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生物科学   3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明静电喷雾与电动喷雾对噻虫嗪防治害虫效果及烟田昆虫群落的影响,为静电喷雾在烟草上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静电喷雾与电动喷雾法喷施0.66 g·L~(-1)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施药1、3、7 d后,测定2种方法对烟蚜与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在烟株与土壤中的沉积以及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喷施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3、7 d后,静电喷雾对烟蚜和斜纹夜蛾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电动喷雾的防治效果,且防治效果均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噻虫嗪在静电喷雾处理区烟叶上的沉积量高于电动喷雾处理区烟叶上的沉积量,而在静电喷雾处理区土壤中的沉积量低于电动喷雾处理区土壤中的沉积量,且都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静电喷雾与电动喷雾均引起烟田昆虫群落的变化,静电喷雾引起的害虫和中性昆虫的数量变化大于电动喷雾,但天敌昆虫的数量变化小于电动喷雾,且静电喷雾区烟田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高于电动喷雾区,可见静电喷雾施药对烟田昆虫群落的影响小于电动喷雾施药。静电喷雾的S_t/S_i与S_n/S_p比值明显高于电动喷雾,说明静电喷雾烟田中昆虫群落稳定性高于电动喷雾烟田中昆虫群落的稳定性。【结论】相比电动喷雾,静电喷雾能够提高噻虫嗪在烟叶上的沉积量,从而提高噻虫嗪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同时减少噻虫嗪在土壤中的沉积量,提高噻虫嗪的生态安全性,因此,静电喷雾在烟草病虫害防治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四环素在水和紫茎泽兰间的传递以及在紫茎泽兰体内的累积特征。[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紫茎泽兰幼苗在水培过程中对四环素的吸收及其在根茎叶中的积累。[结果] 在10~20 mg·L-1四环素的处理浓度范围内,紫茎泽兰根、茎、叶均能吸收并积累四环素,且吸收累积量均随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当紫茎泽兰在20 mg·L-1四环素的水培液处理20 d时,茎中的四环素累积量最高,为(59.34±3.86)mg·kg-1;根中的次之,为(52.52±5.89)mg·kg-1;而叶中的最低,为(23.19±4.17)mg·kg-1。此外,紫茎泽兰茎的四环素富集系数最大,根的次之,叶的最小。[结论] 紫茎泽兰能够较好地从水培液中吸收并累积四环素,具有吸收净化四环素污染水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精氨酸激酶作为寄生蜂毒液蛋白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管氏肿腿蜂毒液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分析其表达特征,并测定了该毒液蛋白在毒液中的酶活性。克隆获得的毒液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 068 bp,编码了355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为39.71 kDa,等电点为5.86,并具有精氨酸激酶典型的N端和C端结构域,以及精氨酸和ADP结合位点、ATP-胍基磷酸转移酶活性位点和高度保守的天冬氨酸和精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膜翅目精氨酸激酶分为两个亚家族,管氏肿腿蜂精氨酸激酶属于亚家族1。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液蛋白基因在卵、幼虫、蛹、雌成虫中的表达量逐渐上升,至羽化10 d时达最高。在不同组织中,该基因在头部和毒液器官中的表达量较高。通过酶活测定发现,管氏肿腿蜂毒液中精氨酸激酶的酶活性为5.18 U/g蛋白。该研究有助于今后揭示寄生蜂毒液精氨酸激酶的功能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温度及补充营养物对泽兰实蝇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背景】泽兰实蝇是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能够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可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蔓延。【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5、10、15、20、25、30、35、40℃等8个温度及配置浓度为2.5%、5%、10%和20%的不同营养物(白糖、蜂蜜和葡萄糖),测定温度及营养物对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在5℃时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分别为35.06、35.26d;在40℃时雌、雄成虫寿命最短,均为0.16d。雄成虫饲喂20%葡萄糖时寿命最长,为30.00d;而雌成虫饲喂20%白糖时寿命最长,为19.20d。【结论与意义】在5~40℃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性;20℃下补充白糖、蜂蜜和葡萄糖均能延长雌、雄成虫寿命。这为泽兰实蝇的室内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的泽兰实蝇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泽兰实蝇 Procecidochares utilis 幼虫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泽兰实蝇幼虫肠道细菌的16S rDNA-V6变异区序列进行测序,应用USEARCH和QIIME等软件整理和统计样品序列数目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量,分析物种的丰度和Alpha多样性。【结果】共获得1 593 506 对reads,拼接为1 579 372条tags,经过滤后得到的1 572 860条tags聚类为1 341个OTU。总共注释到13个门,4个纲,6个目,7个科,10个属和4个种。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细菌为优势菌,占99%;在属分类阶元上,沃尔巴克氏体属 Wolbachia 占45%,是优势属。【结论】泽兰实蝇幼虫肠道细菌多样性丰富。相关的种类和丰度信息为后期研究揭示肠道细菌介导泽兰实蝇寄主植物专化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爪哇虫草菌Bd01的固态发酵培养条件,测定分生孢子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研究被爪哇虫草菌侵染后寄主体内的保护酶活性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确定爪哇虫草菌Bd01最佳的固态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利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参数,采用浸渍法测定分生孢子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同时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斜纹夜蛾3龄幼虫体内酶活性变化。【结果】以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响应曲面法优化的爪哇虫草菌Bd01最佳产孢条件为:培养基营养成分含量为30.24g/L,pH值为7.55,光照时长为12.06h,在该条件下,培养基的产孢量为2.78×108孢子/mL。浓度为1×108孢子/mL的爪哇虫草菌孢子液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具有一定毒力,处理7 d时致死中浓度(LT50)为3.11 d,致死中时(LC50)为4.68×105孢子/mL,校正死亡率为88.68%。处理后未死亡的斜纹夜蛾幼虫体内保护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能够显著增加爪哇虫草菌的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是入侵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的重要的专食性天敌,已成为控制紫茎泽兰的重要因子.本研究旨在获得泽兰实蝇转录组,并深入研究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泽兰实蝇雌雄成虫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结果]总共获得29 147条unigenes,平均长度为457 bp,同时将所得序列注释到七大数据库进行比对,共获得19 384条unigenes注释结果.分析发现11 331条差异表达基因;与雄成虫相比,雌成虫有2 640条unigenes表达量上调,8 691条unigenes表达量下调.[结论]本研究获得了泽兰实蝇转录组,为今后泽兰实蝇性别相关研究提供了序列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重金属镉(Cd)饲喂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e的幼虫,研究镉对其成虫繁殖能力和生殖腺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幼虫在取食含100 μg/g、200 μg/g、400 μg/g和800 μg/g Cd2的人工饲料后,成虫的羽化率和寿命都明显下降;但镉处理对成虫的交配率无...  相似文献   
19.
棕尾别麻蝇雄性附腺分泌物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 Robinean-Desvoidy雄性附腺的分泌物中包含许多生物活性分子,将成熟的雄性附腺分泌物注射到未交配的雌虫体内,发现其能影响雌虫生殖活性的很多方面:如降低雌虫的再次交配率;增加卵巢内的含卵量;缩短交配后雌虫的寿命。另外,还证明附腺分泌物中存在有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物质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唾液腺的解剖是研究捕食性蝽类唾液成分及功能的关键。以叉角厉蝽Eocanthecona furcellata为例,报道了解剖获得其完整唾液腺的方法。该方法与其他解剖方法相比明显不同之处在于使用镊子固定虫体,更有利于唾液腺的解剖与收集。通过拍照观察,叉角厉蝽的唾液腺由主腺、副腺、肺门和导管组成。主腺可分为主腺前叶和主腺后叶,它们之间通过肺门相连。主腺肺门处着生有两根导管,其中一根导管与口器相连,而另一根导管与副腺连接。本文描述的解剖方法以及叉角厉蝽唾液腺形态结构可用于指导解剖获得其它捕食性蝽类的唾液腺,进而提取唾液开展成分鉴定和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