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生物科学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杀鞘翅目苏云金芽孢杆菌新菌株及其杀虫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中国土壤中分离出2株杀鞘翅目昆虫的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 YM03及SHQ11-10。YM03的血清型为H8a8b,SHQ1110的H血清型未知。二菌株皆产近菱形的薄扁伴孢晶体,分别含68~70kD和65kD的晶体蛋白质。毒力生物测定证明对柳蓝叶甲(Plagiodera versicolora)及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有高毒效。发酵性能良好。YM03粉剂田间防治马铃薯甲虫有高效。稀释400倍喷雾,防治效果达94.6%。  相似文献   
72.
在过去几十年中, 氮(N)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于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的认识。该文回顾了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在研究生态系统氮循环中的历史, 综述了最近十多年来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在陆地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中的典型案例, 包括利用氮同位素自然丰度鉴定植物氮来源、指示生态系统氮状态和量化过程速率, 利用15N标记技术示踪氮的去向和再分布等。该文同时指出这些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以及在陆地生态系统上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3.
温远影  汪波 《植物学报》1998,15(1):76-77
对细杆沙蒿挥发油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11个成分。驱蚊试验表明其在8小时内的效果达80.3%。  相似文献   
74.
自Caspersson[3],用DNA烷化剂氮芥唆叮 咽(QM)作为荧光染料,发明染色体Q显带法 以后,继之,又发明和Q带带型相同的G带显带 法,显示异染色质的C显带法,和Q及G带带型 相逆的R显带法,显示染色体末端的T显带法, 以及特异地显示核仁形成区的N带法和银染 法。至此,人类和哺乳动物每一对染色体和染色 体上每一区段都可一一加以识别。各种显带技 术的发展,使细胞遗传学进人一个新的阶段,并 推动了体细胞遗传学和基因定位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旨在提高根皮素的溶解性和抗氧化活性。以根皮素为母体,在其结构上引入水溶性较好的蛋氨酸,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根皮素衍生物——根皮素蛋氨酸希夫碱。采用UV、红外、1H NMR及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根皮素及其衍生物的溶解性、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与母体根皮素相比,根皮素衍生物的水溶性提高了约20倍,其抗氧化活性及在不同pH介质中的稳定性均优于根皮素。急性毒性实验的结果为小鼠LD50>5000 mg,属实际无毒。因此,在根皮素结构上引入蛋氨酸基团既提高其抗氧化性、溶解性和稳定性,又保证其安全性,为拓宽根皮素在食品和药品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6.
根皮素乙酰阿魏酸酯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魏酸和根皮素为原料,合成了三种根皮素乙酰阿魏酸酯,采用IR、1H NMR、13C NMR和HPLC-MS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测定根皮素及其酯的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及·OH自由基能力,结果表明根皮素乙酰阿魏酸酯的抗氧化活性显著优于根皮素.  相似文献   
77.
外源水杨酸对NaCl胁迫下棉花幼苗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棉所41号’(耐盐品种)和‘中棉所49号’(中等耐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水杨酸(SA)浸种+叶面喷施复合处理,通过温室盆栽试验探究了0.60%NaCl胁迫下外源SA对棉花幼苗生长、渗透调节能力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棉花幼苗的生长,外源SA处理下棉花幼苗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质量、根系活力、根冠比均有升高,叶片中丙二醛(MDA)、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和脯氨酸(Pro)含量增加,叶片和根系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且棉花幼苗根系的SOD、POD和CAT活性小于叶片,SA处理对棉花幼苗根系酶活力的提高幅度大于叶片。(2)SA浸种+叶面喷施复合处理对0.60%NaCl胁迫的缓解作用优于单独SA浸种处理,尤以0.05mmol·L~(-1)浸种+0.2mmol·L~(-1)叶面喷施处理最好。(3)两品种比较,SA对‘中棉所49号’的盐胁迫缓解作用大于‘中棉所41号’,且以棉花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表现最为显著;外源SA使‘中棉所41号’的根系活力提高10.58%~57.56%,‘中棉所49号’提高15.08%~80.48%。研究发现,外源SA能通过调控棉花幼苗的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来减轻细胞膜损伤,提高其耐盐性,但缓解效应在不同耐性品种和处理方式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8.
目的:精品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其关键在于体现现代化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探讨神经病学的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优化教研室的常规管理,努力提高神经病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本地区宫颈炎患者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进行监测,分析抗生素敏感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依 据。方法:无菌采集宫颈炎患者宫颈分泌物,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总检出率为 71.70 %。Uu 检出率为52.83 %,Uu 合并Mh 检出率16.04 %,Mh 检出率为2.83 %。56 例单纯Uu 株体外抗生素敏感性显示:对四 环素族多西环素100 %、美满霉素98.21 %高度敏感;对大环内酯类敏感性不一:克拉霉素96.43 %,阿奇霉素91.07 %,交沙霉素 76.79 %,红霉素67.86 %,罗红霉素32.14 %;对喹诺酮类如加替沙星83.93 %较敏感,而对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敏感性差;对克 林霉素和甲砜霉素不敏感;17 例Uu 合并Mh的抗生素敏感性为:美满霉素100 %,多西环素100 %,交沙霉素88.23 %,加替沙星 64.7 %,对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甲砜霉素、克林霉素均不敏感。3 株单纯Mh 例数少未 做统计。结论:宫颈炎患者中支原体检出率较高,其中单纯Uu 检出率较Uu、Mh 混合阳性率高,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族中的多 数抗生素敏感,治疗选择余地大。Uu、Mh 混合敏感性抗生素种类少,应优先选择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80.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是理工科高校生物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然而目前以线下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该课程实验教学环节存在发酵设备更新不及时、缺乏大型工艺设备、易受场地限制等问题,严重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丰富教学资源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以“抗生素发酵生产工艺与工程实践”内容为例,基于虚拟仿真平台设计并构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同时结合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等线下教学方式,形成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混合式教学强化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虚拟实验与实体实验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