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9篇
生物科学   28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建立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遗传生化基因位点。方法选用小鼠和大鼠的遗传生化基因位点,采用蛋白质和同工酶醋酸纤维电泳的方法,对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进行生化基因位点检测。结果建立了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25个生化基因位点,分析金黄地鼠和白化地鼠遗传生化基因位点的多态性,为进一步研究金黄地鼠白化突变系的遗传机理奠定基础。结论金黄地鼠生化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白化地鼠与金黄地鼠生化基因位点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测定并分析30株临床分离红酵母的体外药敏结果,另外回顾分析249株文献报道红酵母的药敏资料.方法 从临床菌种保藏库纯化鉴定红酵母,使用ATB fungus3方法测定红酵母药敏数据,并检索MEDLINE 20年来红酵母药敏相关文献.结果 体外药敏实验,几乎全部的红酵母菌株对伊曲康唑、氟康唑、伏立康唑均耐药,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对红酵母敏感性较好.与文献回顾结果一致.结论 常用唑类抗真菌药对红酵母敏感性差,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对红酵母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可供临床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93.
小盐芥营养器官的结构特点与其盐渍环境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盐生植物小盐芥(Thellungiella halophila)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小盐芥根的初生结构中表皮细胞为1层,且细胞大而高度液泡化,根毛数量较少;皮层仅由外皮层和内皮层2层细胞构成,细胞大,排列紧密;根次生维管组织发达。茎的初生结构中外剀维管束8~10束,大小不等,呈一轮排列;髓和髓射线发达;茎次生结构中维管组织也很发达。根和茎的这些结构特点提高了植物体吸收、运输水分的能力,而且根的特殊结构和输导系统将盐分限制在根内,适应于盐渍环境所造成的渗透胁迫和干旱胁迫。小盐芥叶片较小,上、下表皮细胞各1层,细胞大而高度液泡化,叶肉中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但叶绿体体积大、数目多,细胞间隙较大,通气性能好,光合效率高。这些特点对其适应干旱盐渍环境有重要意义。小盐芥上述结构特征与典型真盐生植物、旱生植物相去其远,其营养器官内也无盐腺、囊泡等泌盐结构。由此推论,小盐芥更倾向于似盐生植物(拒盐植物)。  相似文献   
94.
敲除pckA基因的结核杆菌引起的免疫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核杆菌pckA基因编码的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EPCK)诱导机体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用敲除pckA基因的牛结核杆菌BCG和野生型BCG分别感染小鼠,取肝、肺、脾进行病理分析,并进行脾细胞培养,检测CD4 、CD4 /CD8 、细胞因子IFNI-γI、L-12和TNF等。用敲除pckA基因的BCG感染的小鼠比野生型BCG感染的小鼠体内产生的结核结节少且不典型,炎性程度低。野生型BCG感染的小鼠脾脏内的CD4 T细胞和CD4 /CD8 、细胞因子IFN-γ、IL-12、TNF均明显高于敲除pckA基因BCG感染的小鼠。pckA基因为结核杆菌生长所必需,其编码产物PEPCK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是一种很好的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95.
桂花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品种的形态特征,结合AFLP分子标记,对部分桂花栽培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桂花品种之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AFLP分子标记检测到的多态性条带占总扩增条带的57.46%。根据桂花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利用数值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并用UPGMA法对AFLP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桂林地区的桂花品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花色可以作为重要的分类标准,同时对桂花品种的分类系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
复合诱变选育高产GSH的菌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选育出GSH的高产菌株.方法:以产GSH的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超声波复合诱变.结果:筛选得到ZnCl2抗性突变株UU3,GSH菌体含量为53.50mg·g-1,比出发菌株提高137.03%.结论:突变株UU3遗传性能稳定,可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7.
为探讨野外条件下光强及光质对高山红景天 (Rhodiola sachalinensis)生物量和红景天甙含量的影响 ,于 2 0 0 1年 5月 8日至 9月 16日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的高山红景天种植圃地 ,利用纱布及红色、蓝色和绿色的滤光膜遮光处理 ,对生长 3a和 4 a的高山红景天进行了光强、光质控制实验。与温室实验类似 ,遮荫显著抑制高山红景天根的生长 ,并使红景天甙的含量略有提高。红膜处理使光强大约降低一半 ,但仅从光质的角度而言 ,红膜处理对根的生长影响不大 ,却显著增加了根中的红景天甙含量和产量 ,不过效果不如温室实验明显。绿膜处理未表现出对红景天甙积累的促进作用 ,这与温室实验结果不同。红膜处理不同天数的结果表明 ,处理时间对红景天甙含量提高的程度影响很小。这意味着在野外种植的情况下 ,可以在临近收获的最后一段时间用红膜对高山红景天进行处理 ,这样既可避免红膜处理对高山红景天根生长的抑制 (由于减弱了光照 ) ,又可显著提高根的红景天甙含量 ,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红景天甙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
雄全异株流苏树的花部特征及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艳霞  孔令茜  陈鹏臻  苗欣  尚富德 《生态学报》2017,37(24):8467-8476
雄全异株是自然界罕见的繁育系统。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授粉实验对雄全异株植物流苏树传粉生物学特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流苏树的雄花与两性花的雄蕊发育过程基本一致,均能产生功能花粉粒。两性花的两个心皮原基愈合分化形成雌蕊,雄花的两个心皮原基愈合后形成一个空室并停止发育至整体退化。雌蕊先熟,柱头可授期长,花粉在花药开裂后具有活力,室温下,活力维持在10%以上约2周。流苏树靠风和昆虫(主要是蓟马和食蚜蝇)传粉。控制授粉30 d后,自然对照结实率为34.36%;两性花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自交亲和,但自发自交的结实率仅10.70%;人工授粉下杂交结实率显著高于自交(同株异花);有性生殖受到传粉者限制;是混合交配系统。证实流苏树是木犀科又一功能性的雄全异株,其依靠雄株增加异交花粉的数量和质量,避免自交衰退;同时两性花的自交亲和保障生殖成功。流苏树雄花的雌蕊退化,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木犀科的雄全异株是两性株向雌雄异株进化的过渡状态。  相似文献   
99.
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叶片δ13C差异与气体交换参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对13个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杂种无性系叶片碳同位素δ13C和气体交换参数(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i、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的差异进行研究, 分析不同无性系间δ13C与气体交换参数的相互关系, 目的在于探求δ13C在筛选高光合及高水分利用效率毛白杨杂种无性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 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无性系间δ13C、TrWUEiGsCi的差异均显著, δ13C和WUEi表现为9月>7月, TrGsCi表现为7月>9月, Pn在不同生长时期差异不显著。季节变化是引起毛白杨杂种无性系叶片δ13C差异的主要原因。同一时期, 无性系间δ13C和WUEi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即WUEi较高的无性系30、42、46、83、BL2和BL5, 其δ13C值也较高, WUEi较低的无性系B331和TG34, 其δ13C值也较低, 且不同时期(7月和9月) δ13C和WUEi呈较强的正相关, 相关系数r分别为0.739 0和0.545 8, 高δ13C可以作为筛选高WUEi毛白杨的有效指标, 且在苗木生长旺盛时期选育能得到更为可靠的结果。对毛白杨而言, 高WUEi的无性系, 一般具有适中或较低的GsCi, 但不一定具有很高的Pn, 气孔调节使得毛白杨在不影响光合作用的同时保持较高的WUE。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滤除自然光谱中UV-B辐射成分的方法, 探讨了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Saussurea superba)光合机构对青藏高原强UV-B辐射的响应和适应特性。结果表明, 强太阳光中的UV-B成分能引起净光合速率的降低。连续16天不同天气下的观测表明, 滤除UV-B处理时3 min暗适应的光化学量子效率有升高的趋势; 晴天下稳态光化学效率的分析也显示滤除UV-B处理的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有升高趋势, 意味着自然光中的UV-B成分可限制美丽风毛菊叶片PSII反应中心的激发能捕获效率。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效率的增加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的降低进一步表明, UV-B辐射能导致有效光化学效率的降低和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增加。由上可知, 自然强UV-B辐射是限制美丽风毛菊叶片光合作用的一个因素。滤除UV-B辐射处理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无论以叶面积还是叶鲜重为基础的滤除UV-B处理仅有微弱的增加趋势, 说明强UV-B辐射具有加速光合色素的光氧化进程, 促进细胞成熟和叶片衰亡的潜在作用。同样UV-B吸收物质的含量也几乎没有变化, 表明强太阳辐射环境下生活的高山植物美丽风毛菊叶表皮层中已具有较多的紫外线屏蔽物质, 足以抵御目前环境中强太阳UV-B辐射可能引起的伤害, 较少受UV-B辐射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