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81篇
生物科学   25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描述了产自江西的兰科(Orchidaceae)虾脊兰属(Calanthe R. Br.)植物一新变型——异钩距虾脊兰 (Calanthe graciliflora f. jiangxiensis B. Li, L. J. Kong et B. Y. Yang),并绘制了线条图。该新变型与原变型钩距虾脊兰(C. graciliflora Hayata)的主要区别为距末端分裂为2个不等的短尖。  相似文献   
102.
洞庭湖区夏季温光条件及被迫迁移对东方田鼠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野外 ,从先年的秋初至当年春末被迫迁移前 ,东方田鼠在湖滩上能保持较高的繁殖能力 ;在夏季 ,不论栖息在农田还是岗地 ,都是东方田鼠的繁殖低谷。夏季 (6~ 8月 )在实验室自然温光条件下与人工控制较低温度条件下同时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前种条件下东方田鼠的繁殖能力明显低于人工降低温度缩短光照条件下的繁殖力 ,此变动趋势与野外观察到的繁殖力季节动态一致 ,可以说明夏季温光条件不利于东方田鼠的繁殖。另一方面 ,东方田鼠的繁殖能力最低的 6月并非全年最热的月份 ,这是因为东方田鼠的被动迁移对体力的消耗加剧了夏季温光对繁殖的影响程度。因此 ,认为洪水引起的东方田鼠被迫迁移和夏季的温光条件共同影响了东方田鼠的繁殖。洞庭湖区东方田鼠主要在冬春季繁殖 ,而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的田鼠类动物和分布在高纬度地区的东方田鼠在夏季繁殖 ,在月份上虽不同 ,但其繁殖盛期的气温则相近 ,其实是田鼠类动物喜寒惧热特性的反映 ,乃是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03.
垃圾填埋场氧化亚氮排放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填埋是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垃圾填埋场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作为一种高效痕量的温室气体,N2O具有极高的潜在增温效应,其每分子潜在的增温作用是二氧化碳(CO2)的296倍.而且N2O能在大气中长期稳定存在,对臭氧层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本文针对垃圾填埋场N2O排放的控制研究,概述了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主要排放源的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现阶段适应我国垃圾填埋场N2O排放控制的一系列措施,并展望了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N2O排放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4.
王德生  郭天龙  刘景隆  李波  李春华  陈岩 《生物磁学》2013,(27):5302-5305,5309
目的:观察植物状态患者早期电生理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反应与后期意识是否恢复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院220例的植物状态患者分别在患病三个月内进行早期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每项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量化分级评分,并采用Glasgow结局量表(GOS)分别评价植物状态在一年时的意识状态和转归情况,出院的患者进行随访问卷调查,了解其预后情况。结果:植物状态患者早期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的不同表现与预后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越好,其预后就越好。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与植物状态患者意识恢复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可作为早期评价植物状态患者意识转归和预后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5.
对江西产酸模属(Rumex L.)7种植物进行了叶形态结构的显微观察.结果表明:(1)叶片上表皮均有气孔器分布,表皮上普遍具有腺体和异细胞,叶肉中均含有晶体细胞,晶体类型为簇晶;(2)下表皮细胞特征及气孔类型、叶肉细胞的分化及排列方式、中脉维管束数目等特征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可以作为属下种级鉴定指标;(3)小酸模在气孔类型、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排列紧密程度、中脉形状及维管束数量等特征上与同属其它种类具有显著的差异,形态解剖学证据支持小酸模亚属(Subgen.Acetosella(Meisn.)Rech.)的成立;(4)根据酸模属植物气孔器类型的演化阶段,并结合孢粉学、形态学等证据,认为酸模属处于蓼科植物系统演化的较低或中等地位.通过对酸模属植物叶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为探讨该属的系统演化关系及属下分类提供叶解剖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6.
报道了中国春蓼属一新归化植物:香辣蓼[Persicaria odorata(Lour.) Soják],并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提供了形态照片,同时分析了其用途。该种原产于中南半岛,被作为香料植物在云南、广西、广东及江西等地的傣族或客家人聚居区广泛栽培,现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现大量归化居群。香辣蓼与特产于中国江西的武功山春蓼(P.wugongshanensis B.Li)最为近似,二者叶片均具有强烈的气味,叶片及花被片具腺点,二型花柱,花序基部间断,花梗长于苞片,区别在于本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发达的根状茎,叶片披针形至狭披针形,果实表面光滑有光泽。  相似文献   
107.
该研究以甘肃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峪沟林区(TH)、冶力关林区(YLG)、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则岔林区(GZ)的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与萌发实验,分析洮河上游紫果云杉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以揭示洮河上游紫果云杉群落土壤种子库特征及与地上植被的关系,为紫果云杉群落恢复和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3个林区土壤种子库共萌发27科45属50种植物,种子库密度在958~1129粒/m2之间,草本植物是构成研究区土壤种子库的主体。(2)3个林区紫果云杉群落土壤种子库垂直结构明显,物种数及种子密度随土层的加深呈减少趋势。(3)3个林区地上植被物种数大于土壤种子库物种数,相似性系数在0.15~0.23之间,表现为极不相似性;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指数除Pielou指数高于地上植被外,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低于地上植被。研究认为,洮河上游紫果云杉群落土壤种子库以草本植物为主,乔木和灌木的储量较小,特别是建群种紫果云杉的储量较小;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之间相互的贡献力较低,仅依靠紫果云杉林土壤种子库进行自然恢复,远不能缓解现阶段紫果云杉林退化的问题,因此需开展人工育苗、造林等措施来促进紫果云杉的更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8.
洞庭平原农房家鼠的栖息格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美文  王勇  郭聪  李波 《兽类学报》2003,23(2):145-152
洞庭平原农房主要有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鼠密度最高为厨房, 其次为杂屋, 卧室和堂屋较低。房屋的不同地面对鼠密度与鼠种组成都有影响, 地面用水泥硬化后房间的鼠密度明显低于普通未硬化泥土地面,硬化地面以小家鼠为主, 泥土地面以褐家鼠占优势。不同结构房屋的鼠密度亦有差异, 砖混结构的鼠密度明显低于土木结构; 其鼠种组成也不同, 砖混结构的房屋小家鼠占优势, 土木结构房屋则褐家鼠与小家鼠比例相当。房屋地面的硬化对害鼠的影响比房屋结构的改变要大。综合来看, 鼠密度最高的房间为泥土地面+ 土木结构的厨房; 鼠密度最低为硬化地面+ 砖混结构的堂屋。通常, 在家具等物品摆放整洁、食物与水源少的硬化地面的房间鼠密度较低, 且以小家鼠占优势; 在杂物堆放较多、脏乱差的泥土地面房间的鼠密度较高。因此, 在防治中应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鼠密度和优势鼠种, 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以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9.
徐胜  陈玮  何兴元  黄彦青  高江艳  赵诣  李波 《生态学报》2015,35(8):2452-2460
大气CO2浓度升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环境问题。CO2浓度升高势必会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高浓度CO2对树木生理生态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具体包括高浓度CO2对树木生长发育、光合和呼吸作用、抗氧化系统、树木代谢物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树木凋落物等方面的影响。高浓度CO2一般会促进树木地上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但也因树种差异而有所不同。最新研究表明,高浓度CO2促进了树木细根周转,树木根系生长在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表现为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加快了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C循环。高浓度CO2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树木光合速率的增加,但长期熏蒸也往往会发生光合驯化,这种现象产生的生理学机制目前仍无定论。高浓度CO2对树木呼吸作用尤其是根系呼吸的影响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高浓度CO2一般会提高树木抗氧化酶活性与抗氧化剂含量,但不同树种响应高浓度CO2的过程和机理也有所差异。研究表明,高浓度CO2一般对树木凋落物的分解产生不利影响,但也因树种而异。需要强调的是,目前关于树木地下部分、树木对高浓度CO2的适应机理和重要过程(碳氮水耦合及基因调控等)以及多个树种包括不同类型树种及不同品种之间比较研究较少;关于某一重要生理生态机制(如根系生理代谢)尤其是多个生态因子复合条件下缺乏长期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大气CO2浓度升高下树木生理生态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高CO2浓度条件下树木根系生理代谢及机制、树木碳氮水耦合的生理过程及机制、不同生态因子复合作用对树木生理影响机制以及树木分子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将丰富森林树木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有关科学理论,也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实现森林树种生态功能的优化选择及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与经营提供重要的生理生态学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0.
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对沙棘幼苗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讨未来降水减少对内蒙古皇甫川流域沙棘幼苗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特设计平均降雨水平、偏旱、干旱和极端干旱4种不同的水分梯度处理,开展人工水分梯度实验。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的水分梯度显著影响土壤的含水量、土壤温度等微生境因子,并显著影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气体交换特征、资源利用效率和叶片水势特征。适度的水分胁迫(干旱环境)能够提高沙棘的水分利用效率,同时却降低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各种生理生态指标表明,4种水分处理的沙棘幼苗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的影响,极端干旱环境中沙棘幼苗的内在生理调节机制出现紊乱,皇甫川流域沙棘不适宜在极端干旱环境中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