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8篇
生物科学   10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7 毫秒
61.
白细胞介素-2的中枢镇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采用侧脑室给药,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为指标,测定动物的痛阈,发现白细胞介素-2(IL-2)具有显著提高大鼠痛阈的作用,此作用能被抗IL-2单克隆抗体所阻断。纳洛酮能反转IL-2的镇痛作用,表明其作用机理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62.
在E.coli表达系统中,克隆的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往往有较大的差别。例如,Goeddel等构建的α干扰素克隆菌的产量达2.5×10~8u/l,而在Gray等构建的γ干扰素表达系统中,干扰素产量只有2.5×10~4u/l。这种差别及实际应用的要求推动了人们对影响外源基因表达的各个因素进行研究。过去几十年中,由于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家们的努力,对E.coli内源基因表达调控的规律有了许多认识。目前在研究E.coli中克隆的外源基因的表达调控时,往往也是借鉴这方面的成果。 克隆菌E.coli MEC101(pBV37)含有一选择性标记Ap~r目的基因IFN,它们来源不同,就宿主而言分别属于内源基因和外源基因。本文就这两个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了研究和比较。  相似文献   
63.
肿瘤基因治疗的靶向策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肿瘤组织的靶向性可以提高基因治疗的效果 ,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伤 ,并且能降低作为载体的微生物对机体的危害。对于瘤内注射的给药方法 ,靶向性似乎显得不是特别重要 ,但是如果要系统给药 ,靶向性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靶向基因治疗肿瘤可以通过靶向基因导入和靶向基因表达来实现。近年来 ,在靶向基因导入方面的研究有很多进展 ,例如 ,用双亲性的桥连分子协助腺病毒和逆转录病毒靶向转导 ;在各种病毒载体的衣壳蛋白中插入靶向性的小肽或较大的多肽靶向结构域 ;增殖病毒作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制剂可有效地靶向杀伤肿瘤细胞。受体介导的DNA或DNA 脂质体复合物的靶向系统和其他一些靶向性的有疗效的载体 ,如细菌 ,也处于研究中。其中的一些载体已经进入临床实验。为了实现基因的靶向可调控表达 ,组织或肿瘤特异性的启动子和人工合成的可调控表达系统被用来调控治疗基因的表达。反义核酸、核酶以及脱氧核酶 (DNAzyme)被用来靶向抑制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64.
新生血管生成是绝大多数肿瘤得以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前提。所以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是非常有前途的一种方法 ,有望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癌症疗法。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通过抑制促血管生成信号或扩大抑制血管生成因子的作用来干扰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这领域的广泛研究已经发现了一系列促血管生成因子及其抑制剂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 ;二是利用肿瘤血管与正常血管的差别来携带杀伤性药物直接特异性破坏已形成的肿瘤血管 ;另外 ,内皮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制成疫苗也可起到直接杀伤作用。到目前为止 ,虽然很多抑制肿瘤血管的药物已经被用于临床试验 ,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从长远来看 ,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抗血管基因治疗策略 ,靶向药物导入系统的研究 ,以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疗法、化疗和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都在探讨中。随着肿瘤模型评估系统的发展 ,抗血管治疗肿瘤的方法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广泛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5.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是由多种免疫细胞(活化的T-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分泌的一类细胞因子。它们在免疫反应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对治疗疾病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发现了27种白细胞介素。有些新成员能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后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如IL-24.25和27。而IL-26的生理功能还不太清楚。IL-24作为基因药物抑制肿瘤生长。显示了独特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该文通过携带mK5基因的溶瘤腺病毒Onco~(Ad)-mK5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 DTX)处理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以探究两者联合作用的体外抗癌效果。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Onco~(Ad)mK5、docetaxel以及两者联合用药对LNCaP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显微镜分别观察Onco~(Ad)-mK5、多西他赛单独作用及两者联合作用引起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利用Hoechst 33258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处理组细胞的凋亡情况; Western blot检测E1A、m K5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8、XIAP、PARP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处理组细胞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水平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4的溶瘤腺病毒Onco~(Ad)-mK5与5 nmol/L的docetaxel能够协同抑制LNCaP的生长,且两者联合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现象比单独作用的效果更明显,这一新的药物组合为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7.
68.
RNA干扰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亮  刘新垣 《生命科学》2007,19(2):117-121
RNA干扰是由双链RNA引起的序列特异的基因沉默现象。由于RNA干扰能在细胞组织及动物模型中沉默疾病相关基因,因此,RNA干扰也是各种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诱导RNA干扰可以通过导入小干扰RNA(siRNA),或是以质粒、病毒为载体表达短的发夹RNA(shRNA)而实现。本文介绍了RNA干扰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并就其面临的挑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9.
永生化胶质细胞介导TH基因的长效基因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胶质细胞是脑部疾病基因治疗中的理想载体细胞 ,但细胞来源有限 ,体外培养时间短等因素限制了原代胶质细胞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以SV4 0大T抗原转化原代大鼠原代胶质细胞得到的永生化胶质细胞 (RGLT)可解决这些问题。在成瘤性检测中 ,RGLT细胞在裸鼠皮下 (观察 4周 )和大鼠纹状体内 (观察 18个月 )均不能成瘤。将大鼠酪氨酸羟化酶 (TH)基因转入RGLT细胞得到RGLT TH细胞后 ,TH免疫组化和HPLC检测表明RGLT TH细胞可表达TH并在体外合成多巴胺。将RGLT TH细胞移值入 6 羟基多巴胺损毁的帕金森病 (PD)大鼠模型的纹状体后 ,可大幅提高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并显著缓解PD症状 ,疗效稳定维持超过 18个月。这些结果表明永生化胶质细胞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长效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70.
细胞提取物介导的体细胞重编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完全分化的细胞重编程,不经胚胎阶段而直接逆转至多能干细胞状态,这从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均被人们所接受,重新点燃了人们对体细胞重编程的热情,点燃了再生医学研究的新希望.现重点阐述细胞提取物介导的体细胞重编程的原理及其应用前景,并详细介绍体细胞重编程的最新方法:细胞核移植入卵母细胞:体细胞与胚胎干细胞或胚胎癌细胞融合;在体细胞中强制性过表达特定的转录因子;用卵细胞、胚胎干细胞或多能癌细胞的细胞提取物处理体细胞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