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生物科学   1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41.
乌桕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SAD(stearoyl-acyl ACP desaturase)是油料植物中将饱和脂肪酸转变成不饱和脂肪酸的一种关键脱氢酶。为了进一步揭示乌桕SsSAD的功能,该研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该蛋白。结果表明:(1)通过RT-PCR的方法从乌桕种子中克隆出了SsSAD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并将其克隆到低温诱导的原核表达载体pCold TF上,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载体pCold TF/SsSAD,转化大肠杆菌BL 21star(DE3)并获得原核表达工程菌株。(2)通过IPTG法低温诱导表达融合蛋白。该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融合蛋白分子质量约为101kD,且在上清液和包涵体中均有表达,可溶性部分经亲和层析纯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获得了重组蛋白,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乌桕SsSAD的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银杏内酯C分子烙印聚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合银杏内酯为模板分子,它们与单体AA预识别的过程中,利用其在识别性能上的差异,制备了对银杏内酯C有优先选择识别作用的分子烙印聚合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分子烙印聚合物,并通过紫外光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其选择吸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分子烙印聚合物的最大吸附量为15.5 mg/g,混合银杏内酯经MIP选择性吸附后,银杏内酯C的含量提高了12.16%.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定位BAC克隆q3037(H0207F01)的序列测定和分析,在其中一个22.5kb的区域发现一个由5个第三类过氧化物酶基因(依次命名为osp1、osp2、osp3、osp4、osp5)组成的基因簇,分析表明,osp1、osp2和osp3分别含1个内含子,osp4和osp5分别含2个内含子。该5个基因分别编码338、335、336、343和346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而且都具有N端信号肽序列,其中OSP1、OSP4、OSP5为表离子过氧化物酶,OSP2、OSP3为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对5个基因间的两两比较分析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簇是通过一系列的串联基因复制事件而形成;osp5与来自玉米的ap1和来自大麦(Hordeum vulgar)的prx7为潜在的直向同源基因,而且,osp1-5与ap1、prx7构成了分泌性植物过氧化物酶基因家族中的一个的分枝。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水稻 (OryzasativaL .) 4号染色体一段 32 3kb的序列测定和分析 ,在其中 10 8kb的区域内发现了一个由 14个编码S位点相关的受体样蛋白激酶 (SRK)基因组成的基因簇。RT_PCR实验证明了这 14个基因中有 9个基因表达 ,并且这 9个基因有不同的表达模式 :其中 2个基因主要在生殖器官中表达 ,而另外 7个基因在水稻的营养和生殖器官中均有表达。对这些基因的预测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表明他们的细胞外受体部分均和甘蓝的SLG蛋白高度同源 ,而细胞内的激酶区都包含有丝氨酸 /苏氨酸激酶中特异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45.
一种新型单链抗体血栓导向显像剂的制备和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对血栓部位活化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GMP 140有亲和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SZ5 1的血栓部位导向作用 ,并利用金属硫蛋白的高金属结合能力 ,在基因工程水平构建分子量适中的单链抗体血栓导向显像剂 .1分子单抗SZ5 1单链抗体 (ScFv SZ5 1)与 1分子小鼠金属硫蛋白 (MT Ⅰ )cDNA的重组基因拼接产物 ,在大肠杆菌菌株BL2 1(DE3)pLysS中进行发酵表达 ,重组蛋白HLMT表达量为 4 0mg L发酵液 .该重组蛋白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于菌体中 .通过一种有效的包涵体制备方法可获得目的蛋白含量为 84 %的包涵体沉淀 .在优化的条件进行了包涵体的变复性 ,复性液先后经过Q SepharoseFF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G 5 0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 .SDS PAGE鉴定了重组蛋白纯度达 95 %以上 .HPLC进一步证明了最终纯化产品的均一性 .质谱测定HLMT分子量为 384 31 3,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等电聚焦电泳测定pI为 3 0 .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 ,HLMT中单链抗体部分具有与活化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GMP 140结合特异性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 (AAS)证明 ,HLMT中金属硫蛋白保持了原金属结合活性 .重组蛋白HLMT可以进一步进行核素标记实验和动物体内血栓显像实验  相似文献   
46.
杜鹃花属种类繁多,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由于种间变异大、过渡特征丰富,其分类鉴定一直存在较多争议。该研究通过扫描电镜对常绿杜鹃亚属(subgen. Hymenanthes)麻花杜鹃亚组(subsect. Maculifera)的11种3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为麻花亚组的分类与鉴定提供新的依据。结果显示:麻花杜鹃亚组植物上表皮表面平滑或粗糙、无表皮毛,具有条状、分枝状或短杆状初级蜡质纹饰;下表皮表面有或无分枝状蜡质纹饰,少部分具有表皮毛,不具有指状或乳状突起、亦无腺体;气孔器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内外拱盖表面粗糙或光滑,周围无间断的条形突起环绕。研究表明,麻花杜鹃亚组植物叶片微形态特征表现出一定的共性与多样性,可为麻花杜鹃亚组植物的分类和进化研究补充形态学依据。依据本研究观察结果对麻花杜鹃亚组进行了分类检索,并讨论了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在该亚组近缘物种和种下类群研究中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47.
配制了普通小麦与阿拉拉特小麦的正、反交组合20个,杂交结实率为4.9%~33.6%。不同组合杂种F1每个PMC平均的单价体为15.20~18.55,二价体为7.03~9.02,三价体和四价体分别为0.36~1.15和0.01~0.02。通过对杂种后代连续2年成株期混合菌种抗性鉴定和苗期分小种分菌系鉴定表明,从普通小麦中国春与阿拉拉特小麦的杂种F3和F4代已选择到对白粉病高抗~免疫的单株,它们具有42条染色体,在PMC′sMI形成0.00~0.46个单价体,20.77~21.00个二价体,0.00~0.06个四价体,在细胞学上已稳定。与已知白粉病抗性基因比较的抗谱分析表明,阿拉拉特小麦携有主效抗病基因Pm2,在上述的杂交选择过程中,已通过遗传重组将Pm2基因导入到中国春中。  相似文献   
48.
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研究测定了瘤背石磺产卵前后肌肉、肝胰腺、两性腺、卵蛋白腺、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指数、水分含量、总脂含量、脂类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1) 瘤背石磺产卵后的肝胰腺指数(HIS)、两性腺指数(DGSI)和卵蛋白腺指数(EAGI)都显著下降(P<0.05), 其水分含量显著上升, 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 (2) 瘤背石磺各种组织总脂主要有磷脂(PL)、胆固醇(Cho)、游离脂肪酸(FFA)和甘油三酰(TG), 仅在肝胰腺中检测出少量甘油一酰(MG), 产卵后肝胰腺中的FFA含量和两性腺中的PL含量大幅度下降, 分别下降了41.36%和80.53%, 其它组织中的脂类成分变化幅度不大;(3) 产卵后瘤背石磺肝胰腺中的C16:1n7、C20:5n3(EPA)和C22:6n3(DHA)显著下降, 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两性腺中的C20:2n6、C22:2n6和C22:5n3(DPA)显著下降, 而C20:4n6(AA)含量显著上升.产卵后雄性附性腺和黏液腺中的AA和EPA含量均有所下降, 而C16:0和C18:1n9却有所上升.结果表明:卵蛋白腺和黏液腺对于瘤背石磺产卵和胚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PL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对瘤背石磺的两性腺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肝胰腺中的脂肪可能是瘤背石磺产卵过程中主要的能源物质之一, 性腺发育过程中肝胰腺中的PUFA可能被转运到两性腺中.  相似文献   
49.
在水稻4号染色体两个BAC克隆序列分析中,发现了两个solo-LTR,分别命名为SLTR1和SLTR2。它们分别位于水稻18S rRNA基因和一逆转座子内部。序列比较发现,SLTR1和SLTR2存在着较高的同源性,并与水稻逆转座子RIRE8的LTR序列高度同源,分别为89.1%和70.1%。它们属于一类水稻gypsy类型逆转座子。利用SLTR1和SLTR2与水稻DNA杂交,结果显示两者广泛分布于水稻基因组中,是一类高拷贝重复序列。分别利用SLTR1和SLTR2的两侧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发现在基因组的相应位置并不存在SLTR1或SLTR2;利用它们两侧被打断基因的特异性片段杂交基因组DNA,得到了同样的结果。这意味着SLTR1和SLTR2来源于基因组的其它位置,并通过某种转座的过程进入18S rRNA基因和另一逆转座子内部。Solo-LTR存在着这种潜在的转座活性,对于进一步研究solo-LTR的来源以及其在基因组进货和基因的表达调控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临床决策能力一直是医学教育者和管理者关注的热点,其研究体系已初步形成。本文简要回顾了临床决策思维的提出、概念及结合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体系、课程设置、理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方面归纳了国内外临床决策能力的研究现状,并由此提出对临床决策思维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