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88篇
生物科学   3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禾谷镰刀菌是小麦赤霉病的主要致病菌,其真菌次生代谢产生的单端孢霉烯类B型毒素,如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其它乙酰化衍生物等污染小麦籽粒后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小麦赤霉病镰孢菌单端孢霉烯类B型毒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及分子调控研究进展,对毒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调控基因如TRI5、TRI7和TRI13在农业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2.
自我觉察是动物个体通过线索觉察到镜像与自己的联系,并利用线索来验证镜像与自身关联的能力。近三十年来,随着各学科的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发展,关于非人灵长类的自我觉察研究不断深入,并涌现出大量新的研究成果。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不仅能够为探索更深层、复杂的认知能力提供解释基础,而且能为人类互动行为和认知研究提供参照。目前,国外相关研究较为广泛,而国内却依然十分薄弱。本文重在介绍非人灵长类自我觉察研究的镜子实验这一基本范式,以及根据这一范式所得出的检验自我觉察能力的行为指标、相关推理过程、理论及研究;同时也回顾了自我觉察在猴类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人类与黑猩猩的物种间发展性比较研究;总结了录像法、脸部识别的认知神经科学范式等较新近的自我觉察研究方法和范式特点和优势、最新进展;最后对于自我觉察研究提出了完善概念界定、整合研究工具与实验范式、结合多学科多物种研究策略的展望,旨在拓展国内的相关研究领域,为其他物种的相关研究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63.
张鹏 《兽类学报》2011,31(2):185
杀婴现象普遍存在于非人灵长类种类中,本文通过综述目前已知的21 种非人灵长类的69 例杀婴行为记
录,探讨了非人灵长类杀婴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大多数雄性杀婴行为符合雄性繁殖策略假说,既满足以下3 个
条件:(1)杀婴雄性与受害婴仔没有父子关系;(2)失去婴猴的母亲会提前进入发情状态;(3)受害雌性随后
可能与杀婴雄性交配。不过有些个别的杀婴现象与雄性繁殖利益无关,文中进一步介绍了误伤假说、减少未来
竞争者假说、肉食假说和病态行为假说。杀婴无疑会对受害母亲造成巨大的损失。雌性防范杀婴的策略包括直
接抵抗、回避接触雄性、积极发情、依靠保护雄性和改变繁殖群组成等多种方式。但是雄性杀婴现象不会完全
消失,因为出现该行为的根本原因是雌性防范雄性杀婴的难度较大,而雄性实施杀婴行为的风险较低、利益较
高。  相似文献   
64.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耐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方薯区当前生产上广泛种植的甘薯新品种,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开展种植试验,以期选育耐盐甘薯品种。对每个测试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及盐离子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甘薯品种的耐盐性存在差异。除叶片数、分枝数、分枝长度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农艺性状如总鲜重、鲜薯产量、薯块干率、薯干产量、薯块数等都在不同品种中达到显著水平,建议耐盐性的评价指标应以鲜薯和薯干产量为主。对甘薯新生叶片、成熟叶片、须根、块根等不同器官进行Cl-、Ca2+、Na+和K+的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其不同器官中各种盐离子含量差异显著,暗示不同基因型耐盐机制存在差异。基于对鲜薯和薯干产量的比较,筛选出耐盐碱的品种,主要有‘泰中9号’、‘苏薯7号’、‘龙薯1号’、‘徐薯18’等。同时,对甘薯种植前后的土壤总盐分和营养成分的分析显示:甘薯收获后,土壤中的含盐量显著降低。本研究为沿海滩涂培育和种植耐盐碱甘薯新品种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同时也为盐碱地改良和生物质能原材料种植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5.
为了探明秸秆覆盖栽培对西瓜产量及土壤水分的影响,选用玉米秸秆在生育期设置地表全覆盖(WM)、行间覆盖(SM)和根域覆盖(RM)3个覆盖处理,以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不同秸秆覆盖方式对旱作西瓜不同生育时期土壤总贮水量、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地表全覆盖和根域覆盖处理显著提高了西瓜全生育期根域和行间0~120 cm的土壤含水量和贮水量,且伸蔓后期以后的土壤贮水量根域高于行间;秸秆覆盖处理对西瓜伸蔓后期至膨大前期的土壤含水量影响最大,随着西瓜的生长发育,秸秆覆盖处理提高根域土壤含水量的幅度增加,深度下延.秸秆覆盖处理提高西瓜产量主要受根域土壤水分条件改善的影响;各覆盖处理均显著提高了西瓜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M、SM和RM处理的增产幅度分别为24.8%、11.5%和15.1%,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2.7%、24.3%和294%.以地表全覆盖13500 kg·hm-2秸秆量的处理蓄水保墒、提高西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66.
目的 观察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DLKP)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44例(44眼)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的患者,根据共焦激光显微镜检查是否累及角膜内皮分别行DLKP 28例(28眼)或PKP 16例(16眼).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术后真菌复发情况以及拆线后两周视力和角膜地形图散光.结果 术后角膜病理切片检查均检出真菌.术后DLKP组有1例、PKP组有3例出现排斥反应,经抗排斥治疗后均好转.拆线后两周最佳矫正视力DLKP组为0.59×0.04,PKP组为0.41 ×0.05,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2.577,P =0.01);角膜地形图散光DLKP组为(2.0 ×0.17) D;PKP组为(2.9×0.30)D,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0.088,P=0.016).结论 激光共焦显微镜检查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客观依据.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真菌性角膜炎均有良好的疗效,DLKP术后视觉疗效优于PKP.  相似文献   
67.
吡咯喹啉醌(PQQ)是细菌脱氢酶氧化还原反应的辅助因子,广泛存在于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中。迄今为止,PQQ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远超过已知的生物活性分子。体内外研究表明,PQQ能够刺激微生物生长,增强其对极端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对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十分重要。本文阐述了PQQ的理化性质、自然分布和营养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推动其在食品、医疗及农林渔业领域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68.
胞内蛋白的选择性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延  张鹏  谭天伟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2):142-145
生物技术如DNA重组、细胞融合技术,已使应用微生物廉价地大规模生产有价值的生物产品如:胰岛素、葡萄糖苷酶等成为可能。但很多基因重组蛋白是以胞内包涵体形式存在的,这些胞内蛋白制品在纯化过程中,由于步骤多、最终收率低,极大提高了生产成本。据统计,在蛋白制品生产中,分离和纯化费用占总生产费用的80%以上[1]。因而开发新型生化分离技术,生产胞内蛋白质已成为工业生产的核心问题。 减轻蛋白质后处理工艺的负荷最根本的方法是尽量减少目标蛋白提取时非目标杂质的混入。传统胞内产物分离纯化的第一步是细胞破碎,破碎方…  相似文献   
69.
环境参数变化对γ射线诱变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云  张鹏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3):185-188
报告了在非自然环境中培养选育青霉菌菌株的一些结论。实验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菌株的致死率也相应增加;当辐照剂量相同时,与自然环境相比其致死率有所提高,且随着非自然环境参数值的增加而增加。当电场强度为300kV/m、磁场强度为600Gs时,正变率有一极大值。  相似文献   
70.
摘要 目的:分析凝血与纤溶指标与颅脑损伤(TBI)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TC)的关系及对脑心综合征(CCS)的预测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并计算非ATC患者与ATC患者、非CCS患者与CCS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D-D)、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水平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TAT/PIC比值;并采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凝血与纤溶指标的相关性,建立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TBI后ATC和TBI合并CCS的影响因素,同时分析凝血与纤溶指标对TBI合并CCS的预测效能。结果:80例TBI患者的ATC发生率为27.50%;与非ATC组比较,ATC组PT、APTT、D-D水平较高,TAT/PIC比值较低(P<0.05)。PT、APTT、D-D与颅脑损伤后ATC呈正相关性,TAT/PIC与ATC呈负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TAT/PIC是颅脑损伤后AT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80例TBI患者的CCS发生率为20.00%;与非CCS组比较,CCS组PT、APTT、D-D水平较高,TAT/PIC比值较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PT、APTT、D-D、TAT/PIC是TBI合并CC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BI合并CCS预测中,PT、APTT、D-D的ACU均>0.70,TAT/PIC>0.85。结论:TAT/PIC与TBI后ATC存在一定关联,同时还能预测CCS的发生,在TBI患者预后预测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