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生物科学   10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布里亚特人是跨境分布的族群。中国布里亚特人聚居于内蒙古境内。2007年8月对中国布里亚特人310例(男152例, 女158例)的体质指标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在蒙古人种北亚类型族群中, 布里亚特人有上眼睑皱褶率(男49.34%, 女58.23%)与有蒙古褶率(男52.63%, 女48.10%)均较低。眼色、肤色均较浅。布里亚特男性与女性均为过短头型、高头型、中头型、中面型、中鼻型、宽胸型、中肩型、窄骨盆型、中腿型、中躯干型、矮胖型。布里亚特男、女均以阔面型率最高。男性为超中等身材, 女性为中等身材。研究显示, 中国布里亚特人体质属于蒙古人种北亚类型中的中亚类型分支, 其体质中包涵有欧亚人种成分。中国布里亚特人体质与我国蒙古族诸族群有相似之处, 亦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92.
利用综合隶属函数法评价不同产地8个花生品种幼苗的抗旱能力, 同时分析各品种花生在模拟干旱处理2小时和12小时后叶片AhNCED1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探讨花生品种抗旱性与叶片AhNCED1基因表达的关系, 建立花生(Arachis hypogaea)幼苗时期通过AhNCED1基因表达变化检测花生抗旱性等级的方法。结果显示, 干旱处理2小时, 各品种叶片AhNCED1基因表达量迅速增加, 与处理前相比差异极显著; 干旱处理12小时, 各品种花生叶片AhNCED1基因表达量均降低, 但仍均高于处理前水平。综合隶属函数值定量反映各品种抗旱性强弱顺序为: 花育24号>福花13号>粤油7号>中花15号>中花16号>航花2号>福花9号>北海1号。干旱处理2小时各品种花生叶片AhNCED1表达量变化大小依次为: 福花13号>花育24号>中花16号>中花15号>航花2号>粤油7号>北海1号>福花9号。其中, 抗旱性强的品种为花育24号和福花13号, 抗旱性弱的品种为福花9号和北海1号, 其余4个品种为中等抗旱。该抗旱性评价结果与这些品种在生产上的表现一致, 干旱胁迫2小时花生品种叶片AhNCED1基因的表达量变化与其抗旱性一致。因此, AhNCED1基因表达量可作为苗期花生品种抗旱性等级的量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3.
贵州红山茶(Camellia kweichowensis)是红山茶组中稀有5室蒴果代表种之一,具有重要物种生物学意义和经济利用价值。为探索贵州红山茶物种稀有濒危原因,该文采用样方法与实测法调查,通过种群年龄结构和生存力分析,开展种群结构动态量化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红山茶原生植被具有亚热带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典型特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占主体林分,华山松(Pinus armandii)+桦木(Betula luminifer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蓝果树(Nyssa sinensis)+山茶(Camellia sp.)+铃木(Eurya sp.)+木荷(Schima sp.)等针叶阔叶混交林常见。(2)贵州红山茶植物种群结构为增长型,以小树和中树龄级阶段植株为主体,占种群数量的73.02%;种群存活曲线Deevey-Ⅱ型特征明显,种群生命期望值在幼苗期达到最大值,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种群幼苗库丰富但响应生境外的干扰敏感,幼苗存活至Ⅶ龄级植株概率陡降至36.17%,整体呈现“Ⅳ龄级前增长-Ⅳ龄级后衰退”的特点。(3)...  相似文献   
94.
为了探究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MWCNTs-COOH)复合镉(Cd)胁迫对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采用液体培养方法,以水稻(Oryza sativa L.)为受试作物,测定了0~12.0 mg·L^-1MWCNTs-COOH、10μmol·L-1Cd单一和复合处理水稻幼苗21天后根生长、氧化损伤、抗氧化酶活性及根中C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MWCNTs-COOH单一处理,根长、根鲜重均低于对照,并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其浓度达到12.0 mg·L^-1时,较对照分别下降了9.3%和15.2%,且低于10μmol·L^-1Cd单一处理;而复合处理组水稻幼苗根长、根鲜重、干重皆低于对应的单一处理;(2)MWCNTs-COOH单一胁迫下,水稻根的超氧自由基(O2-·)明显积累,并伴随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3.0和6.0mg·L^-1MWCNTs-COOH处理下,SOD、POD活性最高;(3)MWCNTs-COOH复合Cd胁迫下,水稻根的SOD、POD活性大均低于单一处理组,而丙二醛(MDA)及羰基化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一处理;(4)MWCNTs-COOH复合Cd后,水稻幼苗根尖细胞死亡加剧,其中,10μmol·L-1Cd与12.0 mg·L^-1MWCNTs-COOH复合处理的根尖根冠区细胞伊文斯蓝染色最深;(5)1.5~6.0 mg·L^-1MWCNTs-COOH复合Cd处理水稻幼苗后,其根中Cd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在6.0 mg·L^-1浓度处理时达到最大值303.30μg·g-1;高浓度MWCNTs-COOH及其与Cd的复合均对水稻根产生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95.
漆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多功能酶,但能否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成了制约其应用开发的主要瓶颈之一。担子菌类真菌是分泌漆酶的主要来源之一,灰树花隶属于担子菌,但有关其分泌漆酶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初步探讨了pH值、温度及不同阴、阳离子等因素对灰树花孢外漆酶酶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灰树花孢外漆酶最适反应pH值为2.2,最适反应温度65℃,且反应体系中缓冲液的组成也会影响灰树花漆酶的活性。灰树花漆酶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但反应体系中若存在卤族离子则会强烈抑制灰树花漆酶的活性。本研究为今后开发利用灰树花漆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6.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N3-IE2,瞬时转染ARPE-19细胞,探讨其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方法从质粒pIEP86AD169扩增出IE2片段,将其定向克隆于pEGFP-N3,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N3-IE2,酶切、测序鉴定,脂质体介导瞬时转染ARPE-19细胞,RT-PCR、免疫荧光法分析IE2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EGFP-N3-IE2,并在被转染细胞中检测到IE2基因的表达;瞬时转染后细胞周期表现为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高.结论:成功构建pEGFP-N3-IE2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能在ARPE-19细胞中顺利表达IE2,IE2基因可以引起ARPE-19细胞的细胞周期S期阻滞.  相似文献   
97.
花生抗黄曲霉相关ARAhPR10基因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黄曲霉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花生及花生制品出口贸易的关键因素.基于花生抗黄曲霉相关EST序列,RT-PCR法克隆花生ARAhPR10基因(gb|EU661964.1),开放读码框471 bp,编码157个氨基酸,分子量16.9 kD,等电点5.03.与已报导AhPR10(gb|AY726607)相似性为49.3%.推导氨基酸序列含有PR10家族的高度保守"P-loop"基序(G*GG*G)和Betv1保守疏水结构域"GVALP PTAEK ITFET KLVEG PNGGSIGKLT LKY",推测ARAhPR10是该花生PR10家族的新成员.其基因组扩增序列长度561 bp,两个外显子间存在一个长度为87 bp的内含子.原核表达ARAhPR10的融合蛋白约25 kD,Ni+-NTA树脂亲和纯化后获得电泳单一条带.纯化的ARAhPR10融合蛋白具有体外核酸酶活性,预测其具有抗黄曲霉活性.该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融合蛋白的获取为ARAhPR10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农杆菌介导的MpASR蛋白在洋葱表皮细胞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比较不同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取材部位、预处理等条件下的转化效果,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转化系统,并且成功检测到大蕉ASR蛋白(MpASR)与GFP的融合蛋白在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分布.  相似文献   
99.
本文应用常规好氧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分析了不同日龄、性别及饲养条件下金定鸭粪便正常菌群的组成与变化情况,并同成年骡鸭、正番鸭、北京鸭和康贝尔鸭的粪便菌群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0.
该研究以钝顶螺旋藻为实验对象,探究培养基中不同氮浓度(5、15、30、45 mmol·L-1)和磷浓度(0.5、1.5、3.0、4.5 mmol·L-1)对固定化生物膜培养模式下螺旋藻生长及其代谢产物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为生产实际中规模化高效培养螺旋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氮、磷浓度的升高,螺旋藻的生物量密度和产率先增高后降低,并在30 mmol·L-1氮和3.0 mmol·L-1磷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低氮、低磷条件会影响螺旋藻的藻体结构,表现为单细胞藻丝变短,螺旋变少,导致生物膜细胞密度降低。(2)与生物量变化趋势一致,螺旋藻光合色素含量随着培养基中氮、磷浓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且均在30 mmol·L-1氮或者3.0 mmol·L-1磷条件下达到最大值。(3)培养基中磷浓度固定时,螺旋藻的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电子传递速率(ETR)随着氮浓度增加而增大,氮的缺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