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33篇
生物科学   4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祁连山典型流域谷地植被斑块演变与土壤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群落演变与土壤性状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过程研究对于认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演变有着重要的意义.对祁连山谷地灌丛草甸退化演变过程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土壤物理和化学性状特征、及土壤与植被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祁连山谷地阴坡林线以下较小的空间范围,植被斑块由金露梅群落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植被盖度降低,但物种多样性增加.不同植被斑块之间土壤水分有显著的梯度变化,土壤水分的变化导致植被的退化演替.植被斑块的演变导致土壤性状的明显分异,从金露梅灌丛斑块向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演变,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组成由大粒级的大团聚体(》1mm)破碎为小粒级的大团聚体(1-0.25mm)和微团聚体(《0.25mm),团聚体稳定性降低,表明土壤结构的退化;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31.2%和55.9%,干筛各粒级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金露梅-马蔺群落斑块和马蔺群落斑块显著低于金露梅斑块,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粒径与有机碳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植被退化演变中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部分地由于团聚体的破碎引起;土壤全氮和有效氮不同斑块之间也有显著的差异,植被斑块退化演变使氮的有效性降低;但磷、钾养分对植被变化的响应不敏感.植被的退化演变使土壤团聚体破碎、土壤结构退化,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下降,使其抗侵蚀能力和水源涵养功能显著降低,又进一步加速植被的退化演替.在气候变暖的趋势下,马蔺斑块将进一步向林线逼近,灌丛草甸植被将会进一步退化和萎缩.  相似文献   
72.
为揭示长双歧杆菌NCC2705 (Bifidobacterium longum NCC2705)果糖代谢途径, 建立其果糖发酵模型。以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长双歧杆菌NCC2705菌株蛋白质参考图谱为基础, 进行了果糖和葡萄糖生长的菌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利用MALDI-TOF和ESI-MS/MS鉴定差异蛋白, 进一步通过半定量RT-PCR验证二者显著差异表达蛋白。果糖生长的菌体蛋白中鉴定到了所有葡萄糖降解途径中的酶和蛋白质, 另外鉴定到3倍以上差异蛋白点9个, 其对应的5个蛋白在果糖发酵中上调。半定量RT-PCR验证显著差异蛋白, 显示在果糖发酵中具有高水平表达是ABC 转运系统的果糖特异性-结合蛋白BL0033和ATP结合蛋白BL0034。果糖的发酵时间和浓度梯度试验显示诱导时间越长、浓度越高, BL0033的表达量越高。第一, 比较蛋白谱证明果糖和葡萄糖以相同途径降解。第二, BL0033的表达是受果糖诱导的, 果糖的吸收可能是通过一个特殊的转运系统, 即ABC转运系统将果糖从胞外转运到胞内, 其中BL0033和BL0034共同作为系统元件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3.
74.
甘草GuPIP1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甘草叶中提取总DNA,并用染色体步行技术克隆甘草GuPIP1基因5′端上游调控区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EU262597)。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典型的启动子结构,具干旱和ABA激素调控序列等顺式作用元件。  相似文献   
75.
农药诱导害虫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害虫再猖獗是化学防治的3个负效应之一。农药的使用剂量、次数、使用方式以及导致植物营养变化等因素都可能引发害虫再猖獗。文章重点论述产生害虫再猖獗的原因和研究现状,并讨论再猖獗的今后研究方向。期望在害虫综合治理中能对再猖獗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6.
二龙山水库流域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万鲁河  王芳  臧淑英 《植物研究》2003,23(1):117-122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强大的信息管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功能,采用松散耦合式GIS建模方式,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的研究对象,以景观格局进行定量定位研究来探讨和揭示景观格局和景观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人类活动对凡观格局过程和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能源生物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生物技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包括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制氢及微生物采油技术等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其研究的意义和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8.
以氧化铁锰假单胞菌FEl3-26为实验菌株,对其铁氧化酶的产酶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柠檬酸铁铵和硝酸钠分别是该菌产酶的最佳碳氮源.最适产酶条件为温度28~30℃.起始pH值6.5~7.5,接种量2%,150 r/min振荡培养72 h.酶的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该菌产生的铁氧化酶是一种胞外酶.  相似文献   
79.
去甲斑蝥素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消化道肿瘤的治疗.实验表明,去甲斑蝥素可引起人胃癌BGC-823细胞发生 M期阻滞及细胞凋亡.进一步利用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筛选出了去甲斑蝥素抑癌作用相关蛋白.研究显示,线粒体热休克蛋白CH60、线粒体ATP合酶d亚单位、内质网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线粒体Hsp70的辅助因子GRPE1、SH3L3以及染色质组装因子1小亚基RBBP4参与了去甲斑蝥素的抑癌作用.研究提示,去甲斑蝥素可能通过促进线粒体热休克蛋白及p53的表达进而激活caspase-3依赖的凋亡通路,并且去甲斑蝥素在引发内质网协迫之后,可通过抑制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的活性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进一步分析了去甲斑蝥素与线粒体ATP合酶抑制剂寡霉素A的联合用药对人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的抑瘤效果比单独用药的抑瘤效果显著,提示去甲斑蝥素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ATP合酶功能抑制BGC-823生长.上述结果为优化去甲斑蝥素的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80.
玉米黄化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户单26'为材料,研究了黑暗条件下生长的玉米黄化幼苗内光合色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条件下生长的对照组相比,黄化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明显降低,特别是叶绿素a含量大幅度降低;黄化幼苗的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显著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也显著增加.研究发现,黑暗条件下的玉米幼苗叶绿素a的合成受到了显著影响而表现出黄化现象,黄化幼苗能主动提高其自身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减轻黑暗逆境对植物细胞的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