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生物科学   2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丹参是我国的大宗中药材品种之一,年产量近2万t.我国丹参中成药的制备常采用水浸丹参,对经水浸提加工后的丹参药渣开展功能组分研究,有助于丹参药材物尽其用.结果表明:丹参药渣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占比分别为19.5%、20.8%和16.8%,可溶性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较低,1 g丹参药渣中总丹参酮为4.90 mg(丹...  相似文献   
12.
于卫卫  杨文晏  杜予州  李伟东 《昆虫学报》2013,56(11):1324-1334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在海南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本研究对海南地区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mtDNA-COI和rDNA-ITS1基因片段进行了测定并对其系统发育进行了分析。mtDNA-COI和rDNA-ITS1的序列比较发现, 海南16个县市螺旋粉虱种群的mtDNA-COI序列基本一致, 只有文昌番石榴Psidium guajava种群的序列发生变异, 在476 bp位点的碱基C突变为碱基T。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rDNA-ITS1序列也无差异。基于mtDNA COI序列的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系统发育树表明, 已传入我国海南地区的螺旋粉虱未发生明显的遗传分化; 研究还发现海南的螺旋粉虱种群与台湾的种群遗传距离最近, 表明海南地区的螺旋粉虱可能由台湾传入的。基于mtDNA-COI和rDNA-ITS1序列构建的不同粉虱种群的系统发育树表明, 粉虱科分为复孔粉虱亚科(Aleurodicinae)和粉虱亚科(Aleyrodinae), 这一结果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3.
瓜实蝇的有效积温及其在中国的年发生代数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是世界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通过在14、18、22、26、30、34℃温度下孵化和饲养实验,测定该虫卵、幼虫、蛹、产卵前期、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8.0982℃、4.5245℃、4.5245℃、7.4751℃、10.0019℃和28.8506、162.7462、145.7249、166.5126、503.8343日度.根据该虫的致死温度和有效积温模型,运用数学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预测了瓜实蝇在中国的适生区和年发生代数,结果表明:该虫可在中国48.96%地区发生(气象站点所代表的地区),1年发生2~12代,以4~6代为主.  相似文献   
14.
以2000~2004年间海南省实蝇监测和野外采集的标本为材料,对海南果实蝇属Bactrocera Macquart进行了分类研究.除记述下列2新种:二条果实蝇B.(Bactrocera)bivittata Lin et Wang,sp.nov,黄盾短条果实蝇Bactrocera (B.)flavoscutellata Lin et Wang,sp.nov.并附特征图外,还提供海南果实蝇属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海口.  相似文献   
15.
根据2000~2004年间海南省实蝇监测和野外调查的部分研究结果,确认海南寡鬃实蝇亚科Dacinae现知下列14种:桔小实蝇 Bactrocera (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 辣椒果实蝇 B. (B.) latifrons (Hendel), 锈红果实蝇B. (B.) rubigina (Wang et Zhao), 五指山果实蝇 B. (B.) wuzhishana Lin et Yang, sp. nov., 何氏华实蝇B. (Sinodacus) hochii (Zia), 短条果实蝇 B. (Zeugodacus) abbreviata (Hardy), 普通果实蝇 B. (Z.) caudata (Fabricius), 两带果实蝇B. (Z.) cilifera (Hendel), 瓜实蝇 B. (Z.) cucurbitae (Coquillett), 黑颜果实蝇 B. (Z.) diaphora (Hendel), 宽带果实蝇 B. (Z.) scutellata (Hendel), 南亚果实蝇 B. (Z.) tau (Walker), 海口棍腹实蝇 Dacus (Callantra) haikouensis Wang et Chen, 海南寡鬃实蝇 Dacus (Dacus) hainanus Wang et Zhao。五指山果实蝇 B. (B.) wuzhishana Lin et Yang, sp. nov. 区别于果实蝇属内其他种的鉴别特征如下:1)颜具2个黑色大斑点;2)中胸盾片的缝后黄色侧条短而窄,后端约与缝后翅上鬃处于同一水平;3)翅前缘带较窄,末端稍加宽;4)足的股节除中股节基部的1/2和后股节基部的3/5呈黄色外,余全黑色;腹部完全黑色。除附新种特征图外,还提供海南寡鬃实蝇亚科的种类修订名录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对专性寄生于草鱼肠道的鲩肠袋虫的体表皮层精细构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体表皮层由表膜和表膜下纤维系统两部分组成。表膜的组分有细胞质膜,膜泡层(包括外膜、膜泡、内膜),表膜微管层;表膜下纤维系统主要是由毛基体及其附属纤维结构:动纤丝,纤毛后微管,Ⅰ、Ⅱ型横微管和咽微丝组成。这部分结构下连一电子致密的微丝层,将细胞外质与内质分隔开来;且在微丝层的内侧胞质中分布有很多电子透明泡。此外,对表膜微管层、Ⅱ型横微管、外—内质间微丝层及电子透明泡进行了肠袋虫的种间比较并对上述各部分结构的生物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芒果输出蒸热杀虫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芒果输出蒸热杀虫处理研究,包括海南产金煌、爱文、象牙和台农1号4个品种芒果鲜果内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的卵和不同龄期幼虫的耐热力试验;芒果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处理试验;以及蒸热处理对芒果品质的影响等。结果显示,当蒸热室温度逐步达到50℃,芒果果心温度上升至47℃(使用饱和热蒸汽)并保持这一温度时,在不同处理时间(0、5、10、15、20min)条件下,不同品种芒果内橘小实蝇的耐热力由强至弱的发育期依次为2龄幼虫→3龄幼虫→1龄幼虫→卵,其中以金煌芒果(海南产芒果品种中果体最大,平均重量856g)内2龄幼虫的耐热力最强。完全杀灭海南产金煌芒果内橘小实蝇的卵和幼虫的蒸热条件是果心温度保持在47℃和使用饱和热蒸汽处理20min。金煌芒果的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处理试验的结果进一步确认和验证,在上述的蒸热处理条件下,总计数量分别为14000头和35000头最具耐热力的供试橘小实蝇2龄幼虫全部被杀灭(死亡率100%),完全可确保其检疫安全。同时,经蒸热杀虫处理后第7d和第12d的金煌芒果鲜果与对照鲜果品质(包括色泽,以及还原糖、蔗糖、总糖、总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比较测定数据表明,蒸热温度47℃和使用饱和热蒸汽处理20min,除维生素C的含量有微量损失外,基本可保持鲜果的品质不变。  相似文献   
18.
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是一种重要的农林害虫。本研究分别利用次级内共生菌Cardinium和Arsenophonus的16S rDNA和Wolbachia wsp基因对海南省16地区的螺旋粉虱的3种次级内共生菌Cardinium, Arsenophonus和Wolbachia感染情况及相关基因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3种次级内共生菌Cardinium, Arsenophonus和Wolbachia检测结果表明, Cardinium和Arsenophonus均可感染海南地区的螺旋粉虱, 其中乐东、 陵水和澄迈3个地区所有寄主上的螺旋粉虱的Arsenophonus感染率为100%, 三亚、 琼中和临高部分寄主上的螺旋粉虱的Arsenophonus感染率为66.7%, 而儋州、 五指山和万宁3个地区的螺旋粉虱未发现被Arsenophonus感染; 三亚的番石榴上的螺旋粉虱的Cardinium感染率为100%, 琼海白沙的印度紫檀上螺旋粉虱的Cardinium感染率为100%, 其他寄主上的感染率均小于66.7%; 在所检测的43个螺旋粉虱种群中, 40和31个种群中分别检测出有Arsenophonus 和Cardinium感染, 种群感染率分别为93.0%和72.1%; 在所有检测的个体中, 120个个体中有105个感染Arsenophonus, 93个个体中有70个感染Cardinium, 个体感染率分别为87.5% 和75.3%; 在检测的所有样本中, 只有三亚印度紫檀上的螺旋粉虱检测到Wolbachia, 种群感染率为2.3%, 个体感染率仅为0.8%。这些检测结果表明, 海南地区螺旋粉虱次级内共生菌Arsenophonus的感染率高于Cardinium的感染率, Wolbachia的感染率极低。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Cardinium的16S rDNA序列一致, 而且与烟粉虱的Cardinium 16S rDNA序列一致性很高, 为97.6%; 不同螺旋粉虱种群的Arsenophonus的16S rDNA序列也完全一致, 其与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螺旋粉虱的Arsenophonus的16S rDNA序列一致性较高, 为85.1%。此外, Wolbachia wsp基因序列分析表明, 海南螺旋粉虱的Wolbachia为B组, 这是国内螺旋粉虱感染Wolbachia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9.
【背景】椰子织蛾是棕榈植物上的主要害虫。该害虫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危害严重,现已入侵泰国。【方法】在收集、整理椰子织蛾原产地或已知入侵地的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信息的基础上,介绍了椰子织蛾的主要形态特征、寄主、分布、生物特性,并对该有害生物入侵我国的风险及后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椰子织蛾幼虫通常为5龄,大多在棕榈植物叶背面为害。卵期约为5 d,幼虫期约为42 d,蛹期约为12 d,成虫产卵约为137粒。从适生性风险角度看,目前椰子织蛾在南亚和东南亚棕榈植物分布区危害严重,我国南方棕榈植物产区具有相似的生物气候,是椰子织蛾潜在的地理分布区;从传入扩散风险角度看,椰子织蛾成虫能够飞翔,且我国与该害虫发生国家特别是东盟国家的贸易日益频繁,加大了该害虫传入我国的可能性;从经济与生态风险角度看,椰子织蛾入侵我国后将危害椰子等棕榈植物,给相关产业带来损失,影响从业人员收入,同时影响本地生态环境,可能导致生态灾害。【结论与意义】椰子织蛾有入侵我国的可能,有效的检疫管理措施是防范其入侵的主要手段。生物防治是治理该害虫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水、盐条件是盐沼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环境因子,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以莫莫格湿地优势植物三江藨草(Scirpus nipponicus)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水盐条件及其交互作用对湿地植物三江藨草功能性状和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以期加深对湿地盐渍化背景下内陆盐沼植物生态适应对策的了解,为指导湿地水盐管理和植被生态恢复提供基础数据。实验采用室内模拟控制水盐条件的方法,设置盐度(300、1000、2000、3000、4000 mg/L和5000 mg/L)和水位(-10,0,20,40,60 cm和80 cm)各6个梯度处理,结果表明,三江藨草株高变化仅受水位处理的影响(P<0.05),随水位的升高株高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株数变化仅受盐度处理的影响,并且受水位的限制,适宜盐度能促进浅水域植株分株数增加;水位、盐度和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三江藨草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均产生显著影响,随着水位和盐度的升高,三江藨草球茎、地下、地上和单株总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物量分配受水盐交互作用较明显,在1000、2000 mg/L和3000 mg/L盐度处理时,随着水位升高球茎生物量分配和地下生物量分配增加,地上生物量分配减少。综合三江藨草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累积,认为其在40-80 cm水位和1000-3000 mg/L盐分处理环境中生长状态较好,适宜的盐分处理可以增加三江藨草对水深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