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生物科学   11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在常氧环境及缺氧环境下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析不同浓度(0、12.5、25、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在常氧环境及缺氧环境下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增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BEL-740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在常氧及缺氧环境中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均有明显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呈剂量-效应相关,其中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两种环境中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及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100、200μmol/L白藜芦醇,常氧环境中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8.70±2.15%、22.13±2.18%、31.47±2.26%,凋亡率分别为11.82±2.28%、19.80±2.64%、38.00±2.57%;缺氧环境中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17.87±1.76%、23.52±2.29%、29.87±1.51%,凋亡率分别为12.36±3.15%、19.71±2.78%、37.87±4.83%。结论:白藜芦醇在缺氧环境下能抑制肝癌细胞株BEL-7402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且其作用与常氧环境相似。  相似文献   
102.
彭少麟  周婷 《生态学报》2009,29(9):5161-5162
第19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于2009年8月23日至28日在西澳大利亚州(Western Australia)的首府珀斯Perth召开,这是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首次在南半球召开.来自世界各地46个国家近600名恢复生态学工作者参加了本次大会.  相似文献   
103.
研究了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森林群落由于道路而引发的边缘效应,探讨林内公路对森林的影响。以鼎湖山一条6 m宽的盘山公路两旁的群落为研究对象,离道路两侧0、10、20和30 m等不同距离处设置30 m×5 m样带,进行植被调查,并对样带内的土壤进行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紧邻道路两边样带的乔木总生物量略高于群落内部,表现出边缘的正效应。道路坡下边缘土壤的pH值较高,全氮含量最低,边缘效应为负效应。而植被多样性组成和土壤含水量方面,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边缘效应。总的来说,道路的修建对森林群落的完整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位于道路旁边的群落边缘效应有多方面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保护区中要进行道路合理规划,综合考虑土壤、植被等因素,尽量减小道路对森林群落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4.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周婷  蒙吉军 《生态学杂志》2009,28(4):762-767
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十几年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组成部分,由于其空间异质性和评价过程的复杂性,而成为了研究的难点与热点。本文综述了生态风险评价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方法和实践研究的进展,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生态风险评价概念模型框架和步骤以及物理、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等评价方法;归纳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PETAR方法以及相对风险评价模型等;介绍了针对多样化的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评价数据源类型的不同而进行的实践案例研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评价阈值确定、暴露和危害分析、定量表征、不确定性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定量化方法与技术以及风险效应表征等。  相似文献   
105.
周婷  姚军  王强  王风忠 《昆虫学报》2004,47(4):530-533
微孢子虫Nosema apis和狄斯瓦螨微孢子虫Nosema apis和狄斯瓦螨 Varroa destructor (Acari: Varroidae)均为危害意蜂Apis mellifera的重要寄生虫,该文对其危害后意蜂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了意蜂受侵染后血淋巴的蛋白质总量,并用高压超薄层等电点聚焦法进行血淋巴蛋白质分类。结果显示,病蜂血淋巴蛋白质总量,在人工感染微孢子虫后1~10天呈微孢子虫Nosema apis和狄斯瓦螨 Varroa destructor (Acari: Varroidae)均为危害意蜂Apis mellifera的重要寄生虫,该文对其危害后意蜂血淋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了意蜂受侵染后血淋巴的蛋白质总量,并用高压超薄层等电点聚焦法进行血淋巴蛋白质分类。结果显示,病蜂血淋巴蛋白质总量,在人工感染微孢子虫后1~10天呈上升趋势,然后逐渐下降,感染后12~27天保持在感染前意蜂血淋巴总蛋白质含量水平以下。螨侵染后意蜂血淋巴蛋白质含量明显增高,与健康意蜂相比差异极显著。高压超薄层等电点聚焦分析表明:狄斯瓦螨自然侵染意蜂后,意蜂血淋巴蛋白质组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发生了明显改变。这些结果提示,意蜂对于微孢子虫或狄斯瓦螨的侵染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糖脉康颗粒联合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52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76例,均接受二甲双胍治疗,在此基础上接受利拉鲁肽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7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糖脉康颗粒)。对比两组疗效、血糖[空腹血糖(FBG)、2 h空腹血糖(2hPG)、葡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β)]、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同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研究组ET-1、FBG、2hPG、HbA1c、TG、TC、LDL-C、HOMA-IR更低,HOMA-β、HDL-C、NO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7.
古河祥  周婷 《四川动物》2005,24(1):54-55
2001年, 广东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 1000 多枚绿海龟的卵孵化过程中, 发现一例白化稚绿海龟 (见封3图版, 1)。现报道如下。白化稚绿海龟通体白色; 背甲、腹甲和四肢发育正常, 其量度见表 1。背甲卵圆形, 中央隆起,椎盾5枚, 肋盾8枚, 颈盾2枚, 左侧缘盾12枚,表1 白化稚绿海龟 (编重量体长背甲长背甲宽腹甲长腹甲宽15 2 53 38 40 9 35 3 25 01 23 36   人类白化病患者眼睛呈肉红色[1]。白化龟、白化鳖眼睛曾出现红色和黑色两种现象。该稚绿海龟白化个体因无眼睛, 故不知其…  相似文献   
108.
为了探讨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及其所致条件培养基对肺癌相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以A549和人BMMSCs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辐射和条件培养基转移的方法建立辐射旁效应模型,检测基因组不稳定性相关的细胞克隆存活率、微核率、...  相似文献   
109.
周婷  刘碧颖  赵文胜  陈子豪  张朔 《生态学报》2023,43(19):8254-8255
<正>国际植被科学协会(IAVS)第65届年会于2023年9月3—8日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海滨城市科夫斯港(Coffs Harbour)举行。这是年会自2014年后第二次于澳大利亚召开。国际植被科学协会(IAVS)是一个由对植被理论和实践研究感兴趣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组成的全球性联盟,其前身成立于1939年。IAVS的主要目标是促进世界各地的植被科学家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推进植被科学及其应用的各个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110.
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空间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婷  陈万旭  李江风  梁加乐 《生态学报》2021,41(15):6134-6145
近几十年来,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的加剧对于区域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科学测度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关系,可为制定有效的生态系统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借助InVEST模型测度神农架林区生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且结合多源数据测度其人类足迹指数的时空分布,综合运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和地理加权回归,对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的空间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生境质量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无剧烈变化,超过60%的区域处于较高生境质量和高生境质量类;(2)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人类足迹指数呈现"西部低,东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两极化"的发展趋势;(3)1995-2015年间,神农架林区人类活动与生境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二者呈现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林区中部人类活动对生境质量的影响以负面效应为主且愈加显著,人类活动会导致生境质量的恶化。研究结果表明未来的人类活动管理以及生态系统保护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空间依赖效应,科学合理划定保护范围,提高生态保护规划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