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生物科学   3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以时间、波数和相位三种方式对豚鼠的DPOAE潜伏期进行了测试,并就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组1,2,4,6kHz的D伏POAE潜伏期正常值,其中以时间方式测出的潜伏期分别为4.33,2.72,2.54,2.07ms三种潜伏期值是近似的,且随初始音频率的增加而缩短。根据耳蜗行波理论及DPOAE潜伏期时间、波数和相位形成的原理,三种方式的潜伏期之间存在着产生机制及换算关系上的联系,并得到了一组经验换算公式和常数。还探讨了潜伏期对研究耳蜗行波理论和DPOAE发生部位的意义,介绍了DPOAE潜伏期的测试方法和原理。  相似文献   
22.
EE2对稀有鮈鲫和斑马鱼幼鱼体内卵黄蛋白原诱导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卵黄蛋白原(Vtg)作为类雌激素污染的生物标志物,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的17α-乙炔基雌二醇(EE2)对斑 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幼鱼体内Vtg的诱导。研究结果表明:5ng/L,20ng/L和100ng/L EE2分别暴露5d后,稀有鮈鲫幼鱼体内的Vtg即可显著诱导,并且其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暴露15d时 达到最大值;而斑马鱼幼鱼虽然100ng/LEE2暴露5d时可显著诱导体内Vtg的生成,但20ng/L EE2在暴露10d后, 5ng/L EE2在暴露15d后,才可显著诱导斑马鱼体内Vtg的生成。这一结果说明EE2暴露下对稀有鮈鲫体内Vtg的 诱导要比斑马鱼敏感。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用Vero细胞或Vero/SLAM细胞从我国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下同)2003~2007年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的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57株风疹病毒,用RT-PCR方法扩增了57株风疹病毒E1基因1 107个核苷酸的片段,并对该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提示,在基于WHO基因定型靶序列739个核苷酸片段构建的基因亲缘关系树上,其中55株风疹病毒株属于1E基因型,相对于其他国家的1E基因型,形成一个独立分支;另外2株风疹病毒属于2B基因型.57株风疹病毒大部分核苷酸的突变为无义突变,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了2株风疹病毒在E1蛋白血凝抑制和中和位点区域第212位氨基酸由Thr变为Ser,其他病毒株均无重要抗原位点的改变;所有我国已分离到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E1蛋白第338位氨基酸共享突变位点(Leu338→Phe338),而其他基因型以及其他国家的1E基因型风疹病毒在该位点均未发生突变,提示该氨基酸(Phe338)可能是我国1E基因型风疹病毒所特有.2003~2007年在我国10个省均分离到1E基因型,而2B基因型只在2006年从四川省的越南输入病例中分离到,提示1E为绝对优势基因型,2B基因型为输入基因型.与1979~1984年和1999~2002年我国流行的风疹基因型不同,发生了基因型的更替,近年我国风疹的流行是由1E基因型为主的风疹野病毒的多个传播链引起.  相似文献   
24.
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多年来,人类一直在为治疗肿瘤而奋斗。众所周知,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同时,肿瘤的早期发现也能减少肿瘤转移和播散的机会。癌症发现、确诊得越早,治疗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患者的生存率也就会越高。目前,SELDI-TOF-MS技术在临床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已经得到了普遍应用,研究的范围几乎覆盖所有的常见肿瘤,为临床肿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下概要介绍SELDI—TOF-MS技术在部分肿瘤中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25.
??????? 目的 分析治理结构与医院行为的关系,为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和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问卷调查北京、山东、河南三地92家大型公立医院。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治理结构与医院行为的关系。结果 治理结构与医院行为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644,检验具有显著意义;市场监管、问责和社会功能的加强有利于医院行为,特别是长期行为的改善。结论 问责、市场监管的加强以及社会功能的明晰是重要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26.
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方法对比研究gankyrin m RNA及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gankyrin蛋白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gankyrin基因对PTC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PTC及HT样本中gankyrin m 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PTC组及HT组间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特征分析表明,gankyrin蛋白表达在PT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等无关,而与是否合并HT有关。Gankyrin基因在PTC及HT中的高表达说明其在这两种关系密切的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提示其与PTC的分子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27.
民族药刺梨根茎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为验证其化学成分的抗炎活性,该文以民族药新鲜刺梨根茎为原料,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对其根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采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作为炎症模型,考察刺梨根茎化学成分对巨噬细胞经LPS刺激后产生的NO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其抗炎活性。结果表明:(1)从刺梨根茎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获得15个化合物,结构分别鉴定为刺梨苷(1)、野蔷薇苷(2)、蔷薇酸(3)、β-D-glucopyranosyl-(2a→1b)-2a-O-β-L-arabinopyranosyl-(2b→1c)-2b-O-β-L-arabinopyranosyl-(2c→1d)-2c-O-β-L-arabinopyranosyl-(2d→1e)-2d-O-β-L-arabinopyranosyl-(2e→1f)-2e-O-β-L-arabinopyranoside(4)、儿茶素(5)、3-O-methylellagic acid-4''-O-β-D-xylopyranoside(6)、3-O-methylellagic acid-4''-O-α-L-rhamnopyranoside(7)、委陵菜酸(8)、桦木酸(9)、spinosic acid(10)、arjunic acid(11)、 β-谷甾醇(12)、β-胡萝卜苷(13)、α-tocopherol(14)、正二十六烷(15)。其中化合物4、6、7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2)对其中的化合物1-7进行体外抗炎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1-7对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的NO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化合物1-7在抗炎作用上表现出较好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25.07、24.56、17.65、9.87、16.67、40.83、34.98 μmol·L-1(阳性对照地塞米松为22.46 μmol·L-1 ),其中化合物3、4、5的活性优于地塞米松。该研究结果阐明了刺梨根茎中的三萜类、鞣花酸类、黄酮类和寡糖类化合物是其抗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并验证了刺梨根茎的民间抗炎功效。  相似文献   
28.
用国产199培养基,以进口199培养基和自配维持液为对照,制备狂犬病疫苗、乙型肝脑炎疫苗、麻疹疫苗。从这三种疫苗的毒力、效力、稳定性三个方面,比较国产199培养基作为疫苗维持液能否改进疫苗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国产199培养基作为疫苗维持液制备这三种疫苗的质量和进口199培养基制备疫苗的质量几乎无差别,但优于自配维持液制备疫苗的质量。以国产199培养基作为疫苗维持液能提高疫苗的质量  相似文献   
29.
鲤和团头鲂幼鱼卵黄蛋白原的诱导、纯化及电泳比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采用腹腔注射人工雌激素17α-乙炔基雌二醇(17α-ethinyloestradiol,EE2)的方法,在鲤幼鱼和团头鲂幼鱼体内诱导生成卵黄蛋白原;并结合利用阴离子交换介质DEAE—Sephrarose CL6B和液相层析技术分离纯化了诱导后的鲤幼鱼和团头鲂幼鱼血浆中的卵黄蛋白原;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所分离的两种鲤科鱼类卵黄蛋白原其亚基的分子量分别为170KD和150KD。  相似文献   
30.
中国6省2005年麻疹病毒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研究2005年我国6省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基因型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为进一步的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用RT-PCR方法,从2005年6省分离的48株麻疹病毒株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 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6省分离的4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其中两株为H1b亚型, 其余为H1a亚型.48株野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1%~100%(核苷酸差异为0~22bp),氨基酸同源性为92.7%~100%;与我国疫苗株S19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8.7%~92.5%,氨基酸同源性为88.0%~91.2%.其中Shaanxi05-1和Yunnan05-1,Anhui05-2和Ningxia05-9的N末端456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100%;Hebei05-19、Anhui00-2和Liaoning02-2,Hebei05-1和Chongqing04-3的核苷酸的同源性为100%.引起2005年我国6省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为H1基因型,并以H1a为绝对优势亚型.各省之间存在相同毒株引起的传播链,不同年份之间存在相同麻疹野毒株的持续循环传播.同时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由核苷酸变异引起的氨基酸变异及中和抗原位点等生物学性状的改变,可能影响麻疹病毒的毒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