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8篇
生物科学   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9 毫秒
21.
农杆菌介导的木本植物遗传转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木本植物由于本身的特殊性使其遗传转化较为困难,但根据植物类型及其生长特点,选取不同的受体系统,采用农杆菌介导进行转化,已在多种木本植物上获得成功。本文综述了农杆菌介导的木本植物在转化方法、受体系统和转化机理方面的研究,对Vir 基因活化、外植体预培养、共培养方法等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节肢动物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分,在维持湿地生态功能,指示湿地环境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2020年7月对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沼泽湿地的23个采样点进行节肢动物样品采集,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节肢动物数量、群落组成、多样性的影响以及节肢动物对人类活动干扰的指示作用。共采集到节肢动物10目47科1825只,主要以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为主。自然湿地节肢动物的多度是干扰湿地的4.27倍;生物多样性指数在不同湿地类型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在自然湿地显著高于干扰湿地(P<0.05),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干扰湿地显著高于自然湿地(P<0.05)。人类活动干扰对湿地节肢动物群落组成影响显著,聚类和非度量多纬尺度排序(NMDS)显示,两种湿地类型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指示值法分析显示,自然湿地的指示类群为叶甲科、蚁形甲科、叶蝉科、蚜科、盲蝽科、摇蚊科以及姬蜂总科,干扰湿地未发现指示类群。综上所述,湿地节肢动物对人类活动干扰响应十分敏感,可以作为指示湿地健康状况的关键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23.
以桔梗为实验材料,对水提后的多糖采用以下五种方法:Sevage法、盐酸法、三氯乙酸法、酶法以及酶与Sevage结合的方法进行脱蛋白处理,分别比较各种脱蛋白方法的蛋白质清除率以及多糖损失率。同时,对脱蛋白前后不同浓度的桔梗多糖的抑菌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五种脱蛋白方法的蛋白清除率依次为三氯乙酸法盐酸法Sevage法酶法酶+Sevage法,即98.07%92.25%60.91%51.10%39.63%;多糖的损失率依次为三氯乙酸法酶+Sevage法Sevage法酶酶法盐酸法,即8.83%10.08%11.23%11.74%22.24%;其中,三氯乙酸法蛋白质的清除率最高,多糖的损失率最小,为最适宜的脱蛋白方法。桔梗多糖脱蛋白前后对根霉、青霉、黄曲霉均有抑制效果。且随多糖浓度的增加抑菌作用逐渐加强。桔梗多糖脱蛋白前对根霉的抑制作用大于脱蛋白后的多糖。对青霉和黄曲霉的抑制作用效果则为脱蛋白后的多糖大于脱蛋白前的多糖。  相似文献   
24.
药用植物来源的萜类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次级代谢产物,其结构与功能多样,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病毒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以青蒿素、丹参酮、人参皂苷为例,总结了其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转录调控、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合成与转运等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5.
群体感应信号分子AI-2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群体感应(QS)是细菌根据种群密度的变化调控基因表达,协调群体行为的机制。除具有种特异性的信号分子AI-1外,近年来发现一类新的信号分子AI-2在调控细菌基因表达中起重要作用。AI-2的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已被确定,其产生依赖于一种称为LuxS的蛋白。目前认为AI-2在细菌种间交流中起通用信号分子(universalsignal)的作用。了解细菌的QS调控过程以及种间细胞交流的新机制,有助于对细菌病害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26.
金属离子对粪产碱杆菌C16的脱氮和亚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瑶  刘玉香  安华  张浩 《微生物学通报》2014,41(11):2254-2263
【目的】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异养氨氧化细菌C16的生长和脱氮性能影响,探讨适于C16生长和脱氮的金属离子及其浓度。【方法】实验选用Mg2+、Mn2+、Fe2+、Cu2+、Zn2+5种金属离子,对C16的生长﹑脱氮性能﹑亚硝酸盐氮积累以及相关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Mg2+明显促进C16的生长和NH4+-N氧化速率;较高浓度Mn2+使得C16无法生长;原培养基中缺少Fe2+会抑制C16的生长和NH4+-N氧化速率;在原培养基中加入0.1 mmol/L的Cu2+对C16的生长和脱氮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u2+使得培养基中基本无NO2--N和NH2OH的积累;不同浓度的Zn2+对C16的生长和氨氮去除有抑制作用。酶活实验结果显示,0.1 mmol/L Mg2+促进了羟胺氧化还原酶(HAO)的活性;0.1 mmol/L Cu2+促进了硝酸盐还原酶(Nar)和亚硝酸盐还原酶(Nir)的活性。【结论】Mg2+是C16生长和脱氮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金属离子;加入Cu2+可避免过量亚硝酸盐积累。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并对方法学进行考察。选取2018年在本院查体的2型糖尿病患者57例,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其分为高糖化组(糖化血红蛋白7.0,28例)与低糖化组(糖化血红蛋白≤7.0,29例)。应用气相色谱法检测两组患者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水平,并分析6种短链脂肪酸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结果低糖化组患者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戊酸水平显著高于高糖化组(均P0.05),异丁酸与异戊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与粪便中乙酸呈负相关(r=-0.540 1,P0.000 1),与丙酸呈负相关(r=-0.358 1,P=0.006 2),与丁酸呈负相关(r=-0.421 7,P=0.001 1),与戊酸呈负相关(r=-0.326 8,P=0.042 3),与异丁酸、异戊酸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短链脂肪酸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短链脂肪酸水平的下降可能是影响血糖控制不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8.
悬钩子属DNA条形码通用序列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悬钩子属(Rubus)植物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筛选获得适用于悬钩子属植物的通用条形码序列。该研究基于GenBank数据对ITS、ITS2、matK、rbcL、trnH-psbA、trnL-trnF 6个DNA条形码序列进行了遗传变异、barcoding gap、建树等评估分析。结果显示,trnH-psbA、matK、rbcL、rtnL-trnF的种内变异与种间变异差异较大,变异分辨率分别为97.32%、83.33%、79.07%、64.95%,存在较大的barcoding gap;NJ一致树分析显示,matK的单系性比例最高(67%),其次为trnH-psbA(64%),rtnL-trnF(43%),rbcL(30%)。结果表明,悬钩子属植物的matKtrnH-psbA序列种内变异与种间变异差异较大,能较好地区分不同物种,具有较大的鉴定潜力。建议将matKtrnH-psbA作为悬钩子属植物鉴定的核心条形码序列,rtnL-trnF、rbcL作为辅助条形码序列。  相似文献   
29.
黑河中游春小麦需水量空间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王瑶  赵传燕  田风霞  王超 《生态学报》2011,31(9):2374-2382
合理估计春小麦的需水量(ETc)是进行干旱区水资源配置的有效方法,利用黑河中游14个气象站1970-2009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各站点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并根据春小麦生长期的作物系数,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得出黑河中游春小麦需水量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0-2009年黑河中游春小麦作物需水量整体分布具有从南向北递增的趋势,全生长期需水量在573-781 mm之间;高台、张掖、临泽、民乐、山丹、酒泉的春小麦需水量分别为731.26、686.88、598.24、728.89、719.77、713.59 mm,其中生长中期需水量最大,分别占全生长期的51.67%、51.11%、50.96%、51.24%、50.83%和50.77%;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风速、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和各因子的影响力由大到小分别占总影响力的57.29%、26.92%、15.15%、1.41%和0.78%。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探究血小板膜糖蛋白及T/B淋巴细胞免疫在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免疫性PTR患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抗GPIIb/IIIa、抗GPIa/IIa、抗GPIb/IX、抗GPIV)、血小板膜糖蛋白(CD36、CD61、CD41a)表达情况及外周血T/B淋巴细胞数量,运用SPSS19.0软件及R软件分析免疫性PTR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外周血T/B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结果:免疫性PTR与血小板输注有效者比较,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无显著差异,血小板膜糖蛋白CD36和CD61的表达具有显著差异,CD36对免疫性PTR发生风险具有极大的预测价值,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增高,而CD4+T细胞比例减低。结论:免疫性PTR患者产生血小板抗体具体机制不明确,了解患者细胞免疫状态有助于明确免疫性PTR的发生机制,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