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2篇
生物科学   83篇
  2023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伊红、台盼蓝检测河蟹精子存活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台盼蓝和伊红染色法检测河蟹(Eriocheir sinensis)精子存活率的方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染色法死、活精子分别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染色特征:活精子无色透明,顶体中央凸起呈圆锥状,光镜下辐射臂及细胞边界清晰;死亡精子顶体着色,且中央有一染色较深的圆斑,核杯染色不明显,细胞体积变大,边界模糊。通过不同染色时间和不同染料浓度的比较发现,两种染色法最适染液浓度分别是0·25%的伊红和0·5%的台盼蓝,染色时间均以15min为佳。在此基础上,将新鲜精子和60℃水浴处理致死精子以不同的体积比混合,配成含致死精子比例为10%~90%的9个梯度样品,用伊红和台盼蓝分别测定各样品精子死亡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各样品实测精子死亡率均略高于样品的理论死亡率,同时两种染色法实测值与样品理论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两种染色法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上述结果表明,伊红和台盼蓝可用于河蟹精子的活体染色,且两种染色法在对河蟹精子染色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相似文献   
82.
开展羊肚菌低温冷害气候风险精细区划,可为羊肚菌特色农业栽培规划、低温冷害动态评估和防灾减灾对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川西高原海拔3000 m以下17个县(市)2011—2020年气象数据,分析羊肚菌典型年份致灾临界气象条件;选取气温稳定通过5℃初日~10℃初日之间多年平均积寒与冷害频次作为川西高原羊肚菌出菇期间低温冷害区划指标,建立冷害指标的地理空间分布模型,划分川西高原羊肚菌冷害风险等级,评估羊肚菌冷害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羊肚菌冷害风险温度指标为日最低气温≤2.0℃,日平均气温<6.0℃将导致生长缓慢或者停止生长,设定为冷害风险预警指标。羊肚菌冷害发生频次沿大渡河流域和岷江流域从南向北增多。冷害总次数最少的地区是汶川、茂县、理县,九龙、雅江、巴塘最多。冷害日数以持续1~3 d为主,持续4~5 d次之,持续5 d以上较少,其中,乡城、巴塘、九龙、雅江、小金冷害持续5 d以上的次数多于持续4~5 d的次数。羊肚菌冷害年均日数3.0~27.4 d,冷害发生时段的日均最低气温-0.84~1.36℃、极端最低气温-5.8~0.1℃、平均积寒0.16~9.64℃·d,冷害平均日数、平均积寒随...  相似文献   
83.
【背景】我国农业废弃秸秆存量大,微生物发酵无法实现其彻底转化,仍造成二次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秸秆发酵废弃物可经热解炭化制备吸附剂用于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目的】探究以秸秆发酵废弃物为原料所制备秸秆炭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明确发酵过程对秸秆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及机制,为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和秸秆发酵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丝状真菌里氏木霉QM6a和棘孢木霉T-1为发酵菌株,分别对小麦和水稻秸秆进行固态发酵,发酵残渣经热解炭化后用于吸附典型有机偶氮染料亚甲基蓝(methylene blue, MB)。【结果】发酵处理可缩短吸附平衡时间,有效提高小麦秸秆炭对MB的吸附效率,但对水稻秸秆炭吸附性能无明显提升作用。棘孢木霉T-1发酵的小麦秸秆经600℃热解所得秸秆炭(BaWS600)对MB(50mg/L)的吸附效率较天然秸秆炭(BWS600)提高53.6%。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有效模拟吸附过程,BaWS 600的平衡吸附量比BWS 600和BWS 800高119.4%和299.4%。Freundlich模型可较好描述等温吸附过程,表明MB在秸秆炭表面的吸附为多分子层吸附。秸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