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24篇
生物科学   8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组人轮状病毒全基因组克隆和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从一急性胃肠炎患儿样品中克隆到一株轮状病毒(RV)全基因组cDNA。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株RV基因组11条RNA共含有18613个核苷酸(3302bp—751bp),编码5791个氨基酸。全基因组研究结果表明,该株RV(TB-Chen)为A组,II亚组,基因型为G2P[4]/NSP4[A]。这是首个A组人RV全基因组研究结果的报道,对研究和开发RV疫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2.
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及其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叶绿素是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是一类明显的性状突变,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水稻叶绿素合成缺陷突变体的发掘、作用机理及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3.
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的选育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中间偃麦草59个杂交后代种质系中,筛选出6个小麦-中间偃麦草双体异附加系(line0605,line0607,line0609,line0610,line0611,line0625),并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白粉病抗性、细胞学和RAPD鉴定。形态学结果表明:6个双体异附加系农艺性状较好地结合了双亲的优良特点;细胞学结果表明:6个双体异附加系具有高度的细胞学稳定性,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PMCMI)的染色体构型为2n=22Ⅱ;RAPD分析表明:在供试的209个随机引物中有5个引物分别能在6个异附加系中稳定地扩增出不同的特异带型,可以作为各个异附加系所附加染色体的特异分子标记;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line0605表现免疫,line0610和line0625表现高抗,line0607表现中抗,line0609和line0611表现中感。  相似文献   
94.
Cln3是酿酒酵母G1期周期蛋白中的一种,为了研究Cln3在细胞周期与形态发生中的作用,我们构建了酿酒酵母CLN3基因的缺失株,并对其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ln3缺失株对α信息素的敏感性增强,α信息素诱导的细胞周期停滞现象明显大于野生型菌株,这种增强作用不受Sgv1因子的影响。同时,与野生菌相比cln3缺失株的细胞形态也有明显变化,双倍体cln3缺失株细胞的顶端生长能力增强而单倍体细胞的侵入生长能力则受到抑制。结果表明,与酿酒酵母的另外两个G1期周期蛋白Cln1、Cln2不同,Cln3在形态发生中有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95.
运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技术对光系统Ⅱ核心复合物的能量传递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用436nm光脉冲激发叶绿素a分子、451nm光激发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分子、473和481nm光激发β-胡萝卜素分子,得到5组反应能量传递、电荷重组等过程的寿命组分:8~40 ps为核心天线中β-胡萝卜素分子通过相邻β-胡萝卜素分子或中间叶绿素a向叶绿素a分子传递能量的时间;85~152 ps为核心天线色素分子激发能传递时间;201~925ps反映部分电荷重组过程;1.031~1.21ns为参与能量传递的色素分子从激发态衰退回到基态的时间;6.17~18、13 ns的长寿命时间组分归因于P680^ Pheo^-的重组过程。将荧光发射谱进行高斯解析,发现在核心复合物中还至少存在Chla683^685、Chla680^682、Chla673,677^679三种特征叶绿素a分子。  相似文献   
96.
PSⅡ核心复合物能量传递的飞秒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稳态、瞬态荧光光谱技术对光系统Ⅱ核心复合物的能量传递动力学进行研究.分别用436 nm光脉冲激发叶绿素a分子、45l nm光激发叶绿素a和β-胡萝卜素分子、473和481 nm光激发β-胡萝卜素分子,得到5组反应能量传递、电荷重组等过程的寿命组分:8~40 ps为核心天线中β-胡萝卜素分子通过相邻β-胡萝卜素分子或中间叶绿素a向叶绿素a分子传递能量的时间;85~152 ps为核心天线色素分子激发能传递时间;201~925 ps反映部分电荷重组过程;1.03l~1.2l ns为参与能量传递的色素分子从激发态衰退回到基态的时间;6.17~18.13 ns的长寿命时间组分归因于P680+Pheo-的重组过程.将荧光发射谱进行高斯解析,发现在核心复合物中还至少存在Chla 685 683、Chla 682 680、Chla679 673,677三种特征叶绿素a分子.  相似文献   
97.
仙客来组织培养中再生器官类型及增殖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胜利女神'(Cyclamen persicum cv.'Victoria')和'大红'(C.persicum cv.'Dahong')两个仙客来品种成苗叶片诱导的愈伤组织,在6-BA与NAA配合的12个分化培养基上继代培养,第一次继代主要产生大量的不定芽芽点,从第二次继代后会得到5种类型的再生器官,分别为不定芽芽点、多芽球茎、多芽新梢、单芽球茎和叶片状芽丛.通过对不同再生器官增殖稳定性的试验表明,'大红'品种的多芽球和多芽新梢在继代培养中再生相同器官的稳定性比较强,由于多芽球茎的增殖率大于多芽新梢,在继代中选择多芽球茎为再生体系较理想;不定芽芽点在以后的继代中会分散产生各种再生器官,不宜作为增殖器官;单芽球茎和叶片状芽丛继代分散性强,为不正常再生器官.'胜利女神'品种多芽球茎和多芽新梢继代的稳定性比'大红'品种差,易于产生多种不正常器官.  相似文献   
98.
[目的]苏云金素(Thuringiensin)的合成和代谢途径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一直进展缓慢,本文拟从蛋白质组水平揭示与苏云金素合成或代谢相关的蛋白.[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研究了高产苏云金素的苏云金芽胞杆菌野生菌株CT-43、其高产突变菌株CT-43-1C及不产突变菌株BMB0806在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然后对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最后对鉴定出的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野生型和高产菌株相比,在BMB0806中发现了13个差异显著的蛋白点,鉴定出了其中的9个,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有6个蛋白可能与苏云金素合成或代谢相关.[结论]通过蛋白质组研究找到了6个可能与苏云金素合成或代谢相关的蛋白,为苏云金素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合成途径的验证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
环境温度对社鼠能量需求和食物同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Niviventer confucianus is a common species of rodent in South China. We designed an experimental protocol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energy requirement and food assimilation of the N. confucianus . In our feeding trials, fou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s were applied: 17℃,22℃,27℃ and 32℃. The energy requirements of N. confucianu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were:107 43±6 44 KJ/animal/day (17℃),94 76±4 46 KJ/animal/day (22℃),73 96±5 65 KJ/animal/day(27℃),and 62 80±5 15 KJ/animal/day(32℃),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energy intake, digested and assimilated energy of N. confucianus de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digestibility and assimilation rate of N. confucianus were found among four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s. It indicated that, during a range of particular temperatures, N. confucianus might maintain relatively high digestibility by change of digest tract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00.
中国近海牡蛎系统分类研究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了中国近海沿岸牡蛎分类的诸多疑难和热点问题,回顾了国内外包括贝类等动物的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分析了中国近海牡蛎系统分类目前存在的问题,重点阐述了利用分子标记等手段解决形态相似种的鉴定和种系发生关系等问题的巨大潜力,报道了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牡蛎分类研究所取得的最新进展。预期经典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发生学研究的交叉综合,将大力推动中国近海牡蛎的系统分类和系统发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