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3篇
生物科学   94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31.
上海东佘山竹林土壤中原尾虫区系和生态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首次在欧洲发现原尾虫以来,迄今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在此期间虽然五大洲均有原尾虫的发现,但有关生态方面的报道却很少见。偶或在土壤昆虫区系研究中涉及一些,往往非常笼统,大多只有一项“原尾目”,连分科的资料也没有。直到今立源太良(Imadate,1973)才做了出色的报道,Tuxen(1978)也发表了在巴西亚马逊河流域调查的情况。  相似文献   
32.
本文报道了在云南新发现的 4种古蚖:热海古蚖Eosentomonrehaiense、腾冲古蚖E tengchongense、大孔古蚖E megastigma和古永古蚖E guyongense。它们的腹板Ⅳ~Ⅶ节毛序都是 6 /9型的。  相似文献   
33.
依据 2005 年 5-10 月在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不同植被恢复处理条件下采集的土壤跳虫群落数据,应用类群数、个体密度和多样性指数等多个群落参数,研究了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下松嫩草原中度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特征的差异。本研究共捕获跳虫 1 156只,隶属于 9 科 19 属。结果显示:与过度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都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且拥有较高的跳虫类群数、个体密度和群落多样性。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都能达到恢复与重建中度退化草地土壤跳虫群落的目的, 只是与围栏封育相比,种植苜蓿能够更显著地提高跳虫个体密度。此外,与过度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和种植苜蓿主要提高了跳虫群落等节跳虫科(Isotomidae)、长角跳虫科( Entomobryidae)和圆跳虫科(Sminthuridae)个体密度和类群数,其中围栏封育样地拥有更高的长角跳虫科和圆跳虫科个体密度,其分别是过度放牧样地相应跳虫科的 5.14倍和 2.38倍;而种植苜蓿样地等节跳虫科个体密度最大,其大小是过度放牧样地等节跳虫科的 3.33倍。  相似文献   
34.
HennigdividedInsectas.lat.(=Hexapoda)intotwowelldefinedtaxonomicgroups:Entog-nathaandEctognatha[1].ThemostdistinctivecharacterofEntognatha(includingProtura,Col-lembolaandDiplura)liesintheenclosedmouthpartscondition,whereasthepresenceofexposedmouthpartsisthemainfeatureofEctognatha(includingMicrocoryphia,Zygentomaandtheptery-goteinsects).ControversiesaboutthephylogeneticrelationshipsofhightaxaEntognathahavekeptgrowinginrecentyears,withthemonophylyofDipluraandthephylogeneticpositionsofDiplur…  相似文献   
35.
汤伯伟  尹文英 《昆虫学报》1991,34(3):326-330
1985年秋从贵州省采集了一批原尾虫,经观察部分标本后,发现种类较丰富,现将其中一新种及其各幼虫期记述如下。本文计量长度单位为μm。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贵阳夕蚖 Hesperentomon guiyangensis 新种(图1—13) 体长1588—1637。头长163.8—165.8,宽123—124.9。假眼梨形,有“钩”形中裂,长  相似文献   
36.
37.
中国原尾虫的研究:夕蚖属的二新种及其幼虫期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5年在青海省囊谦附近和1978年自陕西华山地区,各采到一批原尾虫标本,经过整理鉴定,发现其中有2种隶属于夕蚖属,且与欧洲和美洲产者均不相同,系两个新种,现分别描述于后:  相似文献   
38.
1980年夏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哈拉斯湖南端山坡,在落叶松林中的苔藓植物内,烘取到23只原尾虫标本。经鉴定都是一个种类,从其特征与囊腺蚖科的已知种均不相同,应是一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39.
棉红铃虫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1974年以来,我们进行了棉红铃虫Pectinophora gossypiella(Saunders)性信息素的研究和大田防治试验。发现红铃虫性诱素(顺、顺-7、11-十六碳双烯醋酸酯和顺、反-7、11-十六碳双烯醋酸酯的1:1混合物)对雄蛾有强烈的引诱作用;在田间达向试验中,虽然它对雌、雄蛾间的性信息联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但雌娥交配率的下降幅度却不大。为了分析这些现象,对红铃虫性行为作了观察,发现切除雄蛾触角,就失去对性诱素的反应;而切除雌蛾触角.该雌蛾仍能交配。Smith等(1978)的切除触角试验,其结果与我们的相  相似文献   
40.
尹文英 《动物学研究》1989,10(2):97-106
1985年秋本所同志从贵州省采回大批原尾虫标本,其中在遵义市内一个小丘上所采的标本,经鉴定系一新种和新属,这一新种和亚洲檗yuan科的种类颇不相同,却和南美洲的种类十分近似,现记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