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5篇
  免费   210篇
  国内免费   873篇
生物科学   3598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0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89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66年   7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14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91.
昆虫的生物光电效应与虫害治理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业虫害的治理需要依据为害昆虫的特性提出与环境适宜、生态兼容的技术体系和关键技术。为害昆虫表现了对敏感光源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群体一贯性的趋光性行为特征,并通过视觉神经信号响应和生理光子能量需求的方式呈现出生物光电效应的作用本质。利用昆虫的这种趋性行为诱导增益特性,一些光电诱导杀虫灯技术以及害虫诱导捕集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业虫害的防治,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HIV感染早期病毒p24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敏感、特异的检测血清中HIV-p24蛋白的方法,作为HIV感染早期即窗口期的监测手段。方法:用纯化的p24蛋白免疫小鼠及家兔,获得单克隆及多克隆抗体,经DEAE-52阴离子交换柱纯化后,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建立ELISA双抗体夹心及间接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HIV-p24蛋白。结果:包被单抗、标记多抗或包被多抗、标记单抗,均能特异地检出系列稀释的p24蛋白,包被混合单抗较包被多抗更敏感;经标记的抗种属抗体放大可明显提高检测的敏感性。结论:建立了敏感、特异的检测p24蛋白的双抗体夹心法,间接放大方法可检出50pg/mL的HIV-p24蛋白,检测敏感性与国际同类产品相似。  相似文献   
993.
冠状病毒(CoV)宿主范围广泛,不同种动物(如禽、火鸡、猪等)分离株又有众多血清型,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高度的变异性,所以对冠状病毒的系统研究一直是个难点。但近几年出现的特殊成员SARS-CoV,使人们认识到冠状病毒不仅能给畜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可能会威胁到人类自身。本文就SRS-CoV感染细胞的受体结合机制,抗病毒药物的分子靶位点和最新疫苗的研制概况进行简单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该病原体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94.
褪黑激素生理特性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国利  吴玉厚 《生物学杂志》2006,23(3):47-49,17
对褪黑激素的产生、合成、检测方法、对生殖的调控和应用及最新的研究成果等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95.
[背景]角蛋白酶KerZ1能在60℃的最适温度下高效降解角蛋白底物,然而其在低于最适温度条件下的酶活极低,难以适应工业生产和实际应用的要求.[目的]提升角蛋白酶KerZ1的低温催化活性.[方法]结合同源比对与折叠自由能分析向角蛋白酶KerZ1引入氨基酸突变,并对突变体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对KerZ1柔性环区域(...  相似文献   
996.
为研究牡荆叶指纹图谱与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该研究首先建立了18批牡荆叶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指纹图谱,对不同来源牡荆叶药材进行聚类分析,鉴定主要酚类化合物且测定其含量,分析牡荆叶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法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法考察其体外抗氧化活性,通过皮尔逊相关分析、灰度关联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研究牡荆叶的谱-效关系。结果表明:(1)牡荆叶的指纹图谱标定21个共有峰,共指认出10个峰,其含量顺序为绿原酸>异荭草苷>木犀草苷>异牡荆素>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原儿茶酸>荭草苷>异绿原酸B>新绿原酸;不同产地样品间相似性较高,相似度结果为0.816~0.983。(2)系统聚类分析显示,样品含量对分类有一定影响,不同来源样品被分为3类,其中南北方样品存在一定差异。(3)牡荆叶中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15.82~61.83 mg·g-1和27.85~157.65 mg·g-1,样品均具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  相似文献   
997.
周帅 《广西植物》2023,43(8):1478-1487
森林是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森林面积的损失常常会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或丧失。为探讨新冠疫情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该文利用Image J软件筛选出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占国土面积超60%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以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面积、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数据、年度(2020年和2021年)新冠疫情感染数据、国内生产总值(GDP)为研究对象,进行关联分析、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构建和回归预测。结果表明:虽然新冠病毒的每百万人口感染数量与森林损失面积表现为显著负相关,具体表现为新冠疫情显著减少了因城市和农业大规模扩张而导致的森林损失面积,但在新冠疫情暴发的2年(2020年和2021年)期间,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总量仍然持续上升,主要原因是新冠疫情间接加速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采伐。回归模型预测显示,新冠疫情期间,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面积在2020年和2021年分别增加了5.83%和21.78%。综上表明,虽然新冠疫情对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森林损失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森林损失面积仍然在增加。该研究结果为制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8.
为探讨雌激素对STGC3基因抑瘤的促进作用,将重组的pcDNA3.1( )-STGC3真核表达载体导入鼻咽癌细胞系CNE2,经G418筛选,RT-PCR及蛋白质印迹检测STGC3的表达,获得稳定高表达STGC3基因的pcDNA3.1( )/STGC3/CNE2细胞系.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雌二醇(β-estradiol)对体外培养pcDNA3.1( )/STGC3/CNE2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将pcDNA3.1( )/STGC3/CNE2细胞接种于裸小鼠前肢背部皮下,观察分析雌性与雄性裸鼠成瘤的差别.运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及蛋白质印迹方法,分别从mRNA及蛋白质水平,分析STGC3基因在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移植瘤组织病理切片检查,观察瘤细胞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瘤组织的细胞周期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细胞体外培养,pcDNA3.1( )/STGC3/CNE2细胞经β-estradiol处理后,其生长速度明显减缓(P<0.05);裸鼠体内研究,接种pcDNA3.1( )/STGC3/CNE2细胞实验组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中,雌性裸鼠组移植瘤体积和重量均小于雄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雌性裸鼠组移植瘤生长最慢,而对照组中雄性与雌性裸鼠组间瘤块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接种pcDNA3.1( )/STGC3/CNE2细胞的雌性裸鼠组移植瘤,阻滞于G0/G1期细胞数大于其他各组(P<0.05).上述体内外研究结果显示,雌激素可能具有增强STGC3基因对CNE2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9.
早老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HGPS)是一种早发而严重的过早老化性疾病.它是由于编码A/C型核纤层蛋白的LMNA基因发生点突变而引起.这个突变激活了基因11号外显子上一个隐蔽的剪接位点,产生了一种被截短了50个氨基酸的A型核纤层蛋白.然而,一个广泛分布于核膜上结构蛋白的突变,如何引起HGPS患者的早老表现,目前还不太清楚.最近研究发现,HGPS患者的细胞核结构与功能发生了各种异常,主要表现在:progerin蓄积与核变形、细胞核机械性质的改变、组蛋白修饰方式与外遗传控制的改变、基因表达调控异常、p53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和基因组不稳定等方面.目前存在机械应激假说和基因表达失控假说两种假说解释HGPS的发病机制.对于HGPS患者,尚无有效的临床干预措施,但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治疗策略,如应用法尼基化的抑制剂、反义寡核苷酸和RNA干扰方法.HGPS被认为是研究正常衰老机制的一个模型.对HGPS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A型核纤层蛋白和核膜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其在生理衰老和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测定了4个种(红蹼树蛙、黑蹼树蛙、白斑小树蛙和红吸盘小树蛙)共11个种群的16S rRNA基因片段。双斑树蛙、马来棱皮树蛙、越南棱皮树蛙以及日本溪树蛙的同源序列通过GenBank检索获得。去除所有插入、缺失及模糊位点后,比对序列长度为500 bp, 其中变异位点115个, 简约信息位点92个。以日本溪树蛙为外群,运用Bayesian法、MP法和ML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红蹼树蛙和白斑小树蛙在种级水平上均不是单系。红蹼树蛙海南种群与双斑树蛙亲缘关系更近,并且来自云南不同地理种群的红蹼树蛙可以分为两大支系;越南棱皮树蛙与红吸盘小树蛙聚为一支,马来棱皮树蛙嵌套在白斑小树蛙不同地理种群中。进而认为白斑小树蛙是马来棱皮树蛙的同物异名,建议将红吸盘小树蛙并入棱皮树蛙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