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3篇
生物科学   2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联合白芍总苷治疗甲氨蝶呤不耐受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86例甲氨蝶呤不耐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晨僵时间、血沉(ESR)、类风湿因子(FR)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阿达木单抗注射液联合白芍总苷能够降低甲氨蝶呤不耐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ESR、FR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2.
苍耳叶活性组分对害虫的拒食和忌避作用及其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in.)叶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活性成分进行了跟踪分离及生物活性测定.共分离出8个活性组分,其中组分Ⅱ对试虫的生物活性最高.组分Ⅱ(0.01 g·mL-1)对菜青虫(Pieris rapae L.)和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选择性拒食率高达100.00%;对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和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Kahenbach)]的选择性忌避率分别为61.11%和70.83%;对小菜蛾的24 h选择性产卵忌避率达71.17%,并对小菜蛾幼虫的化蛹率和蛹重也有显著影响.经HPLC和LC-MS分析,组分Ⅱ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4β,5β-环氧苍耳素-1α,4α-内过氧化物,分子式为C15H18O5.  相似文献   
53.
以甜菜夜蛾为试虫,测定了粘虫颗粒体病毒(PuGV-Ps)对苏云金杆菌(Bt)毒力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PuGV对甜菜夜蛾没有致毒作用,但Bt中加入PuGV后可以提高Bt对甜菜夜蛾的毒力,甜菜夜蛾致死中量LC50由Bt单剂的1.094mg/mL下降到0.862mg/mL,共毒系数达127。亚致死剂量Bt处理甜菜夜蛾影响了幼虫的生长发育,表现为幼虫生长量相对减少、蛹重下降、化蛹率降低和化蛹历期延长,添加了PuGV-Ps后进一步增强了Bt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甜菜夜蛾中肠蛋白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uGV-Ps对甜菜夜蛾中肠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昆虫同时取食PuGV-Ps和Bt后,中肠酶液总蛋白酶活力都有所下降,在中肠酶液最适pH范围内蛋白酶活力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54.
目的:构建针对人CC亚族趋化因子配体20(CC chemokine ligand 20,CCL20)基因外显子2的置换型打靶栽体.方法:设计和合成引物,利用长距离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从永生化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基因组DNA中克隆出CCL20基因组DNA片段,再以CCL20基因为模板扩增出长度为1969 bp的同源短臂和2356 bp的同源长臂.分别插入pioxP栽体的Neo基因上游和下游,构建针对人CCL20基因外显子2的置换型打靶载体(ploxP-hCCL20).将打靶载体线性化并以电穿孔方法转移入HaCaT,观察克隆的形成.结果:经过PCR、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及DNA序列测定.证实该载体的两条同源臂包含人CCL20基因的外显子1、3、4及其邻近的部分内含子.结论:ploxP-hCCL20载体构建成功,增加Neo基因下游同源臂长度的策略有可能提高细胞基因敲除的同源重组率.  相似文献   
55.
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Glycerol-3-phosphate acyltransferase, GPAT)是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 TAG)生物合成的限速酶, 催化TAG生物合成的起始步骤。GPATs主要负责将脂肪酰基从酰基-酰基载体蛋白(acyl-ACP)或酰基辅酶A(acyl-CoA)上转移到甘油-3-磷酸的(Glycerol-3-phosphate, G3P) sn-1位置上。有些成员还具有sn-2酰基转移活性。目前已经在多种植物中克隆得到了GPAT基因。这些GPAT基因编码的酶主要分为三类, 它们在细胞中分别定位于质体、线粒体和内质网上。这些酶参与三酰甘油、几丁质和软木脂等多种脂质的生物合成,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植物GPAT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基因结构以及GPAT酶的亚细胞定位、sn-2酰基转移特异性、GPAT酶的底物选择性及其生理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6.
玉米-大豆间作和施氮对玉米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研究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及生长动态的影响,进行2个种植模式(玉米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和2个施氮水平(0 kg/hm2,150 kg/hm2)的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以期揭示施氮和间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规律,为提高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产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相比,施氮显著增加了春秋两季间作玉米产量,分别达到23.81%和40.99%。施氮处理下的间作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较不施氮提高了29.91%,单作模式下显著提高了40.34%,两者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2)与不施氮相比,施氮150 kg/hm2条件下春玉米单作和间作模式百粒重分别提高了18.92%和19.23%,秋玉米单作和间作模式百粒重分别提高了31.03%和32.7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与不施氮相比,施氮150 kg/hm2条件下,单作和间作模式均显著提高秋玉米穗长。与不施氮相比,施氮150 kg/hm2条件下,单作秋玉米的穗粗提高了18.67%,差异显著。(3)施氮和间作均能促进玉米干物质累积、提高株高和叶绿素(SPAD值),且表现为施氮效果高于间作效果。总体来看,种植模式和施氮水平对玉米产量、主要农艺性状和生长动态均有一定影响,且施氮效果优于间作效果。由于土壤具有一定的供氮能力,而间作豆科能为玉米供给一定量的氮素,故对于春玉米而言,施氮效果仅在百粒重中表现,随着土壤原有氮素被玉米吸收利用减少后,供氮能力下降,在秋玉米中施氮效果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7.
吴元玉  范恩学  宋佳  王率  贾国梁 《生物磁学》2014,(1):102-103,67
目的:探讨替吉奥治疗结肠癌的疗效。方法:75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结肠癌患者,分为A、B、C组。A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艾恒)25例。B组:5-Fu/LV联合奥沙利铂(艾恒)25例。C组:替吉奥单药治疗25例。观察疗效、疾病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C组与B组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A组有效率48%,疾病控制率88%。B组有效率28%,疾病控制率84%。C组有效率32%,疾病控制率80%。结论:替吉奥是结肠癌辅助化疗联合用药及单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较好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8.
穗发芽对籼稻生产危害严重.编辑休眠调控基因,创制高休眠性新种质,进而提高穗发芽抗性,是探索改良穗发芽抗性的新途径.泰丰B(TB)是籼型优质杂交稻保持系,主要缺点是种子休眠性偏低,易受穗发芽危害.MPK7/14具有抑制粳稻种子休眠作用,尚不清楚是否适用于籼稻品种.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编辑泰丰B(TB)的M...  相似文献   
59.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生产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传统移栽种植模式对我国的水稻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要素变革,农村劳动力大幅减少,迫切需求轻简化的生产方式。水稻淹水直播能节省劳力、节约资源、有效降低杂草危害,是一种高效、经济和节约型的轻简栽培模式,在当前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淹水萌发时低氧胁迫造成的出苗率低是阻碍水稻淹水直播的首要因素,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中存在耐淹水萌发优异资源和基因,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异资源和基因并培育适宜淹水直播的水稻新品种,是突破目前直播稻推广和应用瓶颈的关键。本文围绕水稻淹水萌发的生理特点、鉴定评价方法、优异种质鉴定、遗传规律、响应机制研究以及功能基因的育种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水稻耐淹水萌发的机制研究和萌发耐淹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SR-BI的分子结构及其表达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是目前已确认的唯一真正介导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作用的膜受体,主要在肝脏和固醇生成组织中表达,并受促激素、胆固醇、饮食以及药理等因素所调控。该受体介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的选择性吸收,是调节胆固醇逆转运的唯一靶点,在高密度脂蛋白代谢和胆固醇运输中起重要作用。该基因缺陷对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影响。它有可能作为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来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对其分子结构、表达调控及相关研究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