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5篇
生物科学   8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凋落物数量及分解动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天童常绿阔叶林演替过程森林凋落物量呈增长趋势,其中:乔木叶比例最大,其它器官组分在不同演替阶段的比例不一致,灌木叶和草本、树皮比例随着演替进程而呈减少趋势,树枝和繁殖器官则呈增大趋势。以分解袋法测得凋落物年失重率和指数方程模拟的分解系数K在演替过程中均呈增长趋势,这与年凋落物数量变化趋势相似。可见,随着演替进程,生物循环加快,群落自肥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宋永昌 《生物多样性》2016,24(6):733-37
正主编:陈灵芝出版:科学出版社页数:580定价:268元本书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我国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既有寒温带植被,也有热带植被;既有水生植被,也有极端干旱植被,而且还有青藏高原上的高寒植被,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多种衍生植被和栽培植被。如此丰富的类型是世界各国所少有。这与我国幅员辽阔,海陆兼备,地貌和气候类  相似文献   
13.
浙江天童国家森林公园景观的遥感分类与制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Landsat-TM多时相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方法,对浙江省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进行分类。并利用野外实地调查的数据进行检验和校正。结果表明,天童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的景观可分为常绿阔叶林、成熟常绿阔叶林、次生常绿-落叶阔叶林、山脊常绿-落叶阔叶林、谷地常绿-落叶阔叶林、林缘灌丛、次生灌丛、针叶林(杉木)、竹林、生长作物的农田/菜园地、旱地、裸土、居住区、水体14个类型,这14个景观类型,根据植物群落学分类的群落复合体(cammunity complex)和群落复合体的地-综合群落学(Geo-synsociology)的方法,归并为山坡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人工林(针叶林、竹林)、农田、水体、居住区6个景观单元。在景观分类和合并的基础上,对天童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进行了制图。  相似文献   
14.
蔡永立  宋永昌 《生态学报》2000,20(5):808-814
根据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特征,修订并扩充了Mueller-Dombois和Ellenberg生活型系统中藤本植物分类部分。对本区生活型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亚热带东部藤本植物的生活型谱是以高位芽藤本占绝对优势(72.7%)其次为地下芽藤本(17.5%)、地面芽藤本(6.2%)、1年生藤本(2.7%)和地上芽藤本(1.5%),除地下芽藤本比例略高外,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活型谱十分接近,具有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15.
复杂的自然条件导致面积仅为36 000多平方公里的台湾兼有热带和寒温带的群落类型,堪称中国乃至世界植被之缩影.它的植被分类也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植被分类的补充.台湾植被分类采用的是外貌-区系原则,分类单位和系统自上而下是:植被型纲、植被型目、植被型、群团组、群团和群丛.高级单位(植被型纲、植被型目和植被型)以群落的生态外貌为依据;中、低级单位主要依据种类组成,兼顾优势种和标志种的指示意义.在中级单位中(群团组、群团),重视优势种的作用,在低级单位中(群丛)更重视特征种(或标志种)的意义.按此原则将台湾植被划分为5个植被型纲(森林、灌丛、草本植被、岩原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29个植被型目(寒温性针叶林,凉温性针叶林,暖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苔藓林、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海岸林、暖性竹林、常绿针叶灌丛、革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常绿阔叶灌丛、刺肉灌丛、竹灌丛、草甸、疏灌草地、干热早生草地、岩屑堆稀疏群落、石隙植被、木本沼泽、草本沼泽、藓类沼泽、淡水水生植被和咸水水生植被),53个植被型.列举了各个植被型中的重要群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试行方案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被分类是植被生态学研究中最复杂、充满着争论的问题之一,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能为植被学家共同接受的、统一的分类系统。常绿阔叶林的复杂性仅次于热带雨林,加之在人类长期干扰下,变化极大,过渡性群落极多,更增加了分类的困难。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经历了漫长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俄学派,60年代初引进威斯康星学派的“重要值"概念,在研究云南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林时也曾试用过法瑞学派的理论和方法。80年代《中国植被》(1980)一书的作者们提出,对于“南方某些类型"在“群系(Formation)"和“群丛(Association)"划分时应采用“标志种(Diagnostic species)"的原则,当时由于资料所限,这一原则并未得到贯彻。本文在总结以往分类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高级单位以生态外貌、中级单位以优势度类型、低级单位以特征种组的分类原则,构建了从“群丛"、“群系"、“群系组"到“植被亚型"和“植被型"的中国常绿阔叶林分类系统。将中国常绿阔叶林划分出3个植被型、8个植被亚型、14个群系组和53个群系。这些群系大都占据一定的地理区域,并与一定的生境相联系。  相似文献   
17.
天童常绿阔叶树种栲树生殖个体大小及其生殖构件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浙江天童木荷-栲树林内的常绿阔叶树种栲树(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的生殖个体大小、生殖构件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该地区栲树生殖个体的胸径在17~50 cm 间, 平均胸径为31. 2±8.0 cm, 平均年龄约36.3±6.6 年;林缘附近的生殖个体小于木荷-林内。相对稳定的群落和比较丰富的土壤养分条件有利于生殖枝数量和花序数量的增多。栲树生殖个体的数量在两年中变化较大, 部分栲树个体可以在连续年份中生殖。从枝系水平分析:在持续生殖的栲树个体上, 生殖枝数量有明显变化, 并非所有的生殖枝在两年中都可开花或结果, 保持连续生殖的枝系约占48.2%。栲树果序枝数量在连续年份有明显差异(p < 0.01), 而且果序枝上的幼蕾数、果实数量及结实率等都有明显差异(p < 0.05)。  相似文献   
18.
 广泛收集植物的分布资料,包括杨梅科、胡桃科、壳斗科、木兰科、樟科、山茶科、金缕梅科、交让木科、杜英科、五加科、安息香科、冬青科、杜鹃花科、山矾科的优势种和常见种112个,利用目前在国际上被认为是较好的几种研究植被—气候相互关系的指标和方法,包括:Kira方法;Penman公式;Thornthwaite方法与分类;Holdridge生命地带分类系统指标与方法,分析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优势种及常见种分布与气候的生态关系,找出它们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气候指标特征,建立现代植被与气候的关系。(1)利用Kira的温暖指数(WI)和寒冷指数(CI)及徐文铎的湿润指数(HI),计算了中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12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水热指标值,分析了树种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并将优势种及常见种划分为5个Kira水热指标分布类群。(2)计算了112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Penman可能蒸散(PET)和干燥度(A)值,划分了5个优势种及常见种的Penman水热指标分布类群。(3)计算了树种的Thornthwaite潜在可能蒸散(APE)及湿润指数(IH)、干旱指数(IA)和水分指数(IM),划分了优势种及常见种的Thornthwaite水热指标分布类群。(4)计算了树种的Holdridge生物温度(BT)、可能蒸散(PE)、降水量(P)及可能蒸散率(PER),划分了优势种及常见种的Holdridge水热指标分布类群。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淮河下游地区落叶阔叶栎类林多样性空间格局及其与气候的关系。选取物种多样性指数(SDI)、群落均匀度指数(CEI)和生态优势度指数(EDI)测度栎类林多样性,以可能蒸发量(干燥度)分析气候特征,结果表明:(1)栎类林SDI0.24~2.19,CEI0.15~0.92,EDI0.13~0.91,其多样性表现出自北向南、自西向东增加的规律,(2)栎类林多样性的空间格局与该地区干湿状况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一致。文中还就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山西坡青冈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黄山西坡青冈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研究陈小勇,张庆费,吴化前,宋永昌(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ASTUDYONTHESTRUCTUREANDSPATIALPATTERNSOFCYCLOBALANOPSISGLAUCAPOPULA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