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9篇
生物科学   709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
本文是应用群分析研究薯蓣属根状茎组中国分类群分类的一次尝试。分类特征取用了形态学、细胞学、花粉形态和生物化学等多方面的性状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和手段上使用了距离系数、相关系数等各种群分析运算方法,并且以综合系数进行评价。不仅取得了与传统分类基本一致的分类结果,为该组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富有启发性的参考,同时也为高等植物数量分类研究找到一种最优分类方法一相关系数UPGMA法。  相似文献   
42.
北沙参钻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沙参钻心虫Epinotia leucantha Meyrick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该虫为害北沙参叶、花、茎、根等各部位。山东省莱阳、牟平、海阳、蓬莱、文登等北沙参主产区受害较重,被害率达71%,最高可达92%。1964—1967年,我们对北沙参钻心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3.
不少研究证明:鸡胚原结及原条前端,在离体的整胚胚盘上,具有诱导原条期胚盘形成第二胚胎和诱导外胚层形成神  相似文献   
44.
大白鼠灌服棉酚后,棉酚在血液和有关脏器中的滞留是不等的,肝脏中浓度较高,累积也较快;血清、睾丸与附睾浓度较低,累积也较慢。但是,在较低的剂量条件下,这种累积是有限度的,即使长期灌服棉酚,也不会造成棉酚在体内无限制的累积;已累积的棉酚在体内滞留时间也并不长久,停药一段时间便可消失,大白鼠也逐渐恢复生育能力。剂量增大时,血液或肝脏中的棉酚浓度也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地增大。大量棉酚经肝-胆系统随粪排出,而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多食多排泄、少食少排泄的现象。  相似文献   
45.
大多数物种的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前都要经历长时间停滞,其中cAMP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停滞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关注c AMP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影响及其机制。本研究通过将卵母细胞与cAMP预孵育,再用胰岛素刺激研究胰岛素诱导的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接着本研究通过显微注射和Zeiss 100TV显微镜分析cAMP对PKA在卵母细胞中定位的影响,并且本研究用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研究cAMP/PKA对mos蛋白的表达和MAPK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研究通过亲和层析得到了高纯度的PKA蛋白,且cAMP/PKA能够抑制卵母细胞的成熟,而PKA的热稳定抑制剂PKI能够解除PKA对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抑制,cAMP/PKA也能够影响mos的积累以及MAPK的磷酸化。cAMP能够影响PKA在卵母细胞中的定位,cAMP/PKA能够通过影响mos积累抑制卵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这可能与cAMP能够抑制MAPK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46.
47.
章英才  海源  黄月  张媛 《西北植物学报》2020,40(12):2054-2064
韧皮部卸载和韧皮部后运输在调节同化物在果实中的分配和积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果实的产量和质量。为探讨灵武长枣果实同化物韧皮部卸载和运输途径,以4个时期灵武长枣果实为实验材料,对各个发育时期果实维管束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并综合运用荧光染料活细胞示踪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实时观察果实内韧皮部同化物卸载路径的变化,为灵武长枣果实同化物积累和品质调控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膨大前期不仅果实的韧皮部中具有明显的CF绿色荧光,同时在周围薄壁细胞中也分布着CF绿色荧光,筛管伴胞复合体和周围薄壁细胞之间存在着共质体联系。(2)快速膨大期,CF绿色荧光主要局限于果实的韧皮部中,在韧皮部周围薄壁细胞中分布较少,筛管伴胞复合体与周围薄壁细胞之间主要以共质体隔离为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共质体联系。(3)着色期和完熟期,CF绿色荧光局限于果实的韧皮部中,在韧皮部周围薄壁细胞中基本没有CF绿色荧光,果实筛管伴胞复合体与周围薄壁细胞之间是共质体隔离状态,但引入CFDA的同时引入具有质膜通透作用的洋地黄皂苷时,周围薄壁细胞中CF绿色荧光分布明显增加。研究认为,灵武长枣在膨大前期果实韧皮部同化物为共质体卸载途径,快速膨大期果实主要以质外体途径运输同化物,但也通过共质体卸出同化物,着色期和完熟期果实通过质外体途径运输同化物。  相似文献   
48.
应用响应面优化设计法优化固体培养基配方,增大红色诺卡菌的固体培养细胞生物量。首先用Plackett-Burman法从现有培养基组分中找到影响红色诺卡菌细胞生物量的关键因素,再通过最陡爬坡法确定细胞生物量最大的配方,用作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 CCD)实验的基础起始值,拟合数学模型方程,最后找到最优组分的组合。优化的配方转移至企业实施放大实验,对结果进行验证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各组分中影响红色诺卡菌细胞生物量的关键因素为蛋白胨、NaCl、牛肉膏;最优固体培养基配方:蛋白胨42 g/L、牛肉膏8 g/L、NaCl 1.2 g/L、甘油10 mL/L、Na_2HPO_4·12H_2O 0.3 g/L、琼脂20 g/L。在细胞生物量方面最优固体培养基配方比原配方高104%。响应面优化设计可用于提高红色诺卡菌细胞生物量固体培养基的优化,也为红色诺卡菌培养条件、液体发酵的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基于林业清查资料的桂西北植被碳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2010年林业资源清查数据,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估算和分析了桂西北植被碳密度及其储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结果显示:(1) 研究区域从2005年到2010年呈现碳汇变化趋势,植被碳储量由4.19×104t增加到4.27×104t(增幅为1.84%),植被碳密度从29.04t/hm2增加到29.57 t/hm2。(2) 从治理措施、林种起源方式及林种类型来看,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碳密度最大,超过40 t/hm2。2005-2010年,人工植苗、直播、飞播和萌生方式植被碳密度增加,退耕还林工程的植被碳密度均呈明显增长(增加3.00 t/hm2),所有林种碳密度都呈不同程度的增长。 (3)植被碳密度空间分布上,大致表现为西部高、中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西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超过40 t/hm2,中东部区植被碳密度均值低于25 t/hm2。植被碳密度变化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无论是非喀斯特区还是喀斯特区的植被碳密度都有增长趋势,其中有7个县市植被碳密度升级为更高等级。研究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生态移民等治理措施的实施,区域植被碳密度显著增加,生态环境好转。  相似文献   
50.
为了研究盐酸双氟沙星(difloxacin, 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及其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实验采用超滤法测定了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 运用HPLC测定其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 并分析了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对DIF体内处置的影响。实验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为感染组, 健康异育银鲫为对照组。结果显示: 感染组各时间点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感染组与对照组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总药物浓度呈对数关系: y=-9.01ln x+74.34和y=-4.81ln x+65.15, 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游离药物浓度的对数关系式分别为: y=-6.36ln x+64.91和y=-4.36ln x+ 60.63; 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药时曲线均可使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 感染组DIF的吸收和消除慢于对照组, 其表观分布容积和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促使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 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导致药物以结合药物的形式储存于血液中可能是导致药物组织分布受限、消除缓慢、长时间滞留于血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