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1篇
生物科学   5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无锡市农业用地变化的景观驱动机制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涛  刘茂松  徐驰  陈皓  沈忱  汤浩 《生态学杂志》2012,31(5):1257-1264
为揭示农业用地减少热点的驱动因子时空变异特征,本文以无锡市为研究对象,在多时相LandsatTM遥感影像的支持下,应用邻域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1995—2010年农业用地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用地面积不断减小,减少热点主要分布于主要城市及乡镇周围,其空间格局经历了较分散、相对集中、更加分散3个阶段;可达性因子对农业用地的影响在不同时期基本一致,农业用地减少的相对速度随可达性的上升而增加;经济因子和社会人口因子对农业用地减少影响强烈,但具有较强的阶段性和区位差异性;地形要素等自然环境因子对农业用地减少的作用强度相对较小,但在不同时期各区位表现出较显著的影响。总体上,对农业用地减少影响最大的景观因子逐渐由交通可达性、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演变为工业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等经济、社会要素;经济、社会要素对农业用地变化的影响随景观发育而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32.
不同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空间格局对环境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娟  刘茂松  徐驰  池婷  洪超 《生态学报》2012,32(2):595-604
基于小尺度上植物间相互作用与空间格局的高度相关性,选用可避免环境异质性影响的K2点格局函数,研究了沙枣-芨芨草群落中63个芨芨草样方(3密度条件×3生境条件×7重复)中芨芨草种群在小尺度下(0—0.5 m)的空间格局,探讨了在3种密度条件(高、中、低)及3种生境条件下(冠盖区、过渡区、空旷区),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盐分、有机质及容重)程度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就土壤盐分,养分含量及土壤容重而言,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程度沿冠盖区、过渡区和空旷区增加的趋势。相应地,芨芨草种群呈聚集分布的样方比例在沿冠盖区(6/21)较低,而在过渡区(11/21)和空旷区(11/21)较高。然而,在不同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土壤性质胁迫的响应不同。在低密度条件下,芨芨草种群在冠盖区多数为聚集分布(4/7),在过渡区和空旷区全部为聚集分布;中密度条件下,芨芨草聚集分布样方比例沿冠盖区-过渡区-空旷区梯度增加(分别为2/7,3/7,4/7),但低于同等胁迫条件下低密度样方中聚集分布数量;高密度条件下,在各胁迫条件下,除了一个过渡区高密度样方,其余芨芨草种群均为随机分布。总体上,随着环境胁迫增强,在中低密度下,芨芨草种群趋向于聚集分布;但在高密度下,芨芨草种群均以随机分布为主。此外,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随密度变化趋势比随土壤理化性质胁迫梯度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可能表明相对于土壤理化性质胁迫程度,芨芨草种群密度对其空间格局影响更大。因此,在考虑芨芨草种群空间格局对环境胁迫的响应时,应当考虑种群密度因素。  相似文献   
33.
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状况对景观背景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文  刘茂松  徐驰  何舸  王磊  杨雪姣 《生态学报》2012,32(16):5043-5053
为探索流域水质对景观背景的响应,以太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在0.5—24 km共9个尺度上运用冗余分析研究了土地利用、河网密度、降水量、地形等景观背景因子与河流水化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2010年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状况总体较差,但整体有逐渐改善的趋势,超标水质指标主要包括总磷(TP)、氨氮(AN)、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和溶解氧(DO),上游地区主要表现为林区和平原水网区的差异,下游地区主要表现为河段上下游间的差异。河流水质受到多种景观背景因子的综合影响,并表现出尺度依赖性和区位差异性。AN、TP、DO在流域上游与聚落用地正相关,在下游则与耕地、河网密度正相关。COD、BOD在流域上游主要与自然湿地负相关,与人工湿地正相关,在下游则与坡度负相关,与河网密度正相关。总方差贡献率在上下游表现出一致的尺度依赖特征,均在较小(0.5—1 km)和较大(16 km)两个尺度上具有较高的解释能力。自然湿地和坡度,河网密度和耕地分别为上游、下游地区在较小和较大尺度上解释能力最高的景观因子。  相似文献   
34.
中国壳半科的地理分布及其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壳斗科是温带、亚热带量重要的森林种之一,在我国有属350多种和变种,呈北东东-南西西向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在亚热带和温带森林中,常成为重要的建群种。壳斗科在我国总体上北温带-亚热带分布类型。本文对斗的物种丰富度分布、特有性分布及其气候地理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类种特和性的指数(EI,Endemic Index)EI=(N/^NΣ i=1 Ki)×10研究发现,分布的物种丰富中心在滇、桂、黔一  相似文献   
35.
过水性湖泊自净能力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过水性湖泊骆马湖1991—2003年出、入湖口附近主要水质指标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湖泊湿地自净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91—2003年,各采样点水质指标无显著变化,但出、入湖口水质差异显著,表明骆马湖目前尚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各采样点间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异系数逐渐减小,表明湖泊对水体总氮、溶解氧、挥发酚、非离子氨、砷等主要富营养化物质和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不断减小,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显著下降。总氮、溶解氧及部分外源污染物指标在不同采样点间的变异系数可作为湿地生态系统自净能力与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6.
2008年9月~2010年3月对北京市延庆县湿地改造工程结束后的西卓家营湿地先后进行了4次鸟类资源调查,共发现鸟类12目22科36属51种.其中留鸟15种、夏候鸟16种、旅鸟15种、冬候鸟5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9种,分别为大天鹅Cygnus cygnus、燕隼Falco subbuteo、红隼F. tinnunculus、灰背隼F. columbarius、猎隼 F. cherrug、鹗Pandion haliaetus、黑耳鸢Milvus lineatus、白尾鹞Circus cyaneus和灰鹤Grus grus.该湿地以喜鹊 Pica pica、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灰斑鸠Streptopelia decaocto等农田鸟类为优势种,水鸟种类虽然有21种,但种群数量均比较小,这可能与西卓家营湿地水域面积较小及植被隐蔽条件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37.
利用1987、1993、1999、2005和2010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江苏苏锡常地区3个地级市及9个县级市行政单元的聚落用地,并将聚落斑块按<5、5 ~ 20、20~80、80~320、320 ~1280、1280 ~5120、5120 ~ 20480和≥20480 hm2分为8个粒级,对各行政单元聚落粒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987-2010年,研究区聚落总体规模增长了约5倍,但不同区域聚落规模的变化过程存在一定的节律性差异;期间各单元聚落粒级数增长了1~2级,最低粒级聚落斑块的面积占比大幅减小,最高粒级聚落的面积占比逐渐增大;在地级市单元及部分县级市单元中,出现次高粒级面积占比较小甚至缺失现象;地级市单元聚落粒级结构的均衡度持续下降,而多数县级市单元聚落粒级结构的均衡度上升.比较均衡分布型与非均衡分布型行政单元的区位条件及单元内景观资源格局特征发现,域内资源分布格局应是影响聚落粒级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用容重分别为1.20和1.55 g·cm-3的土壤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紧实胁迫对‘津春4号’黄瓜根系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土壤紧实胁迫条件下,黄瓜根系中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无氧呼吸主要产物(乙醇、乙醛和乳酸)含量显著升高;参与有氧呼吸的苹果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显著下降,丙酮酸和琥珀酸含量显著提高,苹果酸含量显著下降.说明在土壤紧实胁迫条件下,黄瓜根系的有氧呼吸受到显著抑制,无氧呼吸过程加强.  相似文献   
39.
城市景观的组成与结构及人类活动强度是城市热场格局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不同要素在城市热场形成机制中的相对重要性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江苏省宜兴市为例,综合运用遥感解译、外业测绘和编程技术获取城市地表温度、生态基础设施(植被、水体盖度)、建筑容积和百度用户兴趣点(POI)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相对权重分析的方法定量研究了500、1000和2000 m尺度上生态基础设施、建筑容积和POI密度与地表温度的关联关系及相对重要性.结果表明: 生态基础设施具有显著的降温效应,建筑容积和POI密度与地表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城市热场的影响因子中,生态基础设施的相对权重在各尺度均最高(24.3%~43.8%),其次为建筑容积(20.7%~22.6%)和POI密度(13.7%~21.7%).本研究有助于定量理解城市热场形成的多种驱动因子的相对贡献,并可为制定缓解热岛效应的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在生态系统模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