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生物科学   2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建立了热凝胶生产茵土壤杆茵茵体总蛋白的蛋白质提取方法和双向电泳方案,确定了使用蛋白质裂解液(7 mol/L尿素,2 mol/L硫脲,1%ASB-14去垢剂,40 mmol/L Tris,0.001%溴酚蓝,1 mmol/L EDTA,1%TBP和1%两性电解质)结合超声破碎法来提取茵体总蛋白的方案为最佳,选择17 cm...  相似文献   
22.
通过诱变选育,将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RG-14利用甘油发酵生产鼠李糖脂产量由13.6g/L提高到16.5 g/L。突变株经过5次连续传代培养,菌株仍维持稳定的鼠李糖脂产量,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诱变后菌株发酵甘油生产鼠李糖脂的组成,结果显示鼠李糖脂由Rha-C8-C8、Rha-C8-C10、Rha-C10-C10、Rha-C10-C12∶1、Rha-C10-C12、Rha2-C8-C10、Rha2-C10-C10、Rha2-C10-C12∶1和Rha2-C10-C12组成,其中单、双鼠李糖脂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4.8%和45.2%。当以工业粗甘油代替精甘油为底物时,该菌株鼠李糖脂产量达到14.2 g/L,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3.
建立了端基法测定聚唾液酸平均聚合度的方法.采用间苯二酚比色法和丙二腈荧光法分别测定聚唾液酸中唾液酸总量和还原端唾液酸残基含量,两者之比即为平均聚合度.研究表明,在pH 9.5的硼酸缓冲液中,80℃水浴下聚唾液酸还原端唾液酸残基与丙二腈反应25 min后生成荧光物质,其荧光强度与还原端唾液酸残基含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线性范围在1~ 20 mg/L之间,变异系数和检出限分别为3.7%和0.36 mg/L.端基法测定大肠杆菌发酵液中聚唾液酸的平均聚合度为45.76,与高效液相凝胶色谱法比较,误差为3.2%.该法可以简便快速地测定发酵液中聚唾液酸的平均聚合度,有利于聚唾液酸生产过程分析及产品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24.
聚唾液酸的发酵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以大肠杆菌K235发酵法生产聚唾液酸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细胞生长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聚唾液酸生成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计算,模型的模拟结果较好地和实验值吻合,正确地分析 聚唾液酸的发酵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25.
氨水流加用于粪产碱杆菌热凝胶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凝胶是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在氮源限制条件下生成的水不溶性胞外多糖,分泌到胞外后就附着在菌体外壁,因此在细胞生长期提高生物量对促进热凝胶合成有重要意义。热凝胶分批发酵时, 起始NH4Cl浓度提高到3.6 g/L时能促进菌体生长和热凝胶合成,但是过量NH4Cl会抑制热凝胶合成,且生物量提高不是很明显。为了进一步提高菌体浓度, 在菌体生长期, 氨水取代NaOH溶液进行流加控制pH为7.0, 随后又用2 mol/L NaOH控制pH 5.6。实验表明, 氨水流加使菌体浓度大大提高,流加24 h使菌体浓度达到18.8 g/L。但是菌体浓度过高也会抑制热凝胶的合成,在氨水流加14 h时,菌体浓度在11.9 g/L左右, 热凝胶产量最高(72 g/L)。  相似文献   
2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