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生物科学   7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羊草群落主要营养元素吸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羊草(Aneurolepidiumchinense)群落中,钾与钙、镁、锰、铜、锌五种元素的含量变化之间具倒数关系;钙、镁、锰、铜、锌五种元素间存在着相互制约关系;其中,钙与镁、铜之间的关系密切(r)0.9);羊草群落吸收较多的钙可防止锰、铜和镁的毒害作用,并对钾的吸收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2.
隐没的群落:重构生态学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杰  葛滢 《植物生态学报》2003,27(1):141-142
门捷列夫说过 :“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的躯体 ,概念、学说、假说和理论是科学的灵魂。”拙作《生态学》(常杰等 ,2 0 0 1)对生态学现有的理论框架做了较大调整 ,特别是没有把传统生态学的 4大部分之一———群落单独作为一个单元 ,而是并入生态系统部分。出版后有些读者表示不理解或不同意 ,引起不少争论。为了给读者一个更清楚的交代 ,说明该体系的理由 ,现撰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说明 ,这也是我们对现行生态学理论框架重新思考、讨论的第一篇文章。抛砖引玉 ,希望能够引起讨论和批评。从 1935年Tansley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至今 ,在许多人的…  相似文献   
53.
塔克拉玛干沙漠梭梭地上结构和生物量的自相似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分形自相似原理研究了极端干旱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两旁及油田工作区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的地上结构.研究发现,梭援枝长、基径和冠幅与植株整个地上部分结构之间存在很好的自相似关系.本文基于自相似原理建立了以分枝推测整株生物量的简洁实用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4.
生物多样性的自组织、起源和演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常杰  葛滢 《生态学报》2001,21(7):1180-1186
生命系统是典型的自组织系统,系统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存在着涨落,巨涨落在生物多样性上表现为生物的大规模爆发和灭绝,微涨落则为常规发生和背景灭绝,不断增加多样性是生命系统的内在属性,而实际多样性由自然选择决定,低选择压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系统中过于优势的单一成分抑制多样性,系统的复杂性相变存在临界点,临界点定,低选择压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系统中过于优势的单一成分抑制多样性,系统的复杂性相变存在临界点,临界点之上可自发产生正反馈的繁荣,临界点之下会发生趋于简单性的相变。上述原理可应用在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中,例如研究特定系统的相变临界点,以便在配置系统组分时使复杂性超过其相变临界点,促使多样性的维持和增长由“被组织”进入“自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5.
葛滢  常杰  王晓月  徐青山 《生态学报》2000,20(6):1050-1055
通过模拟流水的小型无基质试验,研究了杭州地区17种草本植物在轻度和重度富营养化水中的净化能力及其与生物量、生长速度和蒸散强度等的关系。结果表明:⑴在重度富营养化水中,提高植物生物量可大大提高对N和P等的去除率;⑵在轻度富营养化水中,同种植物不同生物量对各指标去除率的差异小于种类间净化能力的差异,选择高净化能力的种类更重要;⑶在重度富营养化水净化工程选种中,可通过植物在水中快速生长时期的生长速率判断  相似文献   
56.
杭州石荠苧的光合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控制土壤水分条件杭州石荠(Moslahangchowensis)光合的生理生态研究,解释了1993~1995年野外种群生态和生理生态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并分析了该种的濒危机制。结果表明:(1)杭州石荠的光饱和点较低,在土壤水分充足时仅30kLux左右。当土壤含水率从5%增加至21%时,光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初始P/L值随之增加,而光补偿点则随之降低,但当土壤湿度超过21%时,各参数的变化呈现出相反趋势。(2)在诸环境因子中,土壤含水率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最显著,土壤从湿到干,光合土壤含水率回归直线的斜率增大,土壤湿度为6%时的斜率达12.2208,是8%~10%时的2~4倍和24%~25%时的6~9倍。(3)极端干旱时的水分利用效率最低,中等偏干时最高,湿润时又降低。(4)从光合特征值、解剖结构和叶绿素含量等判断,该种应属于C3光合类型、需光量介于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之间的耐阴植物。杭州石荠的上述光合生理生态特点及其它一些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分布地的环境之间的诸多矛盾可能是造成其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7.
淡水螺是水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也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肠道菌群在动物能量代谢和抵抗病原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耳萝卜螺Radix auricularia和三旋卷丽螺Planorbella trivolvis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在门水平上,耳萝卜螺有23个菌门,以变形菌门 (Proteobacteria,33.63%)、蓝细菌门(Cyanobateria,15.33%)、绿弯菌门 (Chloroflexi,13.95%) 和放线菌门 (Actinobacteria,12.99%)为主;三旋卷丽螺有13个菌门,以变形菌门 (54.88%)、拟杆菌门 (Bacteroidetes,28.49%) 和放线菌门 (7.65%) 为主。属水平上,耳萝卜螺有厚皮藻属Pleurocapsa、硫网菌属Thiodictyon、纤毛菌属Leptotrichia及类诺卡氏菌属Nocardioides等445个属;三旋卷丽螺有Cloacibacterium、OM60NOR5_clade、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及红杆菌属Rhodobacter等238个属。有93个菌属为两种螺的共有核心菌群 (所有样本中都存在),其中27个菌属丰度大于0.5%。两种螺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显著 (P=0.027)。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表明,两种螺肠道菌群KEGG功能组成相似,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及膜转运丰度较大。综上,两种草食性淡水螺肠道菌群多样性较高且差异显著,但有数量较多的共有核心菌群。  相似文献   
58.
亚热带人工湿地中配置植物与迁入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湿地是为了净化污水而建造的一类系统, 其环境特征既不同于自然湿地, 也不同于一般陆地生境。人工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新问题。作者以杭州植物园作为案例研究了亚热带地区人工湿地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秋末人工湿地的物种数为72种, 其中自然迁入植物54种; 冬春季的物种数为46种, 其中自然迁入物种33种。在人工湿地中, 人工配置的植物种类仍然是群落结构的主体, 迁入植物大部分处于伴生地位。应该在人工配置植物的基础上保留一些有价值的自然迁入植物, 使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 这样既能充分吸收水中的多种营养成分, 又能美化环境。亚热带地区可以有冬春和夏秋两个植物功能群在人工湿地中连续生长, 这可以充分利用时间生态位, 提高人工湿地在冬季的净化效果, 增强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季节间稳定性。  相似文献   
59.
浙江省马尾松生态公益林凋落物及与群落特征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承才  葛滢  朱锦茹  袁位高  戚连忠  江波  沈琪  常杰 《生态学报》2005,25(10):2507-2513
在浙江10.18万km2的区域内,有代表性地调查了12个县共24个马尾松生态公益林样地的凋落物。研究表明:马尾松林年均凋落量为257.9g/(m2.a),其中叶凋落含量为84.6%,枝、果实、皮、碎屑凋落含量分别为4.7%、4.2%、2.0%和4.5%。不同地区间比较表明,浙西北、浙中、浙南3个自然区域间年凋落量无显著差异(p>0.05),沿海则明显低于其它地区。年凋落量与马尾松林龄呈对数相关(p<0.01);年凋落量与马尾松的胸径、树高、生物量及群落生物量间也呈对数相关关系(p<0.01)。同龄林凋落量比较及凋落量与植物多样性关系表明:马尾松纯林的凋落量小于非纯林,且乔木种类越多,凋落量越多。从凋落物角度分析,马尾松纯林的生态效益较低,不利于林地自肥、保水及进一步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60.
沈琪  张骏  朱锦茹  江波  葛滢  刘其霞  常杰 《生态学报》2005,25(9):2131-2138
在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域的现状植被中分析了6种主要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格局,包括演替系列中的2种灌丛、松优势林、2种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结果表明含松较多的灌丛和松优势林常分布在环境退化较严重(土层瘠薄)的生境中,其中灌木层主要由阳性的映山红、木、白栎等组成,常绿阔叶林优势种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等在其中偶见,因此推断其自然恢复为常绿林的速度慢;含常绿阔叶树较多的灌丛及含松较少的混交林分布在土层较厚处,木荷、青冈、苦槠、甜槠等的频度和重要值都较大,较容易自然恢复为常绿阔叶林。各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指数——Gleason、Shannon-Wiener、Simpson指数基本上以常绿阔叶林为最高,其次是含松较少的混交林,含松较多的灌丛和松优势林各种多样性指数最低。本研究显示我国中亚热带东部森林植被恢复途径有3条:(1)灌草丛→针叶林(松)→针(松)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2)灌草丛→针(松)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3)灌草丛→常绿阔叶林。这意味着本区域的常绿阔叶林恢复可以不必经历松林阶段,在生境条件较好的地方通过人工干预、补种常绿阔叶树可以加速常绿阔叶林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