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生物科学   4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及其生物学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有效地排除了非焦平面信息,提高了分辨率及对比度,使图像更为精确清晰;与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技术组合,LSCM 实现了连续光学切片,广泛应用于生物三维结构重组及动态分析。目前,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生物芯片技术、激光显微操作系统、细胞骨架研究、生理生化及胚胎学研究、基因定位等领域。多光子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改善了LSCM 成像清晰度,拓宽了LSCM 在生物学领域中的应用。本文叙述了LSCM 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2.
将抗真菌病基因导入马铃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采用微束激光穿刺技术和农杆菌介导方法,将携带有Ⅰ型烟草β-1,3-葡聚糖酶基因和Ⅰ型菜豆几丁质酶基因的pBLGC质粒导入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品种“津引8号”。微束激光穿刺技术转化中,获得了7株卡那霉素抗性再生苗,分子检测证明,其中有1株为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单基因转化植株。在农杆菌介导方法中得到了13株卡那霉素抗性再生苗,其中有3株为烟草β-1,3-葡聚糖酶基因单基因  相似文献   
33.
杜道林  王锐萍  杨国锋  符碧  吴文芳 《蛇志》2006,18(4):257-260
从长白蝮蛇克隆的类凝血酶Ussurin Cdna被克隆进入pET-32α(+)中与5′端与Thx-Tag和6xHis相连的T7启动子下,构建成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32α(+)-Ussurin;再转化感受态E.coli BL(21)DE3细胞,构成表达工程菌株;于IPTG诱导下表达,在细胞质中产生约占细胞质总蛋白10%的具有生物活性的Ussurin。  相似文献   
34.
海南粗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海南粗榧的嫩茎和嫩叶以0.1%升汞消毒12 min的效果最好.外植体在MS 0.1 mg·L.6-BA l mg·L-1NAA 2mg·L-12,4-D 3.0%蔗糖 0.6%卡拉胶(pH 5.8)培养基中能顺利诱导出愈伤组织.液体悬浮和暗培养均有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愈伤组织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 0.1 mg·L-1KT 3 mg·L-1NAA 3.0%蔗糖(pH 5.8).  相似文献   
35.
 本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对缙云山森林群落次生演替系列优势种群的生长、分布、显著度及其生态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尝试性研究。基本方法采取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利用相邻格子法每木实测取样。结果表明缙云山森林群落次生演替系列8个优势种群对应9个生态因子的关系。马尾松受限于较差的环境条件,如土层薄、坡度大等;亚热带演替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第一层树种,如大头茶、小叶栲等受控于土壤条件最大。9个生态因子对优势种群作用由强到弱的潜在序列为土壤有机质>土壤厚度>种丰富度>土壤pH>土壤水分>干扰度>海拔高度>坡度>群落透光度。8个优势种群受9个因子综合作用的反应由强到弱的可能序列是栲树>银木荷>大头茶>小叶栲>马尾松>白毛新木姜子>川山矾>光叶山矾。  相似文献   
36.
四川大头茶的分枝率和顶芽动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以四川大头茶植株的枝和顶芽为基本构件单元,对不同年龄级成熟植株的分枝率和枯芽数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大头茶成株任一种分枝率在种群内不同龄级植析间以及在同一植株内不同发育位置的主枝间无显著变化;而同一主枝内各类型分枝率并非按相同的几何及数增减,即枝内各类分枝率间具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37.
香蕉33个品种的RAPD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RAPD技术对香蕉(Musa nana Lour.)33个品种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从249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8个有效引物,用它们共扩增出192条DNA带,其中183条为多态性带,占95.3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数为10.67条,利用18个有效引物扩增的192条DNA带对香蕉33个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UPGMA聚类分析,计算出33个品种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41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香蕉33个品种的DNA分子系统树状图。该系统将香蕉33个品种划归A,B,C和D4个群,其中A群20个品种,B群5个品种,C群2个品种,D群6个品种;A群又可以分为3个亚群。对香蕉遗传多样性分子基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8.
用扫描仪及Image J软件精确测量叶片形态数量特征的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传统的纸样称重法用来测量离体叶片的面积,烦琐、耗时、精度不高。为寻求一种适合的方法,我们对离体叶片采用扫描仪获取叶片的数字图像,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叶片的长、宽、周长、面积及叶柄的长,并与传统的纸样称重测定叶面积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低成本、快速、精确等特点,适用于植物形态学、植物生理生态学、林学及农业等对叶片形态特征的测量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9.
茂兰喀斯特山地广东松种群结构和动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松(Pinus kwangtungensis)是国家三类重点保护植物,为贵州茂兰国家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山顶森林群落演替先锋树种和建群种之一。基于大小结构分析法、矩阵模型和分布格局距离方法,对茂兰喀斯特山地广东松种群结构和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广东松种群大小结构近倒金字塔形,为中衰至衰退型种群;(2)广东松年龄(E)和胸径(D)的回归方程为E=59.968/(4.041-lnD);(3)广东松种群分布格局为斑块内种群个体集聚分布,斑块个体均匀分布;(4)广东松各径级度的种群密度(DS)随径级度(DG)呈S形变化,DS=1/(0.0584+0.018e-DG);(5)广东松种群为先锋种群,也能在山顶特殊生境中一定时期内与其它种群一起形成稳定群落;(6)分布格局距离方法能有效地用于亚热带森林树种的种群分布格局研究,矩阵模型能在—定程度上反映森林树种种群的数量和结构动态。  相似文献   
40.
栲树种群生态位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及重叠、Feinsing等生态位宽度和Petraitis生态位重叠计测方法,处理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系列取样,分析栲树种群的生态位特征及动态.结果表明,栲树种群为缙云山森林群落演替顶极群落常绿阔叶林的优势种群,其生态位宽度随群落演替过程基本呈增长趋势,而资源利用程度却呈“∧”形;对于栲树种群和缙云山森林群落其它14个优势种群间在所有5类群落中的生态位重叠,仅栲树种群与典型针阔混交林中的小叶栲、光叶灰木、川灰木、薯豆、白毛新木姜子、广东山胡椒、大头茶、虎皮楠、杉木、马尾松种群上和针叶林中小叶栲、光叶灰木、杉木种群上,表现出显著完全特定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