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9篇
农业科学   7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不同采收期对凉香苹果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凉香苹果果实为试材,分5批采收,测定不同采收期果实的理化指标,探讨不同采收期对果实后期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辽宁熊岳地区,9月21日和25日采收的凉香苹果,在贮藏过程中品质能够得到较好的保持,且贮后180 d果实的硬度分别为7.84 kg/cm2和7.76 kg/c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27%和13...  相似文献   
102.
我国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及科技进步贡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羊肉市场供不应求,价格快速上涨,直接影响着广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基本生活,从而也影响着这些地区的社会稳定。保持我国肉羊产业持续发展,必须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因此,从肉羊产业投入产出分析入手,用随机型参数方法测算了1990-2012年七个肉羊主产省区的技术效率,并进一步测算了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份额。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效率逐年增长,2012年平均值为0.83;技术效率有地域性差异但逐年缩小;科技进步贡献份额45.9%,我国肉羊产业发展方式介于“粗放型”和“集约型”。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重点加强品种改良和生产技术推广服务等工作以及提高饲草料转化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3.
碳氮代谢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糖氮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茎秆起着重要作用。以南豆12和南豆20为供试材料,在净、套作下分析不同生育时期大豆茎秆及籽粒中可溶性糖、氮含量变化规律,明确种植模式对大豆茎秆和籽粒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南豆12和南豆20茎秆可溶性糖和氮含量在净、套作条件下均呈现“低-高-低”的趋势,糖氮比呈现“低-高”的趋势。大豆从苗期至盛花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及糖氮比在净套作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但从盛荚期至完熟期差异不显著(P>0.05)。净、套作模式下大豆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品种间差异不显著。通过相关性分析,大豆盛花期到鼓粒期茎秆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与籽粒可溶性糖、氮含量及糖氮比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P<0.05),特别是氮和糖氮比,相关系数最大值达到0.85。这些结果为明确糖氮由茎秆到籽粒的运输规律和套作大豆合理种植栽培参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4.
带状套作复光后不同大豆品种干物质积累模型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套作下高产类型大豆复光后的干物质积累特征,本研究共采用14个高、中、低产量水平的大豆为材料,比较了不同大豆产量类型品种与玉米套作,复光后的干物质积累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高产类型大豆复光后干物质积累量为32.99 g·plant?1,较中、低产类型分别高26.82%和91.51%(两年均值)。2)不同产量类型大豆复光后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复光后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和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呈高产类型中产类型低产类型,高产类型大豆最大干物重积累速率的时间大致在复光后41~42 d,中低产类型则在复光后33~37 d;高产类型大豆复光后干物质渐增期天数、积累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快增期和缓增期的积累速率和积累量均显著高于中、低产类型。3)产量与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最大干物质积累速率时间、平均干物质积累速率、渐增期的持续时间及干物质增量、快增期平均积累速率及干物质增量、缓增期平均积累速率及干物质增量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套作下高产类型大豆复光后较强的干物质积累优势主要表现在复光后渐增期,而复光后渐增期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主要在于其较长的渐增期持续天数。  相似文献   
105.
老哈河流域降水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水的空间插值将有限的雨量站点观测数据插值为规则分布的空间数据集,对于解决水文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但在众多的降水插值方法中,没有一种普适的最优方法。以中国西辽河上游老哈河流域为例,利用研究区1994-2005年5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反距离加权、普通克里格、考虑高程的协同克里格对流域降水进行了空间插值,进而分析了流域降水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老哈河流域考虑高程的协同克里格插值取得了较好的精度;老哈河流域降水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性,有由南往北的递减趋势,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流域的西南部。  相似文献   
106.
从驯养、食性、繁殖和肌肉营养组成等方面对云南裂腹鱼的种质特性进行研究,为种质标准的建立、种质保存和人工养殖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同时提出云南裂腹鱼种质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7.
灵芝多糖提取纯化及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evag法和HCl法研究了灵芝多糖纯化过程中的去蛋白方法,通过不同体积分数乙醇分级醇沉多糖的沉淀量探索了不同来源灵芝多糖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Sevag法和HCl法都可除去灵芝多糖提取液中的杂蛋白,但两种方法的去蛋白效果和多糖损失率差异明显。Sevag法的蛋白去除率(82.41%)高于HCl法(41.60%);同时其多糖损失率(36.03%)也比HCl法(14.41%)大;乙醇分级沉淀灵芝多糖研究表明,40%、65%和80%乙醇沉淀灵芝多糖量比例为0.41∶0.42∶0.17;多糖浓度与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呈正相关,且分级沉淀的多糖在等浓度条件下其抗氧化性也显示出明显差异,总的清除能力为80%乙醇40%乙醇65%乙醇。  相似文献   
108.
三叶草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RAP(sequence 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技术对红三叶(Trifolium pretense)、白三叶 (T.repens)、杂三叶(T.hybridum)及白三叶中的叶型变异植株共11份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0对引物共产生了426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0.7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3.8%。7份白三叶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55~0.927,平均相似系数为0.854,白三叶叶型变异植株有特异性条带出现;3份红三叶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757~0.837,平均相似系数为0.791,说明白三叶和红三叶种内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种间聚类表明,杂三叶与红三叶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表明SRAP技术可有效地用于三叶草的种间种内亲缘关系、种质资源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9.
为探讨小麦/玉米/大豆多熟套作体系下小麦根系分泌物的分泌特性及其对根系生长环境和植株氮素吸收的影响,2006-2008年连续两个生长季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小麦-大豆、小麦-甘薯、小麦/玉米/大豆和小麦/玉米/甘薯4种种植模式下小麦根系分泌物的数量与种类、小麦根系生长、土壤水分、土壤氮含量及植株吸氮量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与小麦-大豆和小麦-甘薯两种净作模式及小麦/玉米/甘薯套作模式相比,小麦/玉米/大豆套作降低了开花期和成熟期小麦生长区的土壤湿度、pH值及NO3--N和NH4+-N的含量,提高了小麦植株地上部总吸氮量、根系活力、根干重及土壤总氮含量,并且,开花期小麦根系分泌有机酸总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表现为套作>净作,大豆茬口>甘薯茬口,边行>中行,其中以小麦边行处理的分泌量最高。拔节期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净作处理以乙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47.8%~51.6%,套作处理以柠檬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31.7%~55.1%;开花期根系分泌的有机酸,净作和套作处理均以乙酸含量较高,占总量的33.3%~78.3%。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对小麦根系分泌有机酸和可溶性糖有促进作用,从而改善了根系生长环境,提高了小麦对氮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110.
以6 a生曙光油桃为材料,研究了黑膜覆盖、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油桃物候期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桃生长发育期内,黑膜覆盖与保水剂能有效提高树盘土壤20 cm深处的地温,并使果实着色始期、成熟期较对照提前2~4 d;各抗旱措施均能很好地保持树盘土壤0~20 cm(上层)2、0~40 cm(下层)的水分含量,其中以保水剂效果最显著;保水剂在降低树盘上、下层土壤容重上的作用较其它措施大,可使果实成熟期树盘上、下层土壤总孔隙度比对照分别提高12.62%和4.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