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生物科学   3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昆虫抗菌蛋白基因转录调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自然或人为创伤和感染情况下,昆虫能迅速产生各种类型的抗菌因子,例如天蚕素(cecropin),果蝇抗菌蛋白(diptericin),天蚕抗菌蛋白(attacin)和防御素(defensin)等.这些活性多肽和蛋白从其被合成的脂肪体和某些血细胞中,分泌到血淋巴参与虫体对入侵物的免疫反应.抗菌多肽和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其协同作用于外源微生物,构成昆虫先天性防卫免疫系统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近年的研究表明,昆虫的这种防卫免疫系统与哺乳动物急性期反应是相关的,特别是在有关基因表达的协调控制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2.
穴居狼蛛毒中一个抗菌活性多肽的鉴定和纯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徐科  屈贤铭 《动物学报》1989,35(3):300-305
从我国新疆地区产穴居狼蛛的毒液中分离纯化了一种多肽——狼蛛抗菌肽(Lycosin)。穴居狼蛛的粗毒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可分出11条蛋白带,用0.6%的大肠杆菌琼脂胶覆盖在凝胶上进行鉴定表明,电泳迁移率最快的区带有抗菌活性。经鉴定该多肽分子系由43至4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N-末端为丙氨酸,分子中的碱性和疏水性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残基数的1/4和1/3。  相似文献   
23.
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眼镜蛇毒胆碱酯酶440倍左右,比活力达到203毫克分子底物水解/小时/毫克蛋白。亲和吸附剂的制备是以琼脂糖凝胶4B 为载体,己二胺为“手臂”,(间-羧基苯基)-二甲基乙基碘化铵为配基制成,不同长度的“手臂”对酶的吸附有影响,疏水性强的“手臂”对酶的吸附也强。在纯化过程中,胆碱酯酶在凝胶电泳中始终保持6条条带,可能是它的同工酶。兔抗眼镜蛇蛇毒血清对猪脑尾状核乙酰胆碱酯酶、黄姑鱼肌肉胆碱酯酶无免疫交叉反应,对蛇毒胆碱酯酶形成络合物后仍能表现胆碱酯酶的活力,说明酶的抗原决定簇和活性中心不在同一部位。  相似文献   
24.
浙江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具有乙酰胆碱酯酶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事实:1.乙酰胆碱酯是酶的最适底物;2.过量底物抑制酶活性;3.BW_(62)C_(47)、BW_(284)C_(51)是典型的真性酶抑制剂,对蛇毒胆碱酯酶也同样具有抑制作用。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最适pH为7.5(0.1M磷酸缓冲液)。反应5分钟时的最适温度在38~39℃,K_m值是1.25×10~(-4)M。稀酶溶液不稳定,在0.1%白明胶中可保护酶活力。原蛇毒和纯化后的胆碱酯酶的底物抑制图形和K_m值是类似的,这说明纯化过程中酶没有矫变。蛇毒中的胆碱酯酶被多种有机磷化合物如二异丙基磷酰氟、敌敌畏、对氧磷所抑制。一些氨基甲酸酯和含季铵盐的化合物也表现有抑制。浙江眼镜蛇毒有较大的毒性,小白鼠腹腔注射最小致死剂量是0.88微克/克,用亲和层析分离除去胆碱酯酶后仍保留有蛇毒的毒性,最小致死剂量是0.77微克/克,纯化的胆碱酯酶含7.5微克/克蛋白,动物未致死,说明蛇毒的主要毒性并不是胆碱酯酶。  相似文献   
25.
前文曾报导自绿豆中抽提出两种结晶胰蛋白酶抑制剂A和B。但在制备过程中有时观察到A、B组份的比例有所改变,若A增多则B减少,反之亦然;若在热TCA中处理过份激烈,A有时又可一分为二。这是由于组織中确有两种或更多的组份存在,还是由于在制备过程中条件比较激烈,人为地由同一组份派生而来?为求确定此问题,我们在抽提过程中逐步观察了组份A和B间的关系,发现A确是由B派生而来。A和B的氨基酸组成和N末端完全相同,仅在酰胺含量上有所差别。我们还分析比较了抑制剂化学结构上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26.
綠豆中两種小分子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提取与结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布很广,存在于各种莢果植物种子中,如大豆、龙爪豆、豌豆及藊豆等,蔬菜中的馬鈴薯、甘薯以及动物中的胰脏、初生乳汁、血清、鸡蛋白、胎盘和尿等。上述来源的抑制剂不少已提純或获得結晶。它和胰蛋白酶結合后彼此都丧失活性,犹似抗原对抗体的結合,是属于一种蛋白貭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27.
融合蛋白基因工程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重组DNA技术将不同的基因或基因片段融合在一起,经表达后可以得到由不同的功能蛋白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新型多结构域的人工蛋白,这是一种极具潜在应用价值与理论意义的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的研究中,并已显示出较高的价值,本文尝试对融合蛋白研究的几个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8.
基因工程菌的发酵技术是基因工程药物大规模生产所必备的关键技术,本文对于重组GM-CDF/IL-3融合蛋白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pFu)的生长及产物表达规律进行了探索,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密度发酵研究,真体最终发酵密度达OD600值60以上,目的产物占菌体总蛋白25%以上。  相似文献   
29.
昆虫体液免疫中抗菌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昆虫体液免疫研究简况近年来,随着免疫生物化学的发展,机体防御机制的研究已不限于免疫球蛋白为基础的免疫学方面,并进一步扩大到无脊椎动物的机体防御机理的研究.在这方面,昆虫已成为广泛研究的对象.其原因有:(1)已知昆虫的个体数估计已达10~(18)只,存活个体数如此之大,可以推想昆虫必能有效地防止感染.(2)业已证明所有昆虫与哺乳动物有不同的免疫学基础,如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等.(3)昆虫是人,畜和作物疾病的媒介,通常具有高度专一性,研究这种  相似文献   
30.
浙江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具有乙酰胆碱酯酶的特征,有以下几点事实:1.乙酰胆碱酯是酶的最适底物;2.过量底物抑制酶活性;3.BW_(62)C_(47)、BW_(284)C_(51)是典型的真性酶抑制剂,对蛇毒胆碱酯酶也同样具有抑制作用。眼镜蛇蛇毒胆碱酯酶最适pH 为7.5(0.1M 磷酸缓冲液)。反应5分钟时的最适温度在38~39℃,K_m 值是1.25×10~(-4)M。稀酶溶液不稳定,在0.1%白明胶中可保护酶活力。原蛇毒和纯化后的胆碱酯酶的底物抑制图形和K_m 值是类似的,这说明纯化过程中酶没有矫变。蛇毒中的胆碱酯酶被多种有机磷化合物如二异丙基磷酰氟、敌敌畏、对氧磷所抑制。一些氨基甲酸酯和含季铵盐的化合物也表现有抑制。浙江眼镜蛇毒有较大的毒性,小白鼠腹腔注射最小致死剂量是0.88微克/克,用亲和层析分离除去胆碱酯酶后仍保留有蛇毒的毒性,最小致死剂量是0.77微克/克,纯化的胆碱酯酶含7.5微克/克蛋白,动物未致死,说明蛇毒的主要毒性并不是胆碱酯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