氮肥对红壤硝化作用、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旨在筛选出适合酸性红壤的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态氮肥。在氯化铵中分别添加硝化抑制剂2-氯-6-三甲基吡啶(CP)、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和双氰胺(DCD)及其组合,制成6种高效稳定性氯化铵态氮肥,以不施氮肥(CK)和施氯化铵(N)为对照,进行等氮量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与N处理相比,CP+DMPP和DMPP+DCD处理红壤中铵态氮含量提高56%~62%,显著高于CP、DMPP和DCD处理;土壤表观硝化率显著降低33%~34%。添加硝化抑制剂及其组合的6个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玉米生物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与N处理相比,单独添加硝化抑制剂处理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硝化抑制剂组合处理,平均提高1.3倍;添加DCD处理效果最显著,玉米籽粒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显著提高4.1、6.3和4.4倍。为了达到既能低成本又能提高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效果,在红壤上添加硝化抑制剂DCD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8.
本研究探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ADSC-Exos)对人表皮干细胞(EpSCs)增殖的影响及机制.首先使用Ⅰ型胶原酶分离人脂肪组织ADSCs,中性蛋白酶Ⅱ和胰酶分离人皮肤组织EpSCs;采用ExoQuick-TC试剂分离ADSCs培养上清中的外泌体.然后通过MTT法、细胞免疫荧光检测Ki67,BrdU掺入实验检测ADSC-Exos对EpSCs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ADSC-Exos对EpSCs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分子及表皮干细胞标志分子的表达,以观察ADSC-Exos对体外培养皮肤组织的结构及EpSCs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ADSC-Exos能以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EpSCs增殖,增加S期细胞数,减少G1期细胞数;ADSC-Exos也能促进体外培养皮肤组织中的EpSCs增殖.机制研究发现:ADSC-Exos对EpSCs的促增殖作用能部分被β-catenin抑制剂XAV-939或c-Myc抑制剂10058-F4所抑制.ADSC-Exos能促进EpSCs表达β-catenin、c-Myc及cyclin E1、A2、D1,XAV-939能抑制ADSC-Exos诱导的β-catenin、c-Myc以及cyclinE1、A2、D1表达,10058-F4能抑制ADSC-Exos诱导的c-Myc和cyclin D1、A2、E1表达.综上,ADSC-Exos能显著促进EpSCs增殖,其作用部分是由上调β-catenin、c-Myc和cyclinE1、A2、D1表达所介导.  相似文献   
29.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其籽粒蛋白约为40%,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之一。国产大豆主要用于食用,提高大豆蛋白含量是主要的育种目标。因此,发掘大豆蛋白含量相关基因,对开发分子标记并培育高蛋白食用大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低蛋白大豆品种中黄35为母本,以源自日本的高蛋白大豆十胜长叶为父本,构建了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tion inbred lines)群体。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在3条染色体筛选出9个与蛋白含量相关的SSR标记,其中位于19号染色体的QTL尚未见报道。进一步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ADD)分析RIL群体F2:15和F2:16,在19号染色体重复定位了1个蛋白质含量相关QTL qPRO-19-1,位于分子标记SSR_19_38和SSR_19_59之间,LOD值分别为3.43和3.98,贡献率分别为7.81%和14.87%,高蛋白等位基因来自于高蛋白亲本十胜长叶。qPRO-19-1的定位区间长度为385 kb,共有注释基因36个。本研究定位了蛋白质含量相关的新位点qPRO-19-1,为大豆高蛋白基因的图位克隆及分子标记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0.
无关供者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带血作为造血干细胞的一大来源,已逐渐获得医学界的认可,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展开,对脐带血的使用也趋于标准化。我们通过移植物抗宿主病和治愈情况对骨髓移植与脐带血移植进行了比较,提供了移植用脐带血的择优选取办法及移植的最低细胞剂量,对双份脐带血的选择给出建议,同时对非亲缘脐血与骨髓共输注临床使用情况和嵌合体检测做了介绍与评价。可以看出,在治疗恶性血液病时,脐带血移植是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