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80篇
生物科学   4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分析毛药山茶花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毛药山茶鲜花的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50种香气成分,鉴定出19种,占总香气含量的71.72%。毛药山茶花香气成分主要为芳香族化合物、倍半萜、烷烃、烯烃和脂肪酸酯,其中倍半萜在总香气中的比例最高,为46.31%,其次为烷烃,为19.79%。  相似文献   
52.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黄檗野生种群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黄檗(Phellodendronamurense)是我国珍贵的药用和用材树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了研究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以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作者采用8对荧光引物,对来自10个野生种群共计129个黄檗个体进行了AFLP分析。共扩增出1,704条谱带,其中多态带1,581条。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420,即有34.20%的遗传变异来自种群间。黄檗物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群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多态位点百分率PPL=92.77%,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636,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316,Shannon信息指数I=0.4275;在种群水平上,PPL=54.20%,Ne=1.2487,H=0.1524,I=0.2371。UPGMA聚类结果表明,黄檗野生种群可分为四类,并且来自同一地区的黄檗个体有聚为一类的趋势,说明其遗传变异可能与生境有关。建议在各种群内大量采样,实施迁地保护;在长白山、完达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千山以及燕山山脉的云蒙山等地区,均匀布点划分区域进行就地保护,保护种群完整性,促进种群自我更新。  相似文献   
53.
羊支原体性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类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羊传染性胸膜肺炎(Infections pleuropneumonia of sheep and goats),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热、咳嗽、消瘦、  相似文献   
54.
55.
目的 构建含有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 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用pVAXⅠ-P1-2A免疫小鼠,评价其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方法 通过RT-PCR 方法扩增得到含有FMDV P1-2A编码区的目的基因,并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将pMD18-T-P1-2A和 pVAXⅠ分别经EcoRⅤ和XbaⅠ双酶切后连接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将酶切鉴定正确后的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进行IFA检测。再进行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试验、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和IFN-γ ELISPOT试验。结果 酶切结果与预期目的条带大小相符;荧光结果表明经pVAXⅠ-P1-2A转染的细胞有明显的黄绿色荧光,说明P1-2A基因在HeLa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小鼠免疫结果表明,用免疫的小鼠都产生了较强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并且T淋巴细胞增殖数和产生IFN-γ的细胞数和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间接ELISA试验表明,在免疫第14天抗体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VAXⅠ-P1-2A,并通过小鼠免疫试验发现重组质粒试验组能够诱导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后肠道细菌移位(BT)与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关系。方法:40例择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患者,于术前和术后1、3、5天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浆D-乳酸,全血细菌DNA检测.全血DNA提取后进行PCR扩增,采用靶基因为大肠杆菌特异性β半乳糖苷酶基因和16SrRNA基因。观察患者术后10天以监测SIRS情况。结果:术前PCR检测全血细菌DNA均为阴性,术后共有13例阳性。术后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患者PCR阳性率为85.7%(12/14),无SIRS组为3.8%(1/26()P<0.01)。PCR阳性组SIRS发生率为93.2%(12/13),阴性组为7.4%(2/27)(P<0.01).PCR阳性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浓度较PCR阴性者明显升高(P<0.01),有SIRS的患者外周血血浆D-乳酸浓度较无SIRS患者明显升高(P<0.01)。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与BT关系密切,术后SIRS和与BT密切相关。PCR技术对术后SIRS有较好的早期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99例甲状腺结节手术切除患者术前血清TSH、甲状腺B超,手术记录、术后病理诊断报告。根据术后病理报告判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分析术前血清TSH水平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不同分布。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术前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2.179±2.017vsl.259±0.884μIU/mL),P〈0.001;在DTC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较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以及肿瘤直径≥1cm较〈1cm的患者术前血清TSH明显升高(均P〈0.001)。结论:术前血清TSH水平是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9.
以中浙优1号为材料、秸秆不还田为对照,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量(4000、6000、8000 kg·hm-2)对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运转、植株固碳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总量平均增加63.03 g·m-2,以6000 kg·hm-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最高,比对照增加154.40 g·m-2;在水稻各生育阶段中,秸秆还田处理对分蘖盛期—齐穗期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最为明显,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平均增加71.25 g·m-2;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处理的茎叶干物质输出率和表观转变率分别平均增加4.2%和3.7%,均以6000 kg·hm-2处理最高,分别为12.8%和11.1%.秸秆还田处理的群体植株固碳量比对照平均增加55.38 g·m-2,以6000 kg·hm-2处理的增幅最大,为17.8%;从固碳量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来看,秸秆还田有利于生育前期茎叶固碳量的积累和生育后期固碳量向穗部的分配.秸秆还田处理的水稻产量比对照平均增加794.59 kg·hm-2,增幅9.5%,其中6000和4000 kg·hm-2处理的产量均显著提高,而8000 kg·hm-2处理的产量增加不显著;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秸秆还田处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增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平均增加8.4穗·m-2.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聚桂醇在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9月医院确诊的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75例(75条患肢)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33例(33条患肢)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泡沫硬化剂作为聚桂醇组,42例(42条患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作为手术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随访术后6、12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聚桂醇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手术组,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少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皮下血肿、皮肤麻木感发生率明显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12个月复发率为12.12%低于手术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注射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可选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