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3篇
生物科学   1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目的:探索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术前及小骨窗开颅术后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及对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38例诊断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在明确手术指征后行小骨窗开颅术,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监测患者的CRP及TNF-α的水平;并同时测定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SS)。另设30例作为正常对照病例,一次性抽取静脉血进行CRP及TNF-α进行检测。结果:①术前脑出血患者血中CRP与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②术后CRP与TNF-α的水平仍继续上升,术后第7天显著下降;③CRP及TNF-α的水平与GCS评分密切相关。结论:CRP与TNF-α的水平可反映脑出血患者的病情,对病情转归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 在细胞治疗和再生医学领域, 自体或异体细胞移植治疗疾病正在成为现实.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分化成多种细胞的潜能, 已被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活体追踪移植细胞, 检测移植细胞的生存及功能状态对于评价移植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 利用磁共振对比剂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 活体追踪和监测标记细胞已被广泛用于动物实验研究和一些临床疾病诊断. 但 MRI 信号不能显示移植细胞在体内的生物学特征. 本研究中, 对食蟹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标记Molday ION rhodamine-BTM(MIRB), 探讨MIRB 标记后cMSCs 的细胞生物学特性, 以及脑内移植后的活体MRI 影像学及组织学追踪. 结果表明, MIRB 具有生物组织相容性, 能高效标记cMSCs, 可用于体内多模式追踪移植细胞, 为利用MIRB 追踪和检测移植细胞, 以及干细胞移植治疗机制的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6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以诱导分化成脂肪、软骨、骨骼和骨骼肌细胞,并可作为骨骼、软骨或肌肉移植中的再生干细胞,广泛应用于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具有体外培养无限增殖和多向分化的特性,能被诱导分化为机体几乎所有的细胞类型。该研究通过无血清条件下诱导食蟹猴ESCs形成类胚体(embryoid bodies,EBs),然后在血清条件下贴壁分化EBs成间充质前体细胞(mesenchymal precursor cells,MPCs),再经过长期体外培养,纯化和扩增MPCs。结果显示,纯化后的MPCs具有MSCs生物学特征,并能在体外诱导分化成脂肪细胞和骨细胞。将这些细胞皮下注射给SCID小鼠,并未发现形成肿瘤,提示食蟹猴ESCs来源的MPCs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检测各类型白血病骨髓中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对白血病分型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抽选93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观察组)予以甲基化特异性PCP(MSP)方法进行骨髓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检测,研究不同类型白血病甲基化状态差异,同期抽选93例非白血病者为对照研究(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中有13例(13.98%)检测到RASSF1A基因甲基化,而对照组中RASSF1A基因甲基化率为0%,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类型白血病RASSF1A甲基化率比较:淋巴系显著高于髓系(P0.05),急性与慢性白血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白血病骨髓中MSP法检测存在RASSF1A甲基化;而RASSF1A基因在淋巴系白血病中的甲基化概率明显增高,因此,对RASSF1A进行甲基化检测有可能作为白血病临床诊断分型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5.
目的:在肝癌细胞Hep G2中过表达外源NAIF1(核凋亡诱导因子1),探讨NAIF1的亚细胞定位以及对Hep G2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以真核表达质粒p EGFP-N1为对照组,p EGFP-N1-NAIF1为实验组,瞬时转染肝癌细胞Hep G2,利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NAIF1蛋白表达效率;以DAPI染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定位,确定NAIF1的亚细胞定位;通过MTT方法绘制细胞增殖曲线;通过transwell小室法检测NAIF1对Hep G2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肝癌细胞Hep G2中,外源表达NAIF1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与对照组Hep G2/p EGFP-N1相比,Hep G2/p EGFP-N1-NAIF1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下降(P<0.05)。结论:外源表达NAIF1蛋白定位于Hep G2细胞核,过表达NAIF1抑制Hep G2的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NAIF1可能作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提高对青少年GATA2缺陷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青少年GATA2缺陷继发MDS患者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男,17岁,2018年6月于我科诊断为MDS(MDS-EB-I,IPSS中危-1;WPSS高危;IPSS-R高危),继发骨髓纤维化。完善血液遗传全外显子基因检查提示患者GATA2基因突变。修正诊断为GATA2缺陷综合征、继发MDS( MDS-EB-I,IPSS中危-1;WPSS高危;IPSS-R高危) 、继发骨髓纤维化。完善患者姐姐血常规检查提示白细胞轻度减少,检查患者姐姐GATA2基因检测到GATA2基因错义突变。患者治疗期间反复出现多部位感染。进一步检查患者父母GATA2基因提示患者父亲GATA2基因存在错义突变。患者GATA2基因突变系父系遗传。结论:对于青少年MDS患者,应对其进行血液遗传学全外显子基因检查以确认其有无先天性疾病;对于存在先天性基因突变的患者,建议行家系筛查,并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67.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困扰全球3亿、我国3 000万人口。哮喘发病机制多样且复杂。近年来,固有免疫在哮喘发生中的作用及地位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发现的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具有堪比CD4+Th2细胞的强大的Th2型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是引起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关键固有免疫细胞。围绕ILC2s的来源、特性、生物学活性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8.
目的:建立结肠癌13cm和24cm非线性分离系统的2-D图谱,分析比较两者的分辨率.方法:提取结肠癌总蛋白,用pH3-10非线性干胶条对样品进行等电聚焦分离,并分别使用13cm和24cm电泳系统进行双向电泳,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图像分析,比较对比两组2-D图谱,量化分析两种系统的分辨率差异.结果:在等点电3-10,分子量20-170 kD范围内分别分离得到蛋白质斑点873个(13 cm电泳系统)和1349个(24cm电泳系统).对于24cm电泳系统,1 mg蛋白质上样量的电泳图谱清晰,分辨率较好.结论:成功建立了高分辨率、简便易控的结肠癌蛋白质组双向电泳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9.
毛萼香茶菜中的三个新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采自云南省江川县的毛萼香茶菜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6,7-螺断-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表毛萼甲素,毛萼晶N和毛萼晶O,同时还分离到2个已知化合物,毛萼甲素及毛萼晶L,并修正了毛萼甲素的结构。  相似文献   
70.
目的:总结耳鸣患者的临床特征,包括伴随症状、加重因素、严重程度和与全身性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4年6月就诊于上海长海医院耳鼻喉科门诊的主观性耳鸣患者,由同一调查人员以统一的调查问卷对所有的研究对象应用相同的方法提出同样的问题,进行病史和耳鸣问卷的询问并记录。结果:耳鸣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患者病程多为0-3月,双侧耳鸣多于单侧耳鸣,颅鸣少见。60.0%患者有伴随症状,主要为听力下降、耳闷及眩晕。8.9%的患者有加重因素,主要为精神因素、疲劳。不同性别的耳鸣患者的严重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的耳鸣患者的严重程度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耳鸣患者的全身疾病史和耳鸣响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耳鸣患者常伴有听力下降、耳闷及眩晕,其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有关,与患者性别及全身性疾病史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