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生物科学   1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群体生活利弊并存,有利的一面是降低了被捕食的风险和提高了优势资源共享度,不利的一面是时刻面临群内资源竞争。等级关系是群居非人灵长类物种中最常见的一种资源调节方式,制约着优势资源在个体间的分配。为了探讨川金丝猴群的优势资源占有规律与社会等级的关系,本研究以秦岭北坡中段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玉皇庙村的一个人工投食川金丝猴的4 个一雄多雌单元(OMU)内成年雌性为研究对象,从2009 年9 月至2010 年1 月通过设计同心圆,以优势资源区域占有频次、时间等参数指标计算获取程度,从而对该猴群成年雌性的等级关系进行判定。结果证实取食和休息阶段的等级顺序基本上一致,通过Spearman 相关性非参数检验将投食和休息时的等级顺序与早期采用取代行为判定结果进行比较,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本研究表明利用优势资源占有确立单元内雌性等级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并且在野外操作和数据统计上更简单易行,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迅速判定雌性等级,或许能为野外投食和笼养条件下非人灵长类雌性等级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判定方法。  相似文献   
62.
先前的研究表明川金丝猴的食物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别是在秋季主要取食植物的果实。然而,在2001年秋季,我们发现秦岭玉皇庙西梁群的金丝猴主要取食树衣类植物(Lichens)。依据焦点动物取样法,我们在1997年和2001年秋季分别获得769次和828次取食记录,结果表明,1997年秋季的食物组成中38%为果实和种子,占主要成分,其次是树衣占21%;而2001年秋季主要取食树衣占41%,果实和种子仅占3%。造成这个物种食物转变的原因是由于在春季末期,一场大雪严重地摧毁了植物的花,导致秋季果实非常稀少,以致于猴子不得不转向取食植物的其它部位,这证明了气候变化能引起这个物种取食行为的改变。在通常的食物类型缺乏时,金丝猴不是通过转变其家域而是利用取食行为变化来满足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63.
溶磷菌对4种难溶性磷酸盐溶解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以4种难溶性磷酸盐为培养基,发现供试菌株溶解这些磷酸盐的特性差异很大,真菌溶磷能力普遍比细菌要高得多。以NO3-为氮源时的溶磷量通常高于以NH4+为氮源时的溶磷量,只有2TCiF2对氟磷灰石及4TCiF6对磷酸铝的溶解能力以NH4+为氮源时较高。大多数菌株较易溶解CaP(氟磷灰石和磷矿粉),其次为AlP(AlPO4),而溶解FeP(FePO4·4H2O的能力都比较弱,只有曲霉2TCiF2具有较强的溶解FeP能力,尤其是当供给NO3-时,溶解FeP的活性比供给NH4+时大幅度提高。欧文氏菌4TCRi22和肠杆菌1TCRi15能大量地溶解氟磷灰石,而两株节杆菌对磷矿粉的溶解能力最强。供试菌株的溶磷作用可能是由于分泌的有机酸与金属离子络合或螯合作用所致,欧文氏菌和肠杆菌溶解难溶性磷过程中,非有机酸物质可能在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64.
黄淮海冲积平原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29  
张世熔  黄元仿  李保国  高峻 《生态学报》2002,22(12):2041-2047
通过分析124个样点1980年和2000年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研究了黄淮海冲积平原区河北省曲周县土壤有机质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县目前土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2.89g/kg。与1980年相比较增加了4.11g/kg,年均增加0.21g/kg。但因各农户施用有机肥量的不同和管理水平的差异。占全县耕地面积6%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升反降,县内各区域有机质的增长趋势为西南部和东南部高于中部和北部,潮上,盐土和褐土2000年有机质含量分别比1980年增加45.51%,82.48%和68.57%。  相似文献   
65.
非人灵长类社会等级现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等级结构在群居生活种类中普遍存在,在非人灵长类尤为突出。该主要对近年来有关灵长类等级现象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综述,认为等级现象与个体的年龄、性别、母亲的顺位以及呆在群内时间长短等自身因素相关,也反映在个体之间的攻击、理毛、爬跨和近距等社会交往行为中。等级结构在不同动物中又不尽相同,故研究中需要对具体物种做具体分析。等级现象的存在,不仅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而且对动物个体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66.
非人灵长类动物雌性携抱婴儿与婴儿吸乳偏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长类雌性动物在携抱婴儿时会表现出一种方向偏好,同时,婴儿在吸乳时也会表现出方向偏好.相关研究表明,这两类偏好与灵长类大脑不对称性及其功能的进化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此方面的研究作为灵长类偏好行为研究的重要关注点之一,在国外已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国内尚处于萌芽阶段.由于多种影响因素的存在,非人灵长类已有的研究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7.
为了实现畜禽养殖废水处理过程中污泥的减量化,从不同样品中筛选得到8株污泥降解菌。以污泥作为唯一的碳源和能源来验证8株菌的污泥降解效果,最终得到3株污泥降解优势菌株,分别为嗜线虫沙雷氏菌Serratia nematodiphila H1、产吲哚金黄杆菌Chryseobacterium indologenes B4和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thiophenivorans D7。其中嗜线虫沙雷氏菌H1对污泥的可挥发性悬浮固体(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VSS)去除率最高,达52. 9%,比对照组的41. 6%提高27. 2%;产吲哚金黄杆菌B4和苍白杆菌D7对污泥的VSS去除率次之,分别为48. 6%和47. 5%,比对照组提高16. 8%和14. 2%,均有显著的污泥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68.
秦岭川金丝猴下地活动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roxellana)是以树栖为主的灵长类动物。近年来,人类在秦岭地区的森林砍伐对金丝猴的行为生态产生一定影响,我们就此问题对行进中的金丝猴下地行为和森林植被类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以探讨森林砍伐是否为导致川金丝猴下地?..  相似文献   
69.
非人灵长类重层社会中一雄多雌体系的分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层社会是指社群内个体通过两个或多层面的纽带关系将彼此维系在一起形成的社会模式,是非人灵长类进化中最为复杂的一种社会结构,但仅见于狮尾狒、埃及狒狒和我国的金丝猴中。这些物种虽与其它叶猴类一样以一雄多雌社会单元作为社群的基本单位,但单元间不再具有领域性排斥对方而是相互聚集结合在一起形成大群;这样复杂的社群内个体如何稳定有序地组织在一起,长期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从现有对埃及狒狒和狮尾狒社会系统的研究看来,虽然这些物种具有相似的社会结构,但社群内个体间的组织模式与社会动力却截然不同。研究重层社会一雄多雌制体系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了解物种利用社会组织适应环境变化的具体过程。但对于我国金丝猴重层社会组织机制的了解仍不充分,而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行为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现生灵长类重层社会物种在个体扩散机制、雄性替换模式、个体间联盟与繁殖策略等方面的差异,介绍了母系与非母系一雄多雌社会系统的经纬,综述了各物种维持社会稳定的动力与形成原因。旨在为研究者对我国仰鼻猴属物种社会组织与结构方面的研究启发思路,促进我国灵长类行为生态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并为保护金丝猴这一濒危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对不同地区川金丝猴社会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比较有助于了解其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应答关系。在秦岭山脉和岷山山脉的不同地区选取3个观察群,对比它们之间社群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同属于仰鼻猴属川金丝猴种,由于栖息地环境的不同,导致社群结构和空间分布既存在相同点又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社会结构,扎如沟群,大坪峪群与玉皇庙群表现出同样的最高进化水平的重层社会体系;但是构成这一社会体系的基本单位一雄多雌(One-male unit,OMU),其成员整体数量上没有差异,但是OMU内雌雄比例不仅在3个观察群间存在差异,而且与同属其他物种相比也存在差异;对于空间分布,由于食物竞争压力和天敌捕食压力在不同的栖息地内影响不同,导致3个观察群空间分布呈梯度变化关系。研究结果不仅为川金丝猴种群动态,种群与环境的相互应答关系以及种群进化提供基础资料,而且希望能藉此推进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开展,为灵长类社会与行为生态学研究者启发思路,并为保护这些濒危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