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64篇
生物科学   103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鉴别超氧化物歧化酶类型的定位染色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介绍一种鉴别SOD类型的方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定位染色法. 由于不同类型的SOD对抑制剂的表现各异, 电泳后的凝胶经不同的抑制剂处理, 染色, 结果展示在凝胶上, CuZn-SOD酶带在H2O2或CN-的作用下消失, Mn-SOD在CHCl3-CH3OH作用下消失, Fe-SOD在H2O2或. CHCl3-CH3CH2OH作用下失活, 从酶带消失或存活的情况, 可以判断SOD的类型.  相似文献   
992.
应用脱氧核糖降解法研究了CuZn-SOD对几种·OH产生系统的作用机理.结果证明:SOD对Fe(3+)·O·H2O2系统中·OH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失活SOD或BSA对它的抑制作用不大;在Fe(2+)·H2O2和CU(2+)·H2O2系统中,SOD、失活SOD和BAS均能抑制·OH的产生;在Fe(2+)·O系统中,SOD对·OH产生作用不大,而失活SOD或BSA对它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由此推测SOD对·OH形成可能有三方面的影响:1.对O的清除作用,阻断Haber-Weiss反应;2.对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降低·OH的产额;3.促进H2O2的积累,加快Fenton反应.  相似文献   
993.
赵俢芬  刘泳榆  罗小星 《蛇志》2014,(4):435-43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排便护理,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进行心肌梗死早期的排便评估,健康教育以及心理、饮食、用药、排便及排便结束后的护理,并观察病情等。结果早期正确的排便护理,能有效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正确的排便护理可预防排便相关并发症,对防止病情恶化,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黄顶菊、三叶鬼针草和豚草是我国危害较严重的3种菊科入侵植物。了解3种菊科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为研究其入侵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廊坊中试基地开展同质园实验,比较分析了黄顶菊、三叶鬼针草和豚草3种菊科入侵植物在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根际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3种外来菊科植物的生长时期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存在显著影响。3种外来植物入侵域的土壤速效磷、硝态氮含量以及磷酸酶活性随生长时期变化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旺盛生长期达到最大值。入侵域土壤速效磷和硝态氮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狗尾草明显不同。3种外来植物入侵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结论】3种外来菊科植物的入侵改变了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创造出更有利于自身生长和繁殖的条件,以利于其进一步扩张。  相似文献   
995.
葡萄等离子束诱变育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智才  罗延礼 《激光生物学报》1997,6(1):1006-1008,1020
以伊豆锦,先锋,巨峰,黑奥林等为材料,用空气等离子束对其腋芽进行辐照处理,安全照射时间为60-10秒,以40-25秒较为适宜,照射时间过长芽枯死,过短不起作用。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证明了变异的真实性,通过选择获是极早熟品种“早丰718”。  相似文献   
996.
为了深入了解啮齿动物在不同种子丰富度条件下对不同大小和单宁含量种子的觅食行为策略及其与植物种群更新的关系,在宁夏六盘山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研究了不同大小和单宁含量[0%Tannin(T)、2%T、8%T和15%T]的人工种子在模拟结实小年和结实大年对啮齿动物取食和扩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 啮齿动物消耗种子速度在结实小年更快,结实大年的种子消耗速度相对缓慢. 种子就地取食率(ISPR)在不同结实年份间无显著差异,扩散后取食率(PRAD)在结实小年显著高于结实大年,但前者的扩散后贮藏率(HRAD)显著低于后者;种子扩散后的取食距离(PDAD)和贮藏距离(HDAD)在结实小年均显著大于结实大年.在结实小年,大种子的PDAD和HDAD均大于小种子,前者在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著,而后者仅在2%T和15%T的不同大小种子间差异显著;在结实大年,除0%T外的其他单宁含量种子的PDAD和HDAD在不同大小种子间均差异显著.ISPR在中等单宁含量种子最大,高单宁含量种子最小;PRAD分别在结实小年的高单宁含量种子和结实大年的无单宁种子最大;不论在结实大年还是结实小年,HRAD均在高单宁含量种子最大,中等单宁含量种子最小.这说明结实大年可延缓啮齿动物对种子的消耗速率,提高种子的HRAD,但种子扩散距离减小;啮齿动物在结实大年和小年均表现出对大种子的扩散偏好,且大种子被扩散的距离更远;啮齿动物在不同结实年份均偏好于就地取食中等单宁含量种子,而扩散高单宁含量种子.  相似文献   
997.
【背景】多菌种协同代谢是浓香型白酒发酵的根本特征之一。【目的】探究多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功能微生物菌株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为实现发酵过程优化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传统分离培养法获得了多粮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特征酵母菌和耐酸乳杆菌,并探讨了共培养过程中菌株的相互关系以及主要挥发性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共分离到3株优势特征性酵母菌(KazachstaniahumilisZ1、PichiakudriavzeviiZ2、CandidaethanolicaZ3)和1株耐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etotolerans W)。K. humilis Z1和L. acetotolerans W共培养体系中耐酸乳杆菌数量明显少于纯培养L. acetotolerans W的菌体数量;3株酵母菌均一定程度抑制L. acetotolerans W产乳酸,K. humilis Z1能抑制L. acetotolerans W不产乳酸;K. humilis Z1纯培养与Z1W共培养体系的挥发性代谢产物的构成相似;纯培养P. kudriavzevii Z2与Z2W共培养体系的挥发性代谢产物差异明显,主要表现为共培养时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显著增加。【结论】在共培养体系条件下,产乙醇酵母菌对耐酸乳杆菌的乳酸代谢有抑制作用,而耐酸乳杆菌又对酵母菌的乙醇代谢有一定影响,这对多粮浓香型白酒品质调控和菌群间相互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植物中的多酚物质对超氧物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芒果、番石榴、松、龙眼等叶片和绿茶中含有O2(超氧物自由基)的非酶促清除剂,仅0.5—1mg鲜重或0.29mg茶叶就相当一个SOD酶单位作用,热处理不能降低清除O2的能力.用显示酚类物质的喷洒剂(AgNO3-NH4OH)和显示SOD同工酶带的NBT法对电泳后的凝胶分别染色处理,对比显示结果,表明酚类物质与SOD活性物质有相似的电泳行为,叶片中的酚类物质可能为非酶促清除O2的组份.人工合成的酚类化合物(对硝基酚、间苯二酚、愈创木酚)和从植物中分离的鞣酸等,在体外均能有效地清除O2.  相似文献   
999.
以3个四倍体和6个八倍体栽培品种的根尖为材料,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倍性柳枝稷45S rDNA的染色体定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倍体柳枝稷核型公式为2n=4x=36=32m(SAT)+4sm,且45S rDNA在四倍体柳枝稷染色体上分布稳定,位于3号染色体顶端。八倍体柳枝稷栽培品种以及同一栽培品种不同个体间45S rDNA信号分布位置和数目差异较大,可大致分为四类:第Ⅰ类为较强的45S rDNA信号分别分布于染色体两臂的顶端;第Ⅱ类为较强的45S rDNA信号位于染色体一臂内部,第Ⅲ类为较强的45S rDNA信号位于染色体一臂的顶端,第Ⅳ类为较弱的45S rDNA位于染色体一臂内部。八倍体柳枝稷不同栽培品种以及同一栽培品种不同个体间45S rDNA信号复杂性的成因可能与染色体同源重组以及染色体结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新生血管特异性结合肽GX1二聚体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GX1二聚体、GX1单体、对照肽二聚体,通过CCK-8实验、管状结构形成实验、迁移实验研究GX1二聚体对大鼠视网膜内皮细胞(RMEC)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学技术分析其对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结果: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阴性对照组相比,100-200μM GX1二聚体及单体均可抑制RMEC增殖(P<0.05),且随着GX1二聚体及单体浓度升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各浓度GX1二聚体均较单体抑制作用增强,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状结构形成实验、细胞损伤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肽二聚体及PBS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明显抑制视网膜内皮细胞管状结构的形成及迁移,且二聚体抑制作用强于单体;对照肽二聚体仅有轻微的抑制视网膜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作用,对细胞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与对照肽及阴性对照组相比,GX1二聚体及GX1单体均可诱导细胞凋亡(P<0.05),且GX1二聚体的诱导作用强于GX1单体(P<0.05),而对细胞周期分布则无明显影响。结论:GX1二聚体和GX1单体均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微管形成、迁移能力及诱导凋亡,且GX1二聚体较GX1单体作用增强。GX1二聚体有望代替单体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靶向治疗小肽类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