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生物科学   1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摘要:蛋白质磷酸化是一种可逆的翻译后修饰,这种翻译后修饰可以改变蛋白质的构象,进而使蛋白质活化或者失活。组氨酸磷酸化在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组氨酸磷酸化与人类某些疾病密切相关,然而,由于组氨酸磷酸化含有P-N键,具备不稳定性,有关于组氨酸磷酸化的报道远远少于其它磷酸化的报道。本综述系统的总结了组氨酸磷酸化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近些年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以期对深入研究组氨酸磷酸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2.
我国传统的植被根系生态学研究主要针对热带、亚热带、温带以及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非喀斯特地区,而对喀斯特地区植被根系生态学的研究甚少,对其认识相对零散和片段化。该文对我国喀斯特地区植被生境特点、根系特征(根系生物量、根系构型、根系化学养分)、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对根系生态学特征的影响,以及植被根系与植被演替、碳循环、全球变化的关系等进行综述,并对今后喀斯特地区植被根系的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喀斯特植被根系生态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过去的几十年,在肝转移癌的治疗方面,放疗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对于局部肝转移癌,临床上往往采取加大剂量已提高局部控制率,以期提高患者生产期。但是,对于有症状的广泛性肝转移患者则给以全肝低剂量照射。放疗已成为不适合手术或化疗等方式的肝转移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放疗靶区勾画及放疗技术进步更好的保护了高剂量靶区周围的正常肝脏组织,使得提高靶区放疗剂量的手段很好的应用于临床。关于肝转移癌的适形与立体定向放疗治疗的提高局控率及生存期的临床研究不断出现。本文就局部肝转移的根治放疗与全肝的姑息放疗临床数据做相关综述,认为放疗在肝转移癌的治疗中是安全,有效的。但是,肝转移癌的临床随机试验研究仍较匮乏。  相似文献   
94.
恶性胸腔积液综合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累及胸膜,或是发生胸膜转移所致。它是癌症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约有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晚期出现胸腔积液。大量胸腔积液可引起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影响病人生存质量,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因此我们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有效的清除胸腔积液并防止它的再次蓄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目前,恶性胸腔积液治疗的方法较多,但是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法,总体疗效有限。由于其预后不佳,临床上多以姑息治疗手段为主。常见的方法有胸腔穿刺术,胸腔置管引流术,化学胸膜固定术,及胸膜剥除术等。生物免疫制剂协同其他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满意,毒副反应小。本文综合性的回顾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方法,就恶性胸腔积液的治疗进展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5.
氨基酸脱氨酶能催化系列氨基酸C—N裂解反应生成对应的α 酮酸和氨,是代谢途径及生物催化的重要酶.综述了近年来催化氨基酸C—N裂解反应的5'磷酸吡哆醛介导的苏氨酸脱氨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介导的L氨基酸脱氨酶和L氨基酸氧化酶,以及这些关键酶应用于多酶级联反应中以生产α 羟基酸、α 酮酸、D氨基酸等精细化学品的研究进展.此...  相似文献   
96.
本研究旨在研究KLFs家族6个成员(KLF3,KLF5,KLF7,KLF8,KLF9和KLF12)在山羊成肌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各个成员的相关性。利用qPCR检测KLFs在成肌细胞不同分化阶段中的表达丰度,并分析该家族成员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KLF3、KLF5、KLF7、KLF8、KLF9和KLF12在成肌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在诱导分化96 h的表达水平均极显著高于未诱导细胞中的表达水平(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6个成员mRNA表达水平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明确了KLF3、KLF5、KLF7、KLF8、KLF9和KLF12在山羊成肌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阐明该家族在山羊肌肉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7.
吴静  马雅军  马颖 《昆虫学报》2010,53(9):1030-1038
【目的】应用mtDNA和rDNA基因特征重建中国按蚊属塞蚊亚属已知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 以阐明亚属内各蚊种的亲缘关系。【方法】对采自中国的按蚊属塞蚊亚属Anopheles (Cellia) 20种蚊的mtDNA-COⅡ和 rDNA-28S-D3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 以按蚊属按蚊亚属Anopheles (Anopheles)的中华按蚊An. (An.) sinensis和赫坎按蚊An. (An.) hyrcanus为外群, 采用COⅡ和D3单基因, 以及“COⅡ+D3”联合数据组以邻接法(NJ)、 最大简约法(MP)、 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法(BI)等重建这些种类的系统发育树。【结果】 mtDNA-COⅡ和rDNA-28S-D3序列的长度范围分别为685 bp和375~410 bp, 在塞蚊亚属蚊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15~0.117和0.003~0.111。各系统树显示外群被合理分开,除在COⅡ树中新塞蚊系为并系外,各系均聚为单系群,新迈蚊系和迈蚊系亲缘关系最近。联合数据组构建的系统合意树显示中国塞蚊亚属各蚊种形成4支,除伪威氏按蚊与多斑按蚊种团未聚为单系群外,其他各种团和复合体成员种均分别聚在一起,各分支的置信值均大于50%。【结论】本研究获得的分子系统发育树清楚地显示了中国按蚊属塞蚊亚属各种类及系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 对其分类和防治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8.
己二酸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二元羧酸,是合成尼龙-66的关键前体。目前,生物法生产己二酸存在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研究选择一株野生型高产琥珀酸菌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FMME N-2为底盘细胞,首先通过引入逆己二酸降解途径的关键酶,成功构建了可合成0.34 g/L己二酸的E. coli JL00菌株;接着,对合成路径限速酶进行表达优化,使E. coli JL01菌株在摇瓶发酵条件下产量达到0.87 g/L;随后,通过敲除sucD基因、过表达acs基因和突变lpd基因的组合策略平衡己二酸合成前体的供应,优化菌株E. coli JL12己二酸产量进一步提升至1.51 g/L;最后,在5 L发酵罐上对己二酸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工程菌株经72 h分批补料发酵,己二酸的产量达到22.3 g/L,转化率为0.25 g/g,生产强度为0.31 g/(L·h),具备了一定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可为包括己二酸在内的多种二元羧酸细胞工厂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9.
干扰素 - γ诱生单核因子 (monokine induced by interferon- γ, MIG , CXCL9) 是一种具有趋化 T 淋巴细胞 NK 细胞的 CXC 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之一 . 通过 RT-PCR 技术从小鼠脑组织中克隆了小鼠 MIG cDNA ,利用 Bac-to-Bac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构建了 MIG 重组杆状病毒,并在 Tn-5B1-4 昆虫细胞内将其进行了表达,最后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和活性鉴定 . 结果显示:小鼠 MIG 蛋白在 Bac-to-Bac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可得到高效分泌性表达;分泌到培养上清中的重组 MIG 蛋白经 S-Sepharose 纯化后得到的 MIG 蛋白纯度约为 90% ,产量为 10 mg/L;在 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蛋白质印迹分析中该蛋白质分子质量显示为 14.4 ku 左右;该纯化蛋白在体外具有诱导 CTLL-2 淋巴细胞钙离子内流和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增值的活性,在鸡胚尿囊膜实验中小鼠重组 MIG 具有抑制新血管生成的功能 . 实验表明,在杆状病毒系统中高效表达的小鼠重组 MIG 蛋白具有抑制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生成活性,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其血管生成抑制活性的机理和将其应用于肿瘤血管抑制实验建立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00.
兔羊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妊娠晚期兔羊膜上皮细胞(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 AECs)在体外生长和增殖特性.取妊娠晚期兔(27-28E) AECs进行体外培养, 光镜、扫描电镜下观察后, 利用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AE1/AE3、AE5检测培养的AECs中细胞角蛋白的表达, 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血清对AECs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妊娠晚期兔AE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良好、增殖旺盛; 单克隆抗体AE1/AE3、AE5染色阳性; 血清组、EGF组和联合应用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各周期细胞比例发生变化, G0/G1期减少, S期、G2/M期增加, 细胞增殖指数(PI)增加, P<0.01, 联合应用组分别与血清组、EGF组比较, P<0.05.说明妊娠晚期兔AECs表达细胞角蛋白CK3, 血清和EGF均能通过改变妊娠晚期兔AECs的细胞周期而促进AECs增殖, 两者联合应用对促进AECs的增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