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生物科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美容杜鹃叶片再生及愈伤组织耐热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琳  白洁  陈超  陈霞连  陈可  陈放 《西北植物学报》2014,34(7):1377-1382
以美容杜鹃幼叶为外植体,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探究不同培养基、激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和植株再生的影响,并对愈伤组织进行38℃热胁迫,探讨热胁迫下其耐热生理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愈伤组织诱导和芽分化最佳培养基均为Read+0.1mg/L NAA+0.2mg/L TDZ;最佳壮苗培养基为改良MS+0.1mg/L KT+0.2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改良MS+2.0mg/L GA3。(2)随着热胁迫时间的延长,愈伤组织中的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不明显,而MDA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其中,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随时间变化显著,可作为评价美容杜鹃耐热性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探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西伯利亚杂交鲟(Acipenser baerii Brandt ♀ × A. schrenckii Brandt ♂)幼鱼生长、饲料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以鱼油为脂肪源, 配制4种脂肪水平分别为5%(D05)、10%(D10)、15%(D15)和20%(D20)的等氮饲料。选用初始体重为(152.83±0.67) g的杂交鲟, 随机分为4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25尾鱼。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显示, 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杂交鲟的生长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 D15组杂交鲟幼鱼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D05、D10和D20组(P<0.05), 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D05和D10组(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增加, 杂交鲟幼鱼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及肌肉、肝脏中的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饲料中不同脂肪水平对干物质(ADCd)、蛋白质(ADCp)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D10、D15和D20组脂肪表观消化率(ADCf)显著高于D05组(P<0.05)。D15组能量表观消化率在各组中最高, 显著高于D05和D10组(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增加, 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均显著升高,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此外, 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也随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呈递增趋势(P<0.05)。肌肉中的各脂肪酸含量与饲料中脂肪酸含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0.90, P<0.05)。综合各指标因素判断, 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饲料中适宜的脂肪水平为15%, P/E为23.54 mg/kJ。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永久性与临时性造口术后生活质量变化,并分析其生活质量与排便症状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我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直肠癌切除术患者110例,所有纳入者均行造口术。根据造口方式,分成永久性造口组(简称永久组,n=41)、临时性造口组(简称临时组,n=69)。记录两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在患者术后1、3、6个月,采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其生活质量,采用排便症状量表评估患者排便症状的变化。经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排便症状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临时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8.90%)与永久组(12.20%)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6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各评分高于术后3个月,且临时组术后3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永久组(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各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术后3、6个月大便症状各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排便急迫感、排便费力、里急后重评分及总分低于术后3个月,且临时组术后3个月的排便急迫感、排便费力、里急后重评分及总分低于永久组(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排便症状各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排便症状总分与机体疼痛、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受限、情感角色受限、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直肠癌切除术患者临时性造口能够进一步促进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排便功能的改善,在术后6个月,永久性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排便功能基本达到临时性造口患者的状态,且排便功能与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探讨接种维氏气单胞菌菌蜕疫苗后鲤的应答反应特征及与甲醛灭活苗的效果比较,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接种疫苗后鲤(Cyprinus carpio)的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epcidin基因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在开始实验的第1、15和29天使用菌蜕疫苗(CLGs)和甲醛灭活疫苗(FKC)对鲤进行注射3次免疫,并设一个注射磷酸缓冲液(PBS)的对照组,每个组设3个重复。从第一次免疫后每隔7 d从每个重复中随机取三尾鱼进行取样,对血清抗体滴度、相对免疫保护率(RPS)、溶菌酶(LZM)、呼吸暴发、补体C3、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及hepcidin基因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二次免疫后,CLGs组抗体凝集效价达2~6-2~8,显著高于FKC和PBS组(P0.05),且其呼吸暴发、LZM、MPO含量和hepcidin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PBS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PBS组(P0.05);CLGs组C3含量在35和42 d显著低于PBS组(P0.05);FKC组MPO含量和hepcidin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菌蜕组(P0.05)。CLGs组的RPS为57.70%,FKC组RPS为30.77%。【结论】接种一定强度维氏气单胞菌菌蜕疫苗,能够提高鲤血清抗体效价和呼吸暴发、LZM、MPO等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hepcidin基因表达,而且整体免疫效果好于甲醛灭活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探讨术前合理管理对老年下肢骨折全麻手术患者血糖水平、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拟行全麻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给予术前合理管理,对照组(60例)给予传统术前管理。对比两组围术期血糖水平、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因子指标差异。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CO)、体外循环阻力(SVR)、胸腔液体含量(TFC)、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C肽、皮质醇 (Cor)、肾素(Rn)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整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或术后各时点MAP、CO、TFC、胰岛素、C肽高于对照组,SVR、血糖、胰高血糖素、Cor、Rn、ACTH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口渴饥饿、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合理管理可稳定老年下肢骨折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和血糖水平,降低应激因子水平和术后并发症风险,加快术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锦鲤hepcidin全长cDNA序列(k-hepc),并获得此基因在鱼体内的表达模式。【方法】利用RT-PCR和RACE PCR的方法,从锦鲤肝脏中克隆锦鲤hepcidin的全长cDNA,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锦鲤经肌肉注射维氏气单胞菌0、4、8、12、24和48 h后,分别取其肝、脾、肾、肠、脑、心、肌肉和鳃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检测k-hepc基因的表达量。【结果】锦鲤抗菌肽(GenBank登录号KC795559)全长755 bp,编码序列276 bp,编码91个氨基酸,包括信号肽、原肽和成熟肽,成熟肽C端含有8个半胱氨酸,可形成4个分子内二硫键。与已报道的普通鲤鱼hepcidin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3%,与其他鱼类hepcidin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29%?93%。在本研究所检测的正常锦鲤的组织中,k-hepc均有表达,其中在肝组织中表达量最高,鳃组织中表达量最低。经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k-hepc在肝和心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在其余组织中变化不显著。【结论】k-hepc编码的蛋白是Hepcidin家族的成员之一。锦鲤Hepcidin的表达主要受内在调节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亚麻油替代不同水平的鱼油后对杂交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A. schrenckii Brandt♂)幼鱼[初均重(70.8±0.5) g]生长、脂肪酸组成、肝脏及肌肉脂肪沉积以及脂肪代谢的影响, 在油脂添加量为8%的饲料中用亚麻油分别替代0(LO0)、25%(LO25)、50%(LO50)、75%(LO75)和100%(LO100)的鱼油, 配制5种等氮(38.7%CP)等脂(10%CF)饲料。每组饲料随机设3个重复, 养殖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亚麻油替代100%的鱼油对杂交鲟幼鱼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 而且随着饲料中亚麻油含量的上升, 饲料效率有所提高, 100%鱼油替代组的饲料效率明显高于100%鱼油组的(P<0.05); 但用亚麻油替代鱼油后, 肌肉和肝脏的粗脂肪含量以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升高(P<0.05); 肌肉亚麻酸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与饲料中相应脂肪酸组成呈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R2>0.69; P<0.05)。对于杂交鲟的脂肪代谢而言, 亚麻油的添加对血清中的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产生明显影响, 但亚麻油对血清总胆固醇和酮体影响不显著。考虑到亚麻油完全替代鱼油后, 肌肉中的EPA和DHA这两种长链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仅下降了不到30%, 因此亚麻油应该是一种比较优质的鱼油替代品。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温敏质粒的新型基因敲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温敏型质粒而不用线性DNA的方法用于快速敲除沙门氏菌染色体上的目的基因。以伤寒沙门氏菌S.ty2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得到的ssaV基因的上下游同源臂,与两端带有FRT位点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连接到温敏型质粒pHY304,共同构建同源重组载体;然后转化S.ty2,通过筛选得到带有抗性标记的重组菌。通过转入重组酶表达质粒pCP20,去除抗性标记,得到ssaV基因缺失的重组菌,并在 DNA 水平进行了鉴定。建立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温敏质粒的沙门氏菌的基因敲除方法,此方法也值得在其他革兰氏阴性菌的基因敲除中尝试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的剖宫产术对再次剖宫产产妇腹腔粘连、盆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7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需再次行剖宫产产妇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对照组(新式腹壁横切式)92例和观察组(传统腹壁纵切式)76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临床指标,盆腔粘连、腹腔粘连严重程度以及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发生率为46.05%(35/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7.17%(7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盆腔粘连发生率为34.21%(26/76),低于对照组的54.35%(5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术后切口感染、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对再次剖宫产产妇具有较大影响,传统腹壁纵切式可显著改善产妇临床指标情况,减少盆腔粘连、腹腔粘连发生的概率,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