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生物科学   3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梁洁 《蛇志》2021,(1):59-62
目的了解并分析广西新生儿专科护士的现况,为广西新生儿专科护士的培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广西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采用自制调查表及自评式问卷对3期共163名广西新生儿专科护士进行培训技能需求调查,并对培训前、培训后的专科技能掌握现况进行自评。结果基本技能需求构成比为80.98%,重症护理需求构成比为93.25,外科护理需求构成比为51.53%,科研指导需求构成比为41.72%。培训前后新生儿专科基本技能和科研能力掌握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重症护理技术和新生儿外科护理技术培训前后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西新生儿专科护士在重症护理技术和外科护理技术能力较低,系统、全面、规范的人才培养及培训有助于提高专科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2.
梁聪  胡皓  方诚  梁洁  吴开春  聂勇战 《生物磁学》2014,(9):1683-1685,1661
目的:观察朊蛋白(PrPc)在正常结肠粘膜、结肠炎及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PrPc在正常结肠组织、结肠炎及结肠癌组织(各40例)中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结肠癌及结肠炎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炎症程度等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PrPc在正常结肠及结肠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结肠炎中表达较低,在结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0%(24/40),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的35%(14/40)及结肠炎组织的30%(12/40)(P〈0.05)。轻度结肠炎中PrPc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重度结肠炎,结肠癌中PrPc的表达与患者的肿瘤分级、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PrPc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增高,在结肠炎中表达较低,可作为临床判断结肠癌恶性程度及结肠炎炎症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研究5mW/cm2的S波段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对动物眼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我国高功率微波安全防护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S波段HPM模拟源以远场平面波(平均功率5mW/cm2)分三种不同的峰值功率(G1、G2、G3组)进行单次照射,并在照后7个时间点,通过眼底镜、裂隙灯观察、视网膜电图测定、组织病理学等方法研究HPM对动物的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眼重要部位的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结果:HPM照射后角膜表面平滑无异常,未见混浊、粗糙等病理现象发生;晶状体在观察期内无肉眼可见的晶状体混浊,实质和晶状体后囊和玻璃体无异常;照射后即刻动物眼底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稍有扩张充血,并于1天~3天后恢复正常表现;病理染色显示G1和G2组照后1天视网膜内外节排列稍有紊乱,照后3天~7天内恢复;G3组稍重,可见外核层细胞排列松散,于照后7天~14天后亦恢复正常;视网膜电图显示与照前相比,三组在照后1天的视网膜电图都有所降低,但3天后恢复正常,直至照后28天无明显改变。结论:5mW/cm2的S波段HPM单次照射对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等部位不能造成损伤,视网膜在照后有轻微病理变化,但很快可以恢复。大鼠眼视功能在照后可出现暂时但可逆性的下降。此剂量范围的HPM照射对眼组织结构和功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4.
龙种金鱼和蛋种金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CR技术扩增了红龙睛、墨龙睛、虎头和水泡眼4种金鱼线粒体DNA控制区部分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724、724、720、722bp.测序结果显示,龙种金鱼红龙睛、墨龙睛的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完全相同,同源性为100%;蛋种金鱼虎头、水泡眼的序列相差4个碱基,同源性为99.4%.研究表明,这4个金鱼品种之间的同源性都很高,而同品系金鱼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引用Genbank中鲫鱼的序列,构建了金鱼和鲫鱼的NJ分子系统树,从分子水平证实了金鱼起源于鲫鱼.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激光照射后角膜蛋白质化学组成的改变,探讨激光角膜损伤的发生机制,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激光损伤组,选取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对角膜组织酰胺I带中蛋白质二级结构各吸收峰进行定量分析,观察激光照射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显示,激光照射后出现蛋白质二级结构吸收峰的位移和积分百分比的改变。激光照射可使角膜上皮层和基质层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蛋白质结构稳定性下降和蛋白质生物功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26.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是一种基于弱相干光学断层成像技术,可以对生物组织活体断层成像,是继计算机X射线摄影(CR)和数字X射线摄影(DR)、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之后又一新的生物组织成像方法。OCT在眼科、皮肤科、心血管科、肿瘤科、骨科、口腔科、妇科等对组织病变的早期光学诊断和实时动态监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及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OCT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主要的临床应用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展望未来相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7.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DNA6编码的核穿梭蛋白(nuclear shuttle protein,NSP)在病毒的侵染、复制、运输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BBTV DNA6与寄主香蕉蛋白的互作,本实验利用两对引物的PCR扩增得到BBTV -nsp片段,混合各自PCR产物进行熔化退火可得到1/4两端含有EcoRⅠ和BamHⅠ的酶切位点序列的DNA产物,将目的片段连接到酵母双杂交系统的pGBKT7诱饵载体中,成功获得pGBKT7-nsp,并将重组质粒pGBKT7-nsp转化入Y2H Gold酵母菌株中进行毒性检测和自激活验证。结果表明,pGBKT7-nsp没有自激活活性,同时对酵母细胞也无毒性,符合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的要求,可用于下一步的蛋白互作实验。  相似文献   
28.
视紫红质是感光细胞中的一种视色素,在光线的接收和视觉电位的产生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由视紫红质介导的过度光信号传导是光性视网膜变性的主要原因。近年的研究表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RPE65蛋白作为影响视紫红质再生的关键因素,与视网膜光损伤的易感性密切相关。就视紫红质和RPE65蛋白在光致视网膜变性中的作用机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9.
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碳中和度研究——以内蒙古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蕊  黄贤金  王佩玉  刘泽淼  梁洁  杨琳  张秀英 《生态学报》2022,42(23):9651-9662
基于全球气候治理背景以及黄河流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例,通过情景分析法,建立改进的IPAT模型和集成生态圈模拟器IBIS,预测不同情景下2018-2060年研究区碳排放变化趋势和达峰情况,并结合对碳汇水平的模拟分析2060年碳中和实现进程。结果显示①在基准情景、节能情景、低碳情景和粗放情景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将分别于2040年、2035年、2030年和205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碳排放量分别为12209万t、11213万t、9784万t和17635万t;②在IPCC RCP2.6和RCP6.0气候变化情景下,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陆地生态系统整体分别呈现出碳汇和碳源的不同效应,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1533万t和-506万t;③综合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碳汇水平,在RCP2.6气候情景下,若碳排放选取基准、节能、低碳和粗放情景,则2060年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分别可实现碳中和进程的18.42%、22.37%、34.46%和9.90%;在RCP6.0气候情景下,由于研究区陆地生态系统呈现出碳源效应,因此难以对碳中和进程的推进做出贡献。可见,对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而言,需要科学制订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时间,未来要更进一步保护重要碳汇生态系统,提升固碳增汇能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指标;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促进碳指标流动;制定土地利用碳排放标准,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0.
羟基磷灰石生物安全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羟基磷灰石的生物安全性,依据相关的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和GB/T16886系列标准,对该材料进行了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热原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等一系列生物安全性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