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1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牧草根际狗牙根平脐蠕孢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陇东典型草地牧草根际分离获得的狗牙根平脐蠕孢的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狗牙根平脐蠕孢菌分生孢子在10~40℃及pH值4.53~9.18均能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适宜pH值为4.53~6.47,在液态水中萌发良好,且对光不敏感。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可抑制孢子萌发,而土壤液和低浓度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葡萄糖、乳糖、D-树胶醛糖、D-半乳糖、可溶性淀粉、甘露糖、D-木糖等碳源及硝酸钠、L-谷氨酸和亮氨酸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为该菌的良好碳、氮源;麦芽糖和氯醛糖等碳源及碳酸铵、尿素、精氨酸、氯化铵和甘氨酸等氮源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为该菌的不良碳、氮源。该菌在各种碳、氮源培养基上菌落形态有差异。  相似文献   
22.
枯草芽孢杆菌B_1、B_2发酵液生物表面活性剂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枯草芽孢杆菌B1、B2发酵液在50~120℃分别热处理2h,B1、B2表面张力分别为28.34~30.12mN/m、28.34~31.53mN/m;pH在2.0~7.0之间,B1、B2表面张力分别为27.07-28.42mN/m、28.98-30.9mN/m;NaCl浓度在2.0×104~2.0×105mg/L内,B1、B2表面张力分别为27.45~30.88mN/m、29.02-36.97mN/m。表明,B1、B2产生的表面活性剂对热、酸性和盐具有较强的耐性;当B1、B2表面活性剂粗制品浓度为0.03、0.04和0.05g/L时,B1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niaKuhn)抑制率分别为19.29%、28.71%和45.65%,B2分别为20.14%、30.82%、57.18%。说明B1、B2表面活性剂对立枯丝核菌(R.solnia)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B1、B2发酵液经提取纯化所得的表面活性剂粗制品,通过TLC和IR方法鉴定,初步确定为脂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23.
生防芽孢杆菌与扑海因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率法试验研究了对芽孢杆菌(Bacillusspp.)B1、B2、B6、B8与低毒化学农药扑海因混配后对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1、B2、B6、B8与低浓度的扑海因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当扑海因浓度为0.6μL/mL时与4种生防菌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提高了8.0%-13.89%;当浓度为0.3μL/mL时混配作用的抑制率提高了23.02%-35.7%;当浓度为0.15μL/mL时混配作用的抑制率仅为56.56%-61.03%;当浓度下降到0.08μL/mL以下时,4种生防菌分别和扑海因混配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与仅使用4种生防菌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率无显著差异.表明扑海因在低浓度(0.08μL/mL)下与4种生防菌混配达不到良好的防治番茄早疫病菌的效果.扑海因浓度为0.3μL/mL时与4种生防菌混配,两者协同作用增强了抑制效果,对番茄早疫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为适宜混配浓度.  相似文献   
24.
为了明确甘肃省白银市主栽品种及引进品种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程度,进行了室内和田间抗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中没有免疫品种,其中仙客1号、仙客6号、迪维斯和金棚M6099在室内苗期和田间成株期鉴定中均为高抗,金棚M18为感病品种;仙客8号和金棚M701苗期表现高抗,成株期抗病,金棚M5038、迪奥和佳红6号苗期抗病,而成株期表现高抗。供试品种金棚M5038、金棚M6099和迪维斯的丰产性和抗病性等总体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讨大白菜耐盐机理、筛选耐盐性鉴定指标,建立苗期耐盐性鉴定方法,选用了6个具有不同耐盐性的大白菜材料,用Hoagland营养液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处理下大白菜盐害指数、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NaCl处理浓度的增加以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大白菜幼苗叶片中的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不同大白菜品种的盐害指数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盐害指数和MDA含量在不同品种间表现了明显差异,能较好地反映大白菜各品种苗期的耐盐性,可作为大白菜耐盐性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6.
对3个红花草莓杂交组合:粉公主×哈尼、俏佳人×哈尼和粉公主×俏佳人后代不同花色花瓣开展花色测定、特征显色反应及紫外-可见光谱扫描分析,分析红花草莓不同花色杂交后代花瓣成色物质基础。结果表明,红花草莓杂交后代花色显著分离,呈近白色到红色变化,花色深浅变化明显,成色物质有花青素苷和黄酮类色素,不含有类胡萝卜素;同时,获得一大批不同花色红花草莓群体。研究为红花草莓花瓣中花青素苷成分进一步分离和鉴定奠定基础,为阐明不同花色红花草莓形成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7.
本试验以东祁连山杜鹃灌丛草地、高山柳灌丛草地和金露梅灌丛草地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的季节性动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季节动态表现为从5月到7月显著上升(P<0.05),之后到9月显著下降(P<0.05),9月到11月又略有上升,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9月;除高山柳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外,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磷季节动态为从5月到9月显著下降(P<0.05),9月后又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最大值在5月;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分别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贡献率季节动态与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季节动态基本一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介于5.79~10.31,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9月,下层高于上层。在3个灌丛草地,脲酶季节动态表现为从5月到7月上升,7月之后下降,最大值出现在7月,最小值出现在11月;杜鹃灌丛草地和高山柳灌丛草地中性磷酸酶最大值在11月,但金露梅灌丛草地最大值在9月,该酶在3个灌丛草地季节动态差异明显,在杜鹃灌丛草地从5月到7月略上升,7月到9月显著下降(P<0.05),9月后显著上升(P<0.05),在金露梅灌丛则为从5月到9月上升,后下降,而在高山柳灌丛则为从5月到11月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28.
对冰草根际分离获得的蟋蟀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eleusinea J.H.Peng et J.Y.Lu)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了解牧草根部平脐蠕孢菌的生长发育特点,并为该菌引起的牧草根病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蟋蟀草平脐蠕孢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适宜温度20℃~30℃;在各酸度下均能萌发,最适为pH 6.47;其分生孢子的萌发需要液态水,在相对湿度100%时分生孢子萌发率仅为3.2%,而相对湿度低于100%时孢子不萌发;低稀释倍数的土壤悬液、麦根浸出液、羊粪浸出液和蔗糖溶液[0]及高稀释倍数的麦根液和羊粪液均抑制孢子萌发,但高稀释倍数的土壤液和蔗糖液能促进孢子萌发;且孢子萌发对光不敏感.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25℃;碳源中D-木糖、氯醛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蔗糖、甘露糖和D-果糖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氮源中硝酸钠、亮氨酸对蟋蟀草平脐蠕孢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尿素等9种氮源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此菌在含有各种碳、氮源的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有差异.在国内首次报道此菌侵染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为一新寄主植物.  相似文献   
29.
甘肃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甘肃采集到的疑似西瓜果斑病的病瓜及种子中分离获得的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革兰氏染色、致病性测定以及利用美国Agdia公司的专化型免疫凝聚试剂条测定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了诊断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符合燕麦噬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 citrulli)的特性,因此,确定甘肃省已发生西瓜果斑病,结果为甘肃省有效控制此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0.
为获得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具有拮抗效果的内生细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21株分离自东祁连山高寒草地牧草的内生细菌进行抑菌能力测定,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21株内生细菌对马铃薯晚疫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262AY11、262AY6和264AY2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分别为78.41%、78.03%和75.38%,根据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韦氏芽胞杆菌Bacillus weihenstephanensis、解淀粉芽胞杆菌B.amyloliquefaciens和枯草芽胞杆菌B.subtilis,在Gen Bank中的登陆号分别为KC414703、KC441759和HQ202817。262AY11和262AY6具有固氮能力;262AY6具有分泌IAA能力,在不含和含色氨酸的金氏培养基中产IAA的量分别为9.94 mg/L和14.79mg/L,且对马铃薯坏疽病菌Phoma foveata、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avenaceum和马铃薯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occodes的抑菌率分别为70.25%、62.38%和81.75%;264AY2对3种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67.09%、50.75%和75.99%。表明芽胞杆菌262AY11、262AY6和264AY2能有效抑制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生长,具有固氮和产IAA的生物学功能,且对另外3种马铃薯病原真菌也具有一定的生防潜力,可作为生防菌进行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