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0篇
生物科学   22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本试验旨在阐明鸡源大肠杆菌致病性及分子流行特性,为探索大肠杆菌流行途径制定合理的防控策略提供新思路。[方法] 2018–2019年在河北省采集病死鸡肝脏样品,通过选择培养基筛选、生化鉴定、血清凝集试验对分离菌株进行系统鉴定,应用PCR方法检测分离株中毒力基因流行情况。参考系统发育群分类方法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群分析,并参照McMLST网站数据库提供的7对管家基因序列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56株分离株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征,分为8个生化表型,B4(30.36%)、B5(25%)和B2(23.21%)为主要生化表型。56株分离株大肠杆菌血清凝集试验均呈阳性,分为11种血清型,O78(26.79%)、O2(23.21%)、O157(17.86%)和O1(14.29%)为主要流行血清型。56株大肠杆菌共检测出15种肠外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未检出papCibeAibeB基因。黏附相关基因fimC和抗血清存活因子相关基因ompA携带率为100%。aatAyijPirp2matiss,检出率分别为98.21%、98.21%、98.21%、96.43%、92.86%。同时,大肠杆菌与铁转运相关基因iroNfyuAiucDirp2检出率均在80%以上。56株大肠杆菌中有20株属于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ic E.coli,EHEC),其次是肠聚集型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EC)(n=4)、肠产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ETEC)(n=2)。这些菌株D群分离株较多,其次是B2群。通过MLST分型分析,共分为22个ST型,其中ST88(n=7)、ST85(n=6)、ST243(n=6)型为主要流行型。[结论] 结果显示大肠杆菌血清型多样,毒力因子种类繁多,致病性大肠杆菌同时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表明动物源大肠杆菌具有较强的毒力基础。  相似文献   
102.
该研究通过光学显微镜(LM)和扫描电镜(SEM)观察了曲尾藓属(Dicranum Hedw.)10种植物的蒴齿和孢子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1)曲尾藓属10种植物的孢蒴均为圆柱形。(2)孢子球形、近球形、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颜色为黄色、棕色或黄褐色;近极面向内凹,纹饰为疣状、颗粒状或芽孢状。(3)曲尾藓属10种植物的蒴齿多为披针形,但也有阔披针形,颜色为杏黄色、深红色、褐黄色或红褐色;纹饰为条状或疣状,具穿孔成网状结构,一些种无穿孔成平滑结构,表面具细疣。该研究结果为曲尾藓属属下类群划分提供了分类依据,并为苔藓植物系统分类、演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3.
地方特色资源融入微生物学研究型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疆伊犁河谷,具有应用价值的地方特色微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本文借此开展了微生物学研究型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具体措施为:开发利用了地方特色实验材料、实验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策略等,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显示这些举措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4.
于2008年、2009年在若尔盖县沿高寒草地退化梯度进行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等方面的群落监测,以期探讨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群落结构特征,并提出引起退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加剧,草地群落盖度、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均递减.未退化群落以鹅绒委陵菜、无脉苔草为优势种,群落...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富集筛选法从杜仲根中分离到5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的内生细菌, 利用纸片法测定它们的抑菌活性, 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 5株杜仲内生细菌均具有较高的ACC脱氨酶活性, 其中4株菌对大肠杆菌CGMCC1.1103和枯草芽孢杆菌CGMCC1.769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序列分析, 将菌株JDM-2、JDM-8、JDM-11、JDM-14和JDM-19分别鉴定为Pseudomonas koreensis、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和阿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讨与分析内脂素对老年大鼠脑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10个月龄老年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内脂素组,内脂素组给予腹腔注射重组人内脂素200 μg/次,对照组均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2次/w,连续给药4 w。对比两组给药前、给药第2 w、给药第4 w的逃避潜伏期、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6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含量,及给药第4 w的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海马与皮层区神经元凋亡率。结果:所有大鼠在实验期间均出现典型的绕池壁现象。两组给药前逃避潜伏期、血清IL-6与CRP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两组第2 w、给药第4 w的逃避潜伏期、血清IL-6与CRP含量均降低(P<0.05),且内脂素组给药第2 w、给药第4 w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脂素组给药第4 w的线粒体SOD、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海马与皮层区神经元凋亡率低于对照组,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脂素在老年大鼠的应用能缓解脑组织损伤,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清除过量的自由基,降低神经元的凋亡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CT、常规MRI序列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2例DAI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比较CT、MRI和SWI的信号特征及脑内病灶显示率。结果:SWI显示病灶最多、最敏感;脑CT扫描次之;常规MRI序列敏感性差,只有部分病灶显示。结论:CT、MRI和SWI对DAI早期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SWI是诊断DAI最有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琼脂扩散法从蓝麻黄内生菌中筛选出对农作物致病菌和动物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活性的内生真菌XJEG-GF-82,其对对玉米小斑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18 mm和16 mm,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19、25、27 mm。根据XJEG-GF-82的形态特征和D1 D2区基因序列特征将XJEG-GF-82最终鉴定为赭曲霉Aspergillus ochraceus。XJEG-GF-82代谢产物中检测出了生物碱和多糖,优化后XJEG-GF-82生成的多糖含量达160.233μg/mL。蓝麻黄内生真菌XJEG-GF-82给新型生物农药及天然药物的研发添加新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9.
建立以PITC法和AQC法为柱前衍生试剂测定血液和尿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采用Waters-e2695操作系统,色谱柱为Shim-vp,ODS(250mm×4.6mm,5μm)(日本,岛津公司),以甲醇/乙腈/水和醋酸钠溶液(pH 6.5)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别采用紫外和荧光检测器对血液和尿液中游离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两种衍生化方法灵敏度好、分离度高,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r>0.990 0),准确度高(平均回收率为75.1%~127.0%),进样精密度好(RSD为0.12%~3.42%)。PITC法在尿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测定中显示了良好的测试准确性;而AQC法测定尿液中组氨酸、苏氨酸、脯氨酸超出线性范围,需要对尿样的前处理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采用研磨法首次从新疆药用植物骆驼刺茎和叶等组织中分离得到20株内生菌并从中筛选出一株对作物致病菌的拮抗活性最强的内生菌XJAS-AB-11。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最终将菌株XJAS-AB-11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进一步对该拮抗菌株进行扩大培养,对其代谢产物进行初步研究,经硅胶柱色谱及TLC从具有抑菌作用的活性部位分离出活性单体C2和H2-2。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质谱分析证明化合物C2和H2-2均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表明,骆驼刺植物内生菌中蕴藏着较丰富的抗菌活性物质,是开发天然抗菌药物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