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政治法律   4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31.
在科学发展观的社会语境下,以人为本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观,还是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论。在这里,以人为本方法论不是指微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而是一种宏观方法,或者说是微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应体现的一种基本精神气质,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就会以多样的方式体现出来,主要有人与人的相互理解、有效对话、生活体验以及和谐交往等。  相似文献   
32.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经逐步在中国大地上成为了现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进一步深入探讨“一国两制”方针的深层理论内涵,从历史发展的高度展望其光辉的未来前景,将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方针的历史作用和伟大意义。 一、“一国两制”方针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  相似文献   
33.
「一国两制」的时代特征与历史作用张宏志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成为现实。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进一步深入探讨“一国两制”方针的深层理论内涵,从历史发展的高度展望其光辉的未来前景,将使我...  相似文献   
34.
1991年岁末 ,存在了 73年之久的苏联最终解体。这一事件是 2 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它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的最后终结 ,40多年来始终在国际政治中起支配作用的两极格局彻底瓦解 ,一种新的、人们尚不熟悉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在这个巨大冲击的影响下 ,国际关系开始了新的分化组合 ,各种矛盾都处在急剧的发展变化之中 ,中美关系的基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适应新的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 ,为中美关系重构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 ,是中美两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就苏联解体之后国际形势的特点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  相似文献   
35.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找到了一条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行之有效的路子,提出了包括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走出去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战胜了来自国内外各方面的考验和挑战,并在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规划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具体步骤。这些努力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得以确立和不断巩固,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36.
37.
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需要一个持续的实践过程,也就是需要一个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内在本质科学性不断被外在化和现实化地展现出来,其具体展现的方式又是丰富多样的。文章主要从指导思想、实践行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几个方面分析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实际展现。  相似文献   
38.
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因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相似文献   
39.
张宏志 《党政论坛》2010,(19):20-22
“推进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党的建没提出的新要求,鲜明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40.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判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深入理解和把握这一判断,是我们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