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生物科学   2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植物ms级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一套可在IBMPC(兼容)微机上运行的植物ms级荧光动力学数据采集和分析软件。本软件用C语言写成,具有汉化界面、菜单驱动、彩色人机对话窗口、操作简便、灵活,兼容性好等优点。本文着重讨论了本软件如何减少荧光动力学测量中的误差、在不过分占用内存的情况下扩大采样时间范围以及如何精确测量固定荧光(Fo)和偏转荧光(Fi)等问题。本软件和我们自行组装的植物ms级动力学荧光计———植物产量荧光计PFM101型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植物生态学及植物生理学的光合测量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低温锻炼对小麦类囊体膜脂膜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两种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在低温锻炼前后类囊体膜脂及其脂肪酸成分、光系统Ⅱ捕光叶绿素a/b 蛋白复合体(LHCⅡ)及类囊体吸收光谱,低温荧光发射光谱,发现经低温锻炼后:(1)抗寒与不抗寒品种小麦类囊体磷脂酰甘油(PG)的反式十六碳-烯酸含量均明显降低;抗寒品种小麦的单半乳糖基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DGDG)比值明显降低,而不抗寒品种变化不明显。(2)抗寒品种小麦类脂/叶绿素比值明显增高。(3)两品种小麦类囊体膜LHCⅡ寡聚体含量均降低,而单体含量均增加。(4)两品种小麦类囊体膜吸收四阶导数光谱A683/A652比值均升高。(5)不抗寒品种小麦低温荧光发射光谱F685/F738比值上升,而抗寒品种没有变化。我们认为,在低温锻炼过程中膜流动性增大可能是植物抗寒性增强的重要原因,此外,MGDG 含量降低对低温下膜双层的稳定性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当将辛基—β—D—吡喃葡萄糖苷的类囊体膜提取液进行凝胶电泳时,有7种叶绿素蛋白复合体被分离出来,它们分别是CPIa,CPI,LHCP~1,CPa1,Cpa2,LHCP~2和LHCP~3。 CPa1和CPa2在红区的吸收峰分别位于674nm和671nm。一阶导数光谱表明这两种复合体都含有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但不含叶绿素b。四阶导数光谱证明CPa1的主要吸收形式为chla-680,而CPa2的主要形式为chl a-670。由77K的荧光发射光谱知道CPa1的荧光发射峰位于695nm,而CPa2的发射峰则位于685nm。LHCP~1和LHCP~3及LHCP~2的主要吸收形式分别为chlb-650和chl a-680。它们的荧光发射峰都位于680—682nm范围内。 可以断定CPa1是光系统Ⅱ反应中心P680-叶绿素a蛋白复合体;CPa2是光系统Ⅱ内周天线叶绿素a蛋白复合体;LHCP~1,LHCP~2和LHCP~3是光系统Ⅱ外周天线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LHCP~2和LHCP~3是两种独立的单体。CPIa和CPI为光系统Ⅰ反应中心复合体。  相似文献   
14.
捕光叶绿素a/b蛋白复合体的蛋白磷酸化使叶绿体低温荧光(77K)在735 nm处的发射增强,间质片层膜的叶绿素a/b比值降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LHCP蛋白磷酸化引起部分LHCP在膜上不仅以单体,而且以二聚体、三聚体的形式从富含PSⅡ的基粒膜横向移动到富含PS Ⅰ的间质膜,并与PS Ⅰ相结合,作为它的外周天线,扩大了PS Ⅰ的捕光面积,从而使激发能分配有利于PS Ⅰ。  相似文献   
15.
高温胁迫对光系统Ⅱ异质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温胁迫可诱导光系统Ⅱ活性中心转化为无活性中心。本文讨论了在高温胁迫导致荧光猝灭的情况下如何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计算PSⅡ无活性中心相对含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小麦叶绿体膜用SDS短时间增溶后,用不连续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出八条叶绿素带,我们依其迁移率的增加及参考文献上的定名称为CPI(P700—叶绿素a—蛋白质)、LHCP~1(捕光叶绿素a/b—蛋白质)、LHCP~2、LHCP~3,CPa(光系统Ⅱ反应中心)、LHCP~4和FC(游离色素—SDS复合物)。值得注意的是,在LHCP~4和FC之间观察到一条新的复合体,我们命名为CPa_1。 CPa_1的吸收光谱与CPa的吸收光谱相似,他们在红区的吸收峰分别在669nm和670nm,在蓝区的吸收峰为435nm,清楚地表明这些吸收光谱与文献中报导的复合体Ⅳ—系统Ⅱ反应中心复合物相似(Hayden等1977)。CPa和CPa_1具有相似的荧光发射光谱,最强的发射带分别在681nm和682nm。二者的荧光激发光谱亦是彼此相似的。CPa的分子量约为39.5KD,CPa_1的分子量约为19.6KD。因此,我们推测CPa可能是二聚体,而CPa_1可能是它的单体。  相似文献   
17.
运用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技术检测水稻生产潜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技术,检测水稻叶片和叶绿体的PSII原初光转化效率(F_v/F_m)或与此相关可代表PSII潜在活性(F_v/F_o)的参数,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的水稻品种之间,其叶片和叶绿体的F_v/F_m(或F_v/F_o)的比值,以及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有明显差异.此外,在外源Mg~(2+)的存在下,高产水稻品种叶绿体有更高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同时Mg~(2+)对高产品种叶绿体PSII和PSI之间激发能分配的调节能力也较低产品种者高.实验说明Chl a荧光诱导动力学的技术,能够作为一种快速、灵敏和简便的有效方法用于早期检测水稻(或其他作物)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当植物从暗中转到光下时 ,其体内叶绿素 (Chl)荧光强度会随照光时间产生有规律的变化 ,这就是植物荧光诱导现象。由于它能够灵敏、快速、简便和无损伤地探测植物体内光合生理状况及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 ,近年来在植物生理、植物生态、农业、林业、环境污染和遥感等领域得到重视和应用[1,2,3]。植物动力学荧光仪有调制式和非调制式两类 ,非调制式荧光仪特别适合于荧光诱导上升曲线及曲线中偏转荧光 (FI)和荧光上升互补面积 (CA)的研究 ,其中FI 是快速简便地探测体内PSII无活性中心相对含量的重要途径 ,后者与光合激发能…  相似文献   
19.
当突变种大麦Chlorina-f 2的类囊体膜在SDS/叶绿素的重量比为10:1,叶绿素的浓度为0.5mg/ml的条件下增溶,并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进行分离时,共出现4条含叶绿素的带。按电泳迁移率的增加,这些带分别是CP Ⅰ,CPa 1,CPa 2和FC。光谱测定表明CP Ⅰ为混有少量光系统Ⅱ??成分的光系统Ⅰ反应中心复合体,CPa 2为光系统Ⅱ反应中心复合体,CPa 2为光系统Ⅱ内周天线复合体。属于光系统Ⅰ的CP Ⅰ的叶绿素含量占总叶绿素的45.6%,而属于光系统Ⅱ的CPa Ⅰ和CPa 2的叶绿素之和则占总叶绿素的43.2%。可见在缺b大麦中,两个都失缺其外周天线的光系统的叶绿素含量是基本相等的。这和光合作用中两个光反应相互串联的理论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正常大麦矮秆齐(Hordeum vulgare)和引进的大麦变种 Chlorina f_2的光合特性。观察到两者在叶绿体结构、光合膜的一些成分和光合特性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变种大麦缺乏 Chl b,不存在 LHCP,且单位叶面积或单位鲜重中所含的 Chl 比正常大麦低得多。而以叶绿素为基数时它却有更高的 P_(700)、Cyt f 和 PQ 的相对含量。荧光发射光谱表明,两种叶绿体的 PSI 天线色素的成分是不同的,变种大麦的 PSI 只含有内侧天线。它的叶片荧光诱导瞬变不呈现 O→P→S→M→T 的振荡过程,这似乎说明荧光诱导瞬变的振荡过程可能通过 LHCP 的存在(或许还需要与 PSI 外周天线的合作)才能表现出来。同时荧光诱导动力学表明变种有较小的光合单位和较低的 PSII 原初反应光能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