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4篇
生物科学   17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8.居薹蓟马蚜Thripsaphis caricicola (Mordvilko) 寄主:喙果薹、乌拉草。 分布:辽宁(沈阳);瑞典,德国,波兰,捷克,苏联。 注:但背片缺蜡孔。  相似文献   
52.
中国毛蚜科4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东北农林蚜虫区系考察中发现下述毛蚜科4种为我国新纪录。 1.禾草五节毛蚜Atheroides hirtelus (Haliday) 寄主:须草、禾本科草。 分布:吉林(公主岭);瑞典,芬兰,英国,德国,波兰,法国。 2.灰毛柳毛蚜Chaitophorus salicti(Schrank)  相似文献   
53.
粉毛蚜属(Pterocomma)隶于蚜科Aahididae的粉毛蚜亚科(Pterocommatinae),目前全世界已知约30种,大都是杨柳科植物的害虫。我国正式纪录过的该属蚜虫只日本粉毛蚜Melanoxanthus salijaponicusShinji一种,但我们在工作中迄今未发现此种。 本文记述在我国发现的为害杨树和柳树的粉毛蚜共9种,其中包括5新种,2种在我国首次纪录。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54.
棉蚜寄主植物接种试验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保证棉花丰产防治棉蚜,首先要了解棉蚜的发生规律。研究棉蚜的寄主植物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因为棉蚜寄主很多,研究清楚后才可了解它的来踵去迹,才可筹划防治措施。 一般对于蚜虫寄主植物的记载,大都根据调查观察所得的植物和蚜虫加以种的形态特征上鉴定,即可认为这种植物是这种蚜虫的寄主。由于蚜虫迁移时有偶然栖止现象,同时蚜虫种的特征不是很明显和稳定的,就是有经验的蚜  相似文献   
55.
棉蚜各型对E-1059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从来没有使用过有机磷制剂治蚜的延庆地区的棉蚜各型对E-1059最敏感。但棉蚜各型对E-1059有自然抗性的差异。以LD50对比,干雌与有翅侨蚜间的抗性差异为3.82:1。 2.北京东郊棉区自1956年使用E-1059治蚜,棉蚜对E-1059有较低的抗性。但各型对E-1059的抗性很不相同,其LD50如下:在上半年,干母,0.0921微克/蚜,干雌,0.0328微克/蚜,迁移蚜,0.00269微克/蚜;下半年,无翅侨蚜,0.234微克/蚜,产卵雌蚜,0.206微克/蚜,性母,0.11微克/蚜,雄蚜,0.0989微克/蚜。因此,干母与迁移蚜间的抗性差异为34.28:1。 山东高密棉区的棉蚜对E-1059的抗性虽然最强,但是棉蚜各型对E-1059的抗性次序却大体上与北京东郊棉区一致。 3.同一蚜型中,有翅蚜与无翅蚜对E-1059的抗性各不相同,一般有翅蚜抗性低,无翅蚜有较高的抗性。 4.棉蚜各型中,以迁移蚜、有翅侨蚜和无翅侨蚜对E-1059依次最敏感,用以作为抗性测定材料,常可表现出地区间抗性的最大差异。 5.棉蚜各型对E-1059抗性的寄主间差异常不显著。 文末还对棉蚜各型的抗性差异在抗性测定和防治工作上的应用、棉蚜对E-1059抗性的消长、棉蚜抗性、指数的初步估计方法和治蚜策略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56.
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别从蚜虫类Aphidina科级和属级阶元系统研究世界范围内蚜虫寄主植物与取食部位的多样性.蚜虫的寄主植物种类繁多,涉及267科2120属,尤其以菊科、禾本科、豆科、伞形科、唇形科、蔷薇科、茜草科、兰科、壳斗科、杨柳科、胡桃科等植物为主.13科蚜虫的寄主植物差别很大:在科级水平,球蚜科Adelgidae、纩蚜科Mindaridae和平翅绵蚜科Phloeomyzidae的寄主植物类群比较单一,蚜科Aphididae和瘿绵蚜科Pemphigidae的寄主植物范围最为广泛;在属级水平,各属蚜虫间寄主植物也有明显差异,有143属蚜虫的寄主植物多于2科,其中蚜科的属占多数,蚜属Aphis、瘤蚜属Myzus、长管蚜属Macrosiphum、粗额蚜属Aulacorthum和声蚜属Toxoptera的寄主植物最多,各超过100科290属.在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着不同种类的蚜虫,其中16科47属寄主植物上寄生的蚜虫多于14属.蚜虫在寄主植物上的取食部位丰富多样,可分为7类,分别为叶片、嫩梢、嫩枝、茎、花、根部、果实等.以叶片、茎、嫩枝和嫩梢为蚜虫主要取食部位.平翅绵蚜科主要取食嫩枝、茎和根部,短痣蚜科Anoeciidae主要取食叶片、嫩梢和根部,球蚜科、群蚜科Thelaxidae和毛管蚜科Greenideidae取食叶片、嫩梢、嫩枝和茎等部位,纩蚜科取食叶片、嫩梢、茎和花等部位,大蚜科Lachnidae和斑蚜科Drepanosiphidae除取食叶片、嫩梢、嫩枝、茎等部位外,前者还在根部取食,后者还寄生在果实上,根瘤蚜科Phylloxeridae在除花以外的其它6个部位取食,蚜科、瘿绵蚜科和毛蚜科Chaitophoridae的取食部位最为多样,它们在上述7个部位均可取食.还初步讨论了在不同寄主植物上蚜虫物种的分化,以及蚜虫与寄主植物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7.
本文记述中国二叉蚜属SchizaphisBruer6种,其中包括3新种:贴梗海棠二叉蚜Schizaphis(Schizaphis)chaenometicolaZhang,sp.nov.香草二叉蚜Schizaphis(Schizaphis)hierochlophagaZhangetChen,sp.nov.和长管二叉蚜Schizophis(Schizaphis)longituberclataZhangetQiao,sp.nov,并附亚属、种检索表。模式标本存放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贴梗海棠二叉蚜Schizapais(Schizaphis)chaenometicolaZhang,新种(图1)正模:无翅孤雌蚜,No.8101-1-11,甘肃:天水(北纬34.6°,东经105.7°)1580m,贴梗海棠Chaenomelesspeciosa(Sweet),1985-VII-7,23,张广学、钟铁森;副模:7无翅孤雌蚜,其它同上。该种触角约为体长的0.50~0.70倍,腹管略长于尾片,与香草二叉蚜相近,但腹部各节无缘瘤,中胸腹盆两臂分离,寄主贴梗海棠和山丁子,使其不同于本属内任何种。香草二叉蚜Schizaphis(Schizaphis)hierochlophagaZhangetChen,新种(图2)正模:有翅孤雌蚜,No.Y2690-1-1-3,北京(北纬39.3°,东经116.4°)100m,香茅草Cymbopogonspp,1983-VI-2,张向才。副模:1有翅孤雌蚜,1无翅孤雌蚜,No.Y2690-11-2,其它同上。该种触角约为体长的0.64倍,有翅孤雌蚜触角3~5  相似文献   
58.
中国斑蚜科一新属一新种一新亚种记述(同翅目:蚜总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记述了中国斑蚜科一新属,茴斑蚜属Foeniaphis Zhang et Qiao,gen.nov.,一新种,长圈茴斑蚜F.oblongisensoria Qiao et Zhang,sp.nov.和一新亚种聂长斑蚜连城亚种Tinocallis nevskyi lianchengensis Qiao et Zhang,ssp.nov.。所有模式标本均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内。  相似文献   
59.
本文记述了中国长管蚜亚科Macrosiphinae的一新属:朱囊管蚜属ChusiphunculaZhanggen.nov.和新种——珍珠梅朱囊管蚜ChusiphunculasorbarisuctaZhang,sp.nov.本属与囊管蚜属(RhopalosiphoninusBaker1920)近似,但可由以下特征区别:1)额瘤发达,内缘外倾,不粗糙(后者额瘤粗糙),2)腹管约为体长的0.36倍(后者0.2-0.33);3)尾片五边形(后者三角形);4)有翅蚜触角第三节仅有少量约7个次生感觉圈(后者感觉圈10个以上)。模式标本存放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  相似文献   
60.
本文记述了长管蚜亚科2新属,肖长管蚜属AntimacrosiphonZhang和头毛网蚜属KaramicrosiphumZhang,4新种:瘤尾肖长管蚜AntimacrosiphonbulacaudatumZhangetYe,草头毛网蚜KaramicrosiphumhumuliosumZhangetQiao,头无网蚜AcyrthosiphoncapitellumZhang和野草莓无网蚜A.fragumZhang.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