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生物科学   25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虾-鱼-贝-藻生态优化养殖及其水质生物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一种虾、鱼、贝、藻多池循环水生态优化养殖模式及水质生物调控系统,包括对虾养殖、鱼类养殖、贝类养殖和大型海藻栽培等4个不同功能养殖区,1个水处理区以及1条应急排水渠。通过在封闭循环系统内不同池塘中放养生态位互补的经济动植物对虾池水环境进行生物调控。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系统内虾池水层悬浮物数量、COD值、氨态氮和硝酸态氮含量比对照组对虾单养池明显降低(P<0·01)。养殖排放水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E<1)。对虾饲料产出对虾0.667kg·kg-1、罗非鱼0.037kg·kg-1、牡蛎0.738kg·kg-1、江蓠0.437kg·kg-1,净增产值2.01元。投入产出比由对虾单养的0.588降低为优化生态养殖的0.235。该养殖模式不仅实现了虾池水环境的生物调控与养殖用水的零排放,且显著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防病、环保、高效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武汉南湖沉积物中水生植物残体及其氮磷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武汉市南湖5个采样点30 cm沉积物柱样中水生植物残体的含量、植物残体的总氮和总磷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南湖中水生植物残体具有较大的沉积量,是一个重要的N、P库;不同采样点之间,水生植物残体的含量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水生植物残体的TN和TP的垂向分布上,0~5cm段TN为20.230 mg·g-1, 25~30 cm段TN为 20.613 mg·g-1,检测TN 与沉积深度的相关系数为0.5851,P>P 0.05,两者相关不显著;0~5cm 段的TP为2.546 mg·g-1 ,25~30 cm段的TP为 0.634 mg·g-1,上下相差4倍,TP 与沉积深度的相关系数为-0.9507(P<P 0.01),说明两者呈紧密负相关,即沉积年代越早,TP值越低;沉积年代越晚,TP值越高,这与南湖的富营养化过程是一致的.研究表明,湖泊沉积物中的水生植物残体可作为湖泊富营养化过程的一种新的证据材料,其TP值可以作为一个环境变化的指标,对研究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虾-鱼-贝-藻养殖结构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虾、鱼、贝、藻优化养殖结构及水质调控系统,该系统包括对虾养殖、鱼类养殖、贝类养殖、大型海藻栽培等4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1个益生菌及微藻培养区和1个水处理区以及1条应急排水渠。通过在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内不同池塘中放养生态位互补的对虾、口孵非鲫、牡蛎、江蓠等经济动植物,对虾池水质环境进行生物调控与自我修复。结果表明,循环水养殖系统内虾池水层悬浮物数量、COD值、氨态氮和总氮含量比对照组对虾单养池明显降低。养殖后排放水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E<1)。投入每千克对虾饲料生产0.667kg对虾,同时生产0.037kg口孵非鲫、0.738kg牡蛎、0.437kg江蓠,相当于净增产值2.01元。投入与产出比,对虾单养为0.671,优化生态养殖为0.235,明显降低。该养殖模式不仅实现了虾池水质环境的自我修复与调控及养殖期间用水的零排放,而且饲料利用率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还具有防病性、环保性、高效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养殖与非养殖型大型水库间浮游甲壳动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群落结构相似性、生物多样性、现存量等方面比较了两座地理位置接近、营养水平相当的养殖型与非养殖型大型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结果表明:栖息环境的不同以及鲢、鳙的摄食引起两座水库各区域间的浮游甲壳动物种类的差别。鲢、鳙对浮游甲壳动物尤其是枝角类的摄食压力在7月和10月表现明显。鲢、鳙的摄食也降低了枝角类的生物多样性,但是对浮游甲壳动物的体长大小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吕光俊  熊邦喜  刘敏  杨学芬  覃亮  陈朋  徐微  刘俊利 《生态学报》2009,29(10):5339-5349
2006~2007年对湖北省4座不同营养类型水库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周年研究,并进行了水质评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9种,其中寡毛类14种、水生昆虫19种、软体动物6种.以金沙河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达24种,其次为徐家河19种,道观河和桃园河各10种.4座水库优势种类各异,金沙河为多毛管水蚓(Aulodrilus pluriseta)、隐摇蚊(Cryptochironomus sp.)、多足摇蚊(Polypedilum sp.);徐家河为瑞士水丝蚓(Limnodrilus helveticus)、前突摇蚊(Procladius sp.);桃园河为多毛管水蚓(Aulodrilus pluriseta)、长跗摇蚊(Tanytarsus sp.);水质污染比较严重的道观河水库优势种类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大红德永摇蚊(Tokunagayusurika akamusi).各库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金沙河316 8ind · m-2,1294.3mg · m-2 ;道观河318.2ind · m-2,430.7mg · m-2 ;徐家河330.3ind · m-2,517.4mg · m-2;桃园河209ind · m-2,325 3mg · m-2 .TN、TP、COD平均含量变幅分别为0.392~1.018、0.011~0.042、3.505~9.166mg · L-1;采用理化分析、Goodnight-Whitley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对水库的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沙河水库属中营养型;徐家河和桃园河属中-富营养型;道观河水库属富营养型.对水库主要的物理化学因子与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密度,以及各类底栖动物之间进行矩阵分析,发现水生昆虫与水深呈负相关关系,随着水深的增加,其密度和种类下降,水深超过10m,下降的幅度更明显;寡毛类有从属于TN和TP含量的趋势, TP变化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更大;寡毛类、水生昆虫、软体动物三者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铜对梨形环棱螺抗氧化酶活性和金属硫蛋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实验采用暴露重金属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硫酸铜(Cu2+ 分别为0、0.005、0.01、0.02、0.05 mg/L)在不同暴露时间(0—14d)下对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活性、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和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以探讨Cu2+ 对梨形环棱螺的氧化损伤及其防御作用的机理,并为水环境Cu2+ 污染的早期诊断及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Cu2+对梨形环棱螺肝脏和鳃中CAT、SOD、GST、GSH 和MT 均有明显影响,表现出时间剂量效应。SOD在前4天、CAT在前3天酶活性总体上表现出诱导趋势, GST在前4天酶活性处于诱导状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酶活性下降,到第5天时表现出抑制趋势;随着时间的进一步增长,至14d时, 0.005 mg/L剂量组酶活性维持在正常值附近波动, 0.01 mg/L剂量组酶活性被诱导, 0.02 mg/L剂量组酶活性在肝脏中表现为诱导而在鳃中则被抑制,0.05 mg/L剂量组酶活性被抑制。肝脏和鳃GSH含量的变化与GST相似,在短时间内表现出诱导效应,肝脏GSH在暴露的前5天、鳃GSH在暴露的前4天均处于诱导状态,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0.005 mg/L剂量组表现出诱导,0.05 mg/L剂量组则受到抑制。MT在整个实验期间均处于诱导状态,各剂量组在0.5d被极显著诱导,随后MT含量出现起伏波动,有上升和下降,至第14天时达到一稳定水平。其中,0.01 mg/L剂量组肝脏的MT在整个实验期间均被极显著地诱导(P <0.01),0.01 mg/L 剂量组的鳃组织MT除第10天外也被极显著诱导(P <0.01)。在暴露14d时,除0.05 mg/L剂量组的肝脏MT外,其余处于极显著诱导状态(P <0.01)。  相似文献   
17.
配养滤食性鱼对投饵网箱养鱼负荷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用现场围隔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养鱼水库中配养鲢对投饵网箱养鲤负荷力的影响。共用围隔30个,每个围隔水深5m,容积14.3m~3。实验中观测了理化指标8项、生物指标5项。实验结果表明配养鲢不仅在溶氧(DO)、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等方面明显改善了水质,而且还降低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浮游细菌的数量。配养鲢对投饵网箱养鲤的净产量,生长率,饲料效率都有显著地提高;使鲤、鲢的总负荷力和总鱼产量各自都提高了35%。并已查明,投饵网箱养鲤与水库配养鲢的适宜现存量比例3:1优于2:1。  相似文献   
18.
池养条件下不同规格鳗鲡的粗蛋白与氨基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鳗缅(An尸uillaIoponlyaTemAnnsketSchlegel)又称河鳗、白鳝等,其营养丰富,肉味鲜美,深受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养鳗业蓬勃发展,产品位于水产品出口创汇的前列。但是国内对于鳗闻的营养基础研究仍然滞后,阻碍了养鳗业的持续发展。蛋白质是鱼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饲料中所含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消化道的菌群结构及影响因素, 用PCR-DGGE技术和序列分析调查投喂鲜活饵料(BI-L)和配合饲料(BI-C)的鳙肠道菌群, 和投喂鲜活饵料(PS-L, PI-L)和配合饲料(PS-C, PI-C)的匙吻鲟胃和肠道菌群。实验共回收测序16条DGGE条带, 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鳙和匙吻鲟所有待测样本的优势菌为厚壁菌门(31.25%, 5条)。其他属于-变形菌纲(-Proteobacteria)(25%, 4条)、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2.5%, 2条)、梭杆菌门(Fusobacteria)(12.5%, 2条)、蓝藻门(Cyanobacteria)(6.25%, 1条)、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6.25%, 1条)、-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6.25%, 1条)。不同饵料喂养的匙吻鲟肠道菌群具有较高的相似性(49%), 不同饵料喂养的鳙肠道菌群也具有较高的相似性(59%), 说明这些生态位中存在着更稳定成型的微生物群落。然而, 两组不同饵料喂养的匙吻鲟胃样本菌群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表明匙吻鲟胃部菌群可能更易受到饵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天津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2006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30 km2,水产品总产量35.5万吨,其中养殖产量30万吨,渔业产值40亿元。天津养鱼池水盐度普遍在2-5,属于寡盐水鱼池,但在该地区采取高密度精养模式生产鱼类普遍存在土腥异味,降低了水产品食用价值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