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生物科学   5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绿豆种子作为受试对象,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栽培实验,探明纳米金胁迫对绿豆的植物毒性及生理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金对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纳米金浓度的升高,绿豆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幼苗的高度、根长、鲜重均显著下降,根长和鲜重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苗高和茎叶鲜重,幼苗死亡率则显著上升;纳米金对绿豆幼苗生理特征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纳米金浓度的增高,幼苗叶绿素含量和叶氮含量显著下降;幼苗茎叶组织和根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幼苗茎叶组织SOD、POD、CAT活性显著高于根组织,MDA含量显著低于根组织;纳米金对绿豆根部的植物毒性明显强于对茎叶的毒性,并随纳米金浓度升高而逐步增强;叶绿素含量和叶氮含量显著下降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是引起幼苗形态学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为纳米金的安全应用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22.
柯萨奇病毒A16(CA16)感染灵长类动物模型显示该病毒在猴体内可形成明显的病毒血症期,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病毒血症形成与CA16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不同组分中增殖的关系。首先用CA16感染恒河猴,检测病毒在PBMC组分CD4+、CD8+、CD20+、CD11c+、CD16+和CD14+细胞中的增殖情况和感染动力学,发现病毒仅在部分CD14+细胞中有增殖表现。然后通过刺激CD14+细胞产生一定量的树突细胞(DC),用CA16感染DC ,发现 CA16能在DC中形成具有动力学意义的增殖过程,增殖峰值出现在感染后12~36 h。这些结果可能为CA16感染发病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探讨漏芦乙醇提取物(RUE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发挥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 HC11 为模型,首先利用MTT法筛选RUEE的最佳作用浓度及检测LPS和RUEE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然后用1 μg?mL-1 LPS单独处理,20、40、80 μg?mL-1的RUEE与 1 μg?mL-1 LPS 共处理 HC11细胞,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抗氧化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细胞活力实验确定20、40、80 μg?mL-1的RUEE作为后续试验的添加浓度。LPS诱导可显著提高HC11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NO)水平、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P<0.05);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P<0.05);显著抑制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mRNA及蛋白表达(P<0.05)。20、40、80 μg?mL-1的RUEE预处理后可明显下调LPS诱导的HC11细胞内MDA含量、NO水平及iNOS活性(P<0.05);显著提高SOD、GPx、CAT的活性及T-AOC(P<0.05);显著上调Nrf2、HO-1、NQO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RUEE可以有效减轻LPS诱导的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这可能与RUEE能激活乳腺上皮细胞Nrf2进而促进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4.
摘要:目的 研究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hCTGF)对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骨损伤促愈合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利用真核基因导入系统,转染具有分化潜能的成纤维细胞,并导入骨折实验动物模型,利用分子生物学和临床骨科技术检测分析,获得数据。结果 明确了hCTGF对细胞的增殖作用,表明了hCTGF以基因治疗为手段具有修复骨损伤的生物学活性,为该因子在临床上治疗骨损伤提供新的活性因子和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藏药熏倒牛乙醇提取物不同极性溶剂萃取部位的抑菌杀虫活性,将熏倒牛乙醇提取物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所得各萃取部位及水余液部位通过抑菌圈法测定抑菌活性部位,对活性部位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采用改良任氏法测定杀灭滴虫活性部位及最低有效杀虫浓度。结果表明熏倒牛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有强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为0.125 mg/m L,对变形杆菌、粪肠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也比较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 L。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对阴道滴虫有明显抑制作用,最低有效杀虫浓度分别为0.5、0.25 mg/m L。说明熏倒牛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有较强的抑菌杀虫作用,是熏倒牛的抑菌杀虫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26.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在宿主体内形成两种感染模式,不同感染模式的建立与病毒α基因的表达相关.作为病毒α基因表达产物之一的ICP22在病毒复制中发挥了多重作用,但其确切功能尚不清楚.实验利用氯霉素乙酰转移酶(chloram-phenicol acetyl transferase,CAT)报告系统发现ICP22非特异地抑制多种病毒或细胞启动子的转录启动作用,而且该抑制作用不受特定的病毒或细胞启动子上游调控元件影响.进一步的实验发现,HSV病毒蛋白VP16通过结合α4基因启动子上游特定元件解除ICP22对α4基因的转录抑制.这些结果提示,ICP22和VP16可能共同参与α基因的转录调控,从而建立HSV-1裂解性增殖或潜伏性感染.  相似文献   
27.
基于安徽省大别山区马鬃岭林场杉木人工林30块样地1087组数据,选用7个常用树高-胸径(H-D)模型(线性模型、Chapman-Richards模型、Logistic模型等),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并选出最优基础模型(式11,只含D变量的Chapman-Richards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构建含林分变量优势木平均高度、密度的H-D模型(式12),同时考虑样地水平的随机效应,分别基于式11、12构建混合模型(式13、14),并用幂函数、指数函数消除误差异方差,利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相对误差绝对值(MAPE)等指标来评价模型的拟合与预测能力,最终获取最优树高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含林分变量的模型的拟合精度(式12,R2=0.863、RMSE=1.381、MAE=0.971)优于基础模型(式11,R2=0.827、RMSE=1.554、MAE=0.101).对于误差方差,幂函数、指数函数均能较好地消除异方差,但幂函数相对最好.混合模型的拟合与预测能力均优于式11、12,但混合模型(式13、14)之间的拟合与预测精度相差不大.基于混合效应的H-D模型(式13)能够较好地描述不同林分间H-D关系的差异,实际运用中可选用该模型来预测杉木树高,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8.
氮磷添加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晶晶  樊伟  崔珺  许崇华  王泽夫  徐小牛 《生态学报》2017,37(24):8361-8373
为了探讨氮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特点的影响,选择安徽省池州仙寓山常绿阔叶老龄林,设定了4个水平的氮磷添加试验,即对照(CK,0 kg N/hm~2)、低氮(LN,50 kg N/hm~2)、高氮(HN,100 kg N/hm~2)、高氮+磷(HN+P,100 kg N/hm~2+50 kg P/hm~2)。利用氯仿熏蒸法和Biolog微平板技术,分析不同水平氮磷添加对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MBC)、N(MBN)和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BC、MBN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且差异性极显著,MBC与MBC/MBN比在氮磷添加后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HN与LN处理的土壤微生物活性最高;Mc Intosh、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在不同土层和不同N、P添加水平上都存在差异,表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性较为显著。土壤微生物对羧酸类、氨基酸类和碳水类碳源利用率最高;主成分分析显示不同土层的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上有明显的变化,表层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在不同N、P添加水平上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其他土层分布较为集中,空间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对碳水类与羧酸类碳源的利用上。土层与氮、磷添加剂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功能多样性都有显著影响,其中高氮处理对表层土壤微生物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9.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应激性高血糖指数(SHI)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CIN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02例接受PCI治疗的糖尿病合并AMI患者,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CIN分为CIN组26例和非CIN组76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和计算SH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HI、HbA1c对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CIN组年龄大于非CIN组,高血压比例、Killip分级≥Ⅱ级比例和心肌肌钙蛋白T、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糖、HbA1c、血尿酸、血尿素氮、血肌酐、SHI高于非CIN组,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CIN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高血压、Killip分级≥Ⅱ级、NT-proBNP升高、白蛋白降低、hs-CRP升高、HbA1c升高、血肌酐升高、eGFR降低、SHI升高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HI、HbA1c联合预测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两者单独预测的曲线下面积。结论:年龄增加、高血压、Killip分级≥Ⅱ级、NT-proBNP、hs-CRP、HbA1c、血肌酐、SHI升高及白蛋白、eGFR降低为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独立危险因素,SHI联合HbA1c对糖尿病合并AMI患者PCI术后CIN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0.
Mest基因是一种印记基因,在人、小鼠以及其他的哺乳动物和有花植物中都有研究报道。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和进化特点,利用RACE法获得了中华大蟾蜍Mest基因(BgMest)的cDNA全长序列(1 325 bp),它包含一个完整的ORF,可编码326个氨基酸的多肽(GenBank登陆号:ABQ10905)。多肽链中包含一个典型的α/β水解酶折叠结构域,其在氨基酸水平上与热带爪蟾和一些哺乳动物分别存在86%和70%~80%的相似性。进化树分析显示Mest基因为单系起源。RT-PCR显示,BgMest基因在精巢、卵巢、肝、肾、脑、胃和肺中都有表达,并且该基因在序列、表达模式以及蛋白产物的高级结构的高度保守性都说明它在两栖类生物中是保守的。但是在对哺乳动物以及一些脊椎动物的印记基因进行进化分析时,发现它们具有不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