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1篇
生物科学   2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寡聚脱氧核苷酸d(CCGTACGG)质子共振谱线归属和溶液物象表征王萍,石根斌,宋国强,陈凯先,嵇汝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200031)关键词寡聚脱氧核苷酸;2DNMR;溶液构象石蒜内铵是一种新型DNA嵌合剂,它可以显著改变DNA螺旋的构象。...  相似文献   
62.
黄河首曲湿地是黄河下游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通过实地调查,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研究了黄河首曲湿地自然退化过程中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并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人工排水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黄河首曲湿地自然退化过程中,经沼泽、沼泽化草甸、高寒草甸到草原化草甸,优势种向中生和旱生种演替,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即草原化草甸>高寒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而优势度指数却逐渐减小,均匀度指数先降低后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总体上表现为增加的态势.人为排水后,毒杂草在群落中的比例增加,导致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增加,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略有降低,群落相似性系数逐渐降低,主要是由于人工排水后,生境相对中生化,部分植物在群落内的零星分布导致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增加,而均匀度指数下降.人工排水虽然增加了群落内的植物多样性,但增加的植物多为毒杂草,从而使湿地向杂草型退化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外用乳杆菌活菌制剂对阴道微环境改善的情况。方法将产后妇女分为2组并随访,试验组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每晚1粒塞入阴道,连用10 d;另一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患者在用药后2周随访检查其阴道清洁度、pH及阴道患病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阴道pH均有降低,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试验组的阴道清洁度及阴道患病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产后应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可显著改善阴道微环境,有助于降低阴道感染机率。  相似文献   
64.
1980—2005年松嫩平原土壤湿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松嫩平原16个农业气象站1980—2005年作物生长季的旬土壤湿度、月气温和月降水量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表层(0~30 cm)土壤湿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温、降水量等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980—2005年间,松嫩平原不同区域作物生长季表层土壤湿度均呈减小趋势,松嫩平原表层土壤存在干旱化趋向,其中,西部和南部地区尤为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前,研究区表层土壤处于比较湿润阶段,之后土壤湿度持续降低,并发生了偏干现象;研究期间,松嫩平原作物生长季平均气温呈周期性波动上升,每6 a一个周期,期间小幅波动,1992年开始明显上升;生长季降水量的年际变幅较大,存在一个4~5 a的波动周期;研究区作物生长季表层土壤湿度与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气温和降水量是影响松嫩平原作物生长季表层土壤湿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因素.  相似文献   
65.
目的:比较研究HIV病毒包膜蛋白gp120与卡介苗分别及共同感染人巨噬细胞,对人巨噬细胞的破坏能力及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能力的差异性.方法:gp120与卡介苗(BCG)分别及共同感染人巨噬细胞后,于不同时间点采用MTT法检测巨噬细胞存活率,利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含量.结果:gp120与BCG分别及共同感染人巨噬细胞,均可降低巨噬细胞的存活率,但gp120与卡介苗共同感染巨噬细胞,其存活率降低更为显著(P<0.05);gp120与BCG均可激活人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NO,而gp120与BCG共同感染组激活人巨噬细胞合成和释放NO的量明显低于BCG感染组(P<0.05).结论:gp120感染巨噬细胞可影响巨噬细胞抗微生物的活性,可增强卡介苗对巨噬细胞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66.
对粗壮假丝酵母(Candida valida 20231)产脂肪酶所需的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粗壮假丝酵母在接种后3 h即进入对数期,18 h后转入稳定期,66 h后进入衰退期;发酵36 h达到最大酶活,至72 h仍然无明显下降趋势。最适合的培养基成分为:4.0%大豆粉,2.0%菜籽油,0.3%葡萄糖,0.3%NH_4NO_3,1.2%K_2HPO_4,0.42%NaH_2PO_4,0.4%MgSO_4·7H_2O。使用优化的培养基,最佳产酶的条件为:装液量80 mL(250 mL摇瓶),初始pH 6,接种量为2.0%,种子菌龄为12 h。在最佳产酶条件下,脂肪酶活力达到32.6 U/mL。  相似文献   
67.
许珂  王萍  崔晓伟  张颖 《西北植物学报》2021,41(10):1673-1680
以籽用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 L.)白粉病抗病品系F2和感病品系M3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接种白粉病生理小种2US孢子悬浮液,考察在接种白粉病菌后南瓜幼苗植株与白粉病菌的互作、叶片活性氧代谢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南瓜抵御白粉病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与感病品系M3相比,接种白粉病菌后,抗病品系F2叶片上病原菌发育缓慢,较难侵染叶片。(2)抗病品系F2在感病初期叶片H2O2、O2-·含量迅速升高后逐渐下降,而感病品系在感病初期H2O2、O2-·含量上升缓慢,在达最大值后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且感病品系叶片MDA含量始终高于抗病品系;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发现,抗病品系叶片着色比感病品系快,之后着色面积有所减少并趋于较低水平。(3)抗病品系F2和感病品系M3叶片抗氧化酶CAT、SOD、POD活性及PAL、PPO活性在接种白粉病菌后均显著增加,但抗病品系的活性及其增幅均高于感病品系。研究发现,籽用美洲南瓜抗病品系叶片上白粉病菌发育缓慢,较难受到侵染,生成菌丝体后叶片上粉状斑点较小;抗病品系在被白粉病菌侵染初期依靠活性氧的增加抵御病原菌的入侵,随着活性氧含量增加抗病品系通过迅速增加自身抗氧化酶活性来防止氧化胁迫;与感病品系相比,抗病品系在受病原菌侵染后能迅速增加PAL、PPO活性以抵御病原菌侵染。  相似文献   
68.
【目的】为探究UV-B和重金属Cd双重胁迫对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以及UV-B和重金属Cd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方法】在室内,不同辐射强度UV-B(0, 0.1, 0.2和0.7 mW/cm2)与不同浓度重金属Cd (0, 20, 40, 80 和160 mg/kg)处理后,采用特定年龄生命表方法,统计麦长管蚜种群参数、繁殖参数、存活率和繁殖力的变化。【结果】麦长管蚜种群的生命表各参数受UV-B与重金属Cd双重胁迫影响显著,且UV-B对麦长管蚜的生命表各参数影响要大于重金属Cd;UV-B和重金属Cd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同一重金属Cd浓度时,随着UV-B辐射强度的增加,麦长管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殖率 R0 、繁殖力 F、产仔天数和成虫寿命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均在UV-B辐射强度为0.2 mW/cm2时下降至最低点;而麦长管蚜种群的平均世代周期T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在UV-B辐射强度为0.1 mW/cm2时上升至最高点。同一UV-B辐射强度下,随着重金属Cd浓度的增加,麦长管蚜种群生命表各参数均呈现波动变化;双重胁迫处理组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 r、周限增长率 λ、净增殖率R0 、繁殖力F、产仔天数和成虫寿命均显著低于单一重金属Cd处理组,而其平均世代周期 T 显著高于单一重金属Cd处理组,且双重胁迫处理组生命表各参数的峰值点较单一因素重金属Cd处理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提前。【结论】UV-B与重金属Cd影响麦长管蚜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且由于这两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二者双重胁迫对麦长管蚜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9.
用5种实验方法对东北草原区233种植物光合类型进行鉴定,并对其相对分布 随纬度变化关系及其与土壤含盐量和PH值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典型C3、 C4牧草适应于盐碱环境的生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鉴定的233种植物中, C3植物有 144种,隶属于 28科 94属,C4植物有 89种;隶属于 17科 55属,在高纬度地区 C3植物表现出更高的生长优势,在纬度较低和盐碱化区域,C4植物分布具相对优势.尤其 在盐碱化程度较重的地区,C4植物成为明显的优势种,分布上的差别决定于它们对环境 适应机制上的差异C3植物对盐碱环境适应机制主要通过积累脯氨酸等有机溶质进行渗 透调节,而C4植物主要通过液泡中离子区域化积累作用进行调节,并且与C3植物相比对 盐碱环境具更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70.
中国东北草原植物中的C3和C4光合作用途径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32  
殷立娟  王萍 《生态学报》1997,17(2):113-123
以光合作用关键羧化酶PEPC和RuBPC活性化,并且参照叶片CO补偿浓度,δ^13C值和叶片解剖结构特点来鉴定东北草原区233种植物的C3,或C4光全作用途径,这些植物隶属于144属73科,其中137种为首次鉴定。89种具有C4光合作用途径,隶属于55属17科;144种人有C3光俣作用途径;隶属于94属28在多数C4种分布在禾本科、莎草科、苋科和藜科。苋属、地肤属、狗昌属和虎尾草属中的均为C4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